APP下载

美:自觉、自为与自由

2020-08-25沙华中

华人时刊·校长 2020年7期
关键词:美育规律内心

沙华中

“美”是什么?似乎人人皆知,但谁又说不清。也许,“美”无需解释。但是,不去思考“美”的本质,会极大地影响美育。“美”是人类进步的产物,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美”。

美,是自觉。“觉”,是觉醒的意思。美,是人类的自我觉醒。当人类通过劳动来满足自我需要的时候,人类已经萌发了不仅要战胜自然、适应自然,还要不断地改造自我。人类不仅有了生存需要,还有了精神追求。美,由此产生。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应当如此的生活。“应当如此”,就是理想。从教育的角度说,追求的正是“应当如此”的育人规律。对这种规律的不断思考与追求,正是教育者的“自觉”,有了这种自觉,教育之“美”随之而生。老师们,你思考过“应当如此的教育”吗?你的“应当如此”,是怎样的呢?在你心里,是不是只有分数,是不是为了学生考得高分而不择手段?若此,教育就与“美”背道而驰。

美,是自为。“为”,即行动。自觉,是精神追求;自为,是具体行动。人类的发展,就是不断探寻真理的历程。这里的“自为”,是自觉基础上的自为,不仅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更是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精神生活。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世界反而空虚了,一些丑恶现象有所抬头。当下教育,应该满足人们过高品质精神生活的需要。学校和其他一切教育机构都应当承担这个责任。然而,现状不容乐观,几乎所有教育机构都将教育指向了知识学习,淡化了人格修养与艺术素养的提升。不少艺术教育机构,也将“考级”作为了重要指标。这违背了教育的本原。教育的自为,应该为何而“为”?如果学校都将艺术学科的教学变为了背诵音乐知识、美术知识、体育知识,这样的“为”,岂不是乱为?艺术类学科的教学况且如此,我们还指望非藝术类学科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中的“乱为”比“不为”更可怕。

美,是自由。“由”,即顺随、听从。自由,即顺随、听从内心的想法。萧红的《呼兰河传》,写了自己小时候在祖父的园子里愿意怎样就怎样,无拘无束,非常自由。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减少世界对自己束缚的过程。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人类战胜自然,自然界对人的束缚渐渐减少。比如,人类不断地走向宇宙,拓展了活动的空间。二是人类适应自然,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人类在心灵上就感受到自由。顺随、听从内心的想法,其关键就在于内心的想法要符合规律,想法要是美的。内心不美,外在的行动就不会美。所谓自由,是有规则的自由。当“有规则”成为人内心想法的时候,他就不会以牺牲别人的自由来实现自己的自由。这里的“自由”,包含着“自律”。老师,你口口声声要教育自由,得问一下,你的想法符合教育规律吗?顺应儿童天性吗?遵循学科特点吗?

自由,是美学的最高境界,自由绝不是随心所欲。高尔泰说:“美是自由的象征。”这里的“自由”,包含着“自觉”“自为”,没有自觉与自为,自由就是空中楼阁。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塑造的过程,就是自觉、自为与获得自由的过程。认识到了这些,美育才不会脱离正确的轨道。

猜你喜欢

美育规律内心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找规律
美育教师
巧解规律
找规律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一块生锈的铁
拥有强大的内心
《氮和磷》中的一般与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