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贫困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探究
2020-08-20简杰
简杰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财经职业学院2019年院级课题(201919)研究成果之一。
就业问题事关每个家庭,也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当前社会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下行压力,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不容乐观,而高职院校的贫困生人数占比高达40%左右,这类人群他们既没有名校光环也没有学历优势,就业对他们来说也是整个家庭背负的期望,解决他们的就业困难问题,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客观难题。
一、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特点
就业地域偏好强。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在就业选择时偏向于选择生活成本较低的二三线城市,往往不愿意选择一线城市,就业地域偏好性较强,这样可能会导致错失一些在一线城市好的企业和行业。另外,这样的地域偏好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人才的资源配置和区域人才配置的失衡,长远来看,对人才在地区之间合理流动是非常不利的。
就业积极性强。贫困大学生因为承受了较多的家庭经济负担,因此在毕业选择就业时,一般倾向于选择能够提供就业职位的公司去工作,以获得经济收入来缓解经济压力,因此他们对于工作的需求比起其他同学来说更强,找工作态度更加主动积极,对于工作机会更加珍惜。
偏向于传统和稳定的行业。贫困大学生在就业选择行业时,更倾向于选择传统行业和企业运营更稳定的行业,公务员事业单位更是其首选,因为贫困大学生在经济上缺乏安全感,因此他们更需要一份稳定性强安全性高的工作。在行业选择上,那些高风险伴随高收益的行业对他们而言缺乏安全感,因此往往不会成为他们考虑的行业。
二、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困境
就业难度大。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就业岗位需求量减少、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全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普遍增大,2020年,我国的高校应届毕业生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再创历史新高,而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难度来说,由于他们较其他毕业生而言具有更强的地域偏好性以及择业中对行业的偏向性,就业范围更窄。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就业成本大也成为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问题,在就业择业中,往往要耗费大量的就业成本,包括时间、精力和金钱等,在简历的制作、自我职业包装、通讯费、交通费、食宿费等都成为不可回避的就业成本,这也间接限制了一些贫困大学生的择业范围,错失了好的工作机会。
就业资源获取度较差,就业渠道面窄。目前高校毕业生获取就业资源首先是各大就业招聘网站,其次是一些校内外举办的“双选会”等人才招聘现场,其中还有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来源于自己的社会关系。许多学生的家长或者亲朋在社会上积累了一些社会工作经验的同学也积累了相当的社会人脉资源,与社会方方面面关系比较广泛,在毕业生找工作的时候,这些人脉关系和资源,往往也是他们找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
毕业生家庭背景包括了父母的经济能力、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以及职业关系等,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家庭背景无法让他们获取更多的就业资源,在就业时他们更多是面临自己一个人“孤军奋战”的局面,在就业择业时显得更为被动。
就业质量不高。贫困大学生因为家庭环境因素,经济压力较大,就业对他们而言是改变家庭经济状况和个人命运的唯一途径,因此在大学学业期间,他们专注于学习和各种考级考证,想通过学习成绩来证明自己,很少参加学校的社团、学生会等学生团体,也很少参与学校为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举办的一些技能比赛、创新创意大赛等社会实践活动,在人际沟通和交往方面还比较自卑,缺乏自信,也缺乏团队中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等。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偏向于综合素质全面性人才的需求,成绩并不能代表全部,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的贫困大学生仅仅只是通过成绩方面来证明自己是远远不够的,这也导致他们常常与自己心仪的企业或行业失之交臂,错失好的工作机会。
就业心理不成熟。很多贫困大学生由于受到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和教育理念的影响,对自己认识和定位不准确,常常因为消极自卑、不自信而影响了求职面试中的发挥,面试中不能自信地展示自己,求职过程中也缺乏与人沟通的主动性,甚至害怕竞争,逃避竞争,这些不成熟的就业心态,会影响其潜能发挥,对未来职业发展也是相当不利的。
另一方面,就业心理不成熟还表现在求职心理波动大,一旦求职受挫,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身的家庭背景因素,认为自己遭遇了不公平对待,抱怨社会不公,认为求职过程中外界的人脉决定了一切,不能正确对待竞争。其实这也是一种对自我认识不清晰的表现,正确而全面地认识自我,辩证地思考问题,才是心态成熟的标志。
求职定位不准。很多贫困大学生把进入大学读书当成“知识改变命运”的一块跳板,也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的办法,于是大学毕业后一心只想进入一些大单位、公务员、政府机关等工作稳定性较高的单位,而排斥去一些基层、乡镇和回乡就业,一方面是因为虚荣心作祟,另外一方面也是缺乏安全感,内心缺乏自信的表现,这种不成熟的就业心态往往会导致他们与一些未来发展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行业失之交臂。
三、贫困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
提升求职竞争力,建立素质档案数据。要全面提升贫困生大學生的求职竞争力,除了从学业成绩、专业知识技能方面入手,还应该建立贫困生素质档案,从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全面的素质评价体系,帮助他们走出课本,走向社会实践,通过素质评价体系,全面考核和衡量每个人的综合能力。通过学生会、社团、校内竞技比赛和活动竞赛等方式,挖掘个人潜力,积极培养与人沟通和交往能力、协调和组织能力,让他们敢于去自我表达、积极去自我发现,从而提升自信心。
加强对贫困生精准就业指导服务。贫困大学生作为毕业大学生中的一类特殊群体,我们应该要实施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而不是针对全体毕业生“一刀切”的方式来处理和对待,因为他们的就业难度更大,更需要精准化帮扶来提高他们的就业率。
除了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设计、专家知识讲座等传统方式,我们更应该加强针对贫困生的“一对一帮扶”的导师工作制,通过一对一的指导和帮扶,再结合前期建立的贫困生就业素质档案大数据平台,更能够深入了解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庭背景、求职心态等个性方面的情况,也更方便我们开展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和帮扶工作,做到“因人而异”的求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短板,开发求职潜力,从而为他们量身定做职业规划和求职行动,引导他们积极将经济压力转化为就业动力。
构建贫困生的求职“绿色通道”。通过构建贫困生的求职“绿色通道”,消除贫困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对他们造成的心理负担和影响,让他们在求职道路上没有后顾之忧,克服困难,积极求职。通过提供一些减免就业政策,和精准的救助体系,为贫困生降低求职成本,可以通过设立“就业基金”等方式提供经济援助。就业指导中心可以与用人单位积极沟通,努力打造就业信息交流平台,通过远程招聘面试,远程签约等方式,解决地域障碍,同时也减少了学生的就业成本,扩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就业机会。
动态监控,实时调整。针对贫困大学生求职定位不准,自我认识不客观的问题,我们要建立精准的就业动态监控,并实时进行调整。从他们进入大学起,所有的就业信息数据档案就开始建立,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短,因此应该尽早引导他们建立起职业规划方案,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引导他们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鼓励参加社会实践,通过一些专业的求职技巧培训,积极引导他们克服自卑心态,挑战自我,自强不息。
参考文献
[1]林苏红.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就业困境与就业对策研究[J].理论观察,2015(11).
[2]冯振敏,潘金秋.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困境解决路径探析[J].就业,2017(13).
[3]崔征. 关注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 重视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8).
[4]宋慧捷. 贫困生就业困境及途径的探析[J].职教探索.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