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成本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影响
2020-08-20唐卫红副教授教授朱红伟
唐卫红 副教授 齐 欣 教授 朱红伟
(1、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天津 300222 ;2、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天津 300222)
引言
2013年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表达了中国加强与沿线各国贸易合作、促进各国共同繁荣和发展的意愿。“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倡议中“五通”之一,在各国不断推进贸易便利化的今天,通关成本依然存在。根据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调查报告可知,2008~2017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通关成本平均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见表1),那么通关成本是否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障碍?如果是,其对贸易影响程度如何?这种影响程度是否具有行业和地域异质性?通关时间、费用和单证数哪个影响力最强?为了解答上述问题,本文基于2008~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数据构建实证模型,从而分析了“一带一路”国家通关成本对中国与其贸易的影响,并按照行业类别和地理位置进行分样本回归,进而验证了通关成本的异质性影响。
文献综述
目前涉及通关成本的文献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文献主要研究通关成本中某一因素对贸易的影响(Djankov等,2010;Feenstra and Ma,2014;Dennis and Shepherd,2011;Persson,2013;Hornok和Koren,2015;吴小康等,2016;林珏等,2016;魏泊宁,2019;翁润等,2019),上述学者通过研究阐释港口效率、关税、通关时间、交易成本、海关透明度、清关效率等因素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得出了基本一致的研究结论,即通关成本对双边贸易有显著负面影响;第二类文献主要研究贸易便利化对贸易的影响(Wilson et al.,2005;Shepherd and Wilson,2008;Martincus et al.,2015;樊秀峰等,2015;宋伟良等,2018;刘斌等,2018;魏伟,2019,唐宜红等,2019),上述学者从贸易便利化与贸易规模、出口方式、出口频率、全球价值链分工等视角通过实证研究认为贸易便利化对双边贸易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不同贸易便利化措施的影响存在差异性。梳理既有文献可以发现对通关成本的研究多集中于发达国家或贸易流量较大国家之间,其很少关注其对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影响,且少有文献通过构建指标全面测度通关成本对跨境贸易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选取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为研究对象,选取三个指标全面分析通关成本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力图丰富既有研究成果的效用边界,为各国推行贸易便利化改革、促进贸易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数据与模型构建
(一)模型设定
本文借鉴经典的引力模型验证“一带一路”各国通关成本对中国与其进出口贸易规模的影响:
其中,被解释变量importjt和exportjt分别是t时期j国从中国进口贸易额和j国向中国出口贸易额;核心解释变量Ijt和Xjt分别是t时期j国进口和出口通关成本;控制变量GDPjt和GDPzt分别是t时期j国和中国经济规模;pjt和pzt分别是t时期j国和中国人口总数;dt是j国与中国地理距离;为虚拟变量,若j国与中国有共同语言,取值为1,反之,取值为0;u和ε表示随机误差项。
表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关成本平均水平
表3 行业异质性分析
表4 地域异质性分析
表5 稳健性检验回归分析
(二)变量描述及数据来源
1.被解释变量。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各国双边贸易额,数据来源于UN Comtrade数据库。
2.核心解释变量。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为“一带一路”各国通关成本,分别用进出口通关时间(time)、费用(cost)和单证数(documents)表示。其中通关时间以小时计算,通关费用以美元计算,数据来自于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调查数据库。
3.控制变量。本文的控制变量有四个,其分别为:第一,经济规模(GDP)。本文用GDP来衡量一国经济规模,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第二,两国地理距离(d)。地理距离不仅影响双边贸易流量,而且影响双边贸易成本,本文借鉴既有文献做法,按中国首都北京与各参与国首都之间的地理距离计算,数据来源于CEPPI数据库;第三,人口规模(p)。一国人口规模反映该国潜在贸易需求,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第四,语言壁垒(l)。语言壁垒是影响双边贸易成本的因素之一,当中国与沿线国家有一定数量人口使用同一种语言时,两国商务交流就会更加便利,信息成本也会更低,从而有利于双边贸易的开展,数据来源于CEPPI数据库。
实证结果和分析
(一)全样本回归
由表2可见,三个核心解释变量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说明通关成本是阻碍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的重要因素。从沿线国对中国出口来看,沿线国出口通关时间、通关费用和通关单证数每增加10%,其对中国出口额将分别减少15%、3.49%和0.98%;从沿线国从中国进口来看,沿线国进口通关时间、费用和单证数每增加10%,其从中国进口额将分别减少1.75%、0.79%和0.78%。
控制变量回归结果表明,贸易国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越大,其贸易需求就越大;贸易国之间有共同语言有利于信息沟通与交流,其能够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两国地理距离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间贸易的影响显著为负,说明地理距离越远贸易信息传递的频率和效率就越低,其不利于双边贸易的开展。
(二)分样本回归
1.通关成本对贸易影响的行业异质性分析。本文将海关编码中第1~27类、第93~97类以及第99类产品归属为非制造业,将第28~92类产品归属为制造业,进而验证通关成本对两大类行业的异质性影响。如表3所示,控制其他变量,“一带一路”国家通关时间、通关费用和单证数均显著为负说明通关成本对其与中国双边贸易额具有负面影响。比较回归系数大小可知,无论是进口或出口,通关成本对制造业类产品的影响均大于非制造业类产品。
2.通关成本对贸易影响的地域异质性分析。由于“一带一路”国家在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各异,因此本文将沿线国家划分为亚洲、非洲、欧洲以及大洋洲和美洲四个区域以验证通关成本对贸易影响的地域异质性。由表4可见,控制其他变量,通关成本对“一带一路”不同区域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量影响均显著为负且存在差异化。其中,通关时间对中国与大洋洲和美洲国家贸易流量影响最大,通关费用对中国与非洲国家贸易流量影响最大,通关单证数对中国与欧洲国家贸易流量影响最大。
(三)稳健性检验
本文借鉴Djankov等(2010)的做法选取“一带一路”国家中的内陆国家进行再次回归来解决内生性,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在控制样本国为内陆国后,各变量回归系数与全样本回归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文实证结果具有稳定性和可信性。
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通关时间、通关费用和通关单证数衡量跨境贸易通关成本,采用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2008~2017年双边贸易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一带一路”国家通关成本对中国与其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通关成本对双边贸易规模具有显著负面影响,且这一影响存在行业和地域异质性。其中,通关成本对制造业类产品贸易额影响程度要大于非制造业类产品;通关时间对中国与大洋洲和美洲国家贸易额影响最大;通关费用对中国与非洲国家贸易额影响最大;通关单证数对中国与欧洲国家贸易额影响最大。
本文建议如下:第一,中国应继续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五通”发展。通关成本的区域异质性表明某些区域的通关成本具有下降空间,而通关成本的下降要依托“五通”的发展。因此,为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发展,中国应与沿线各国建立全方位的沟通体系和多层次、多方式的沟通机制,从而通过增强各国政府的制度协调性和统一性,避免通关成本过高而阻碍双边贸易发展;第二,中国应制定差异化的贸易方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贸易。由于行业和地域通关成本的异质性,中国在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贸易时,在贸易对象和贸易产品的选择上要有所侧重,因此需依据各国不同通关成本、营商环境灵活选择贸易方式;第三,中国应发挥大国优势,助推营商环境优化和贸易便利化。中国应在不断提升自身通关便利化水平同时,加快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便利化谈判。一方面要继续扩大并保持与重点国家的互联互通,从而使其成为贸易便利化的参与方、受益方和推动者。另一方面要适度增加对互联互通较弱国家的援助,从而通过提高其基础设施水平和通关效率,降低双边贸易通关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