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商贸流通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2020-08-20张金玲博士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流通业商贸城乡居民

张金玲 博士

(新疆财经大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2)

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我国现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但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三农”问题一直存在,其导致了城乡二元制结构的出现,从而使得我国城市与乡镇之间的经济拉大、资源分配不协调加剧。城市与农村在公共资源、社会福利、居民收入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此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国家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战略。新型城镇化不同于传统的城镇化,其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一方面,新型城镇化符合现代化经济的发展趋势,其使得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从而使国民经济中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降低,第二与第三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以人文本,其核心不是压缩农业的利益空间,而是注重提高全体社会公民的生活质量,从而使其获得更高的幸福感。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新型城镇化通过将新型工业作为新动力,优化次产业结构、推动区域产业的协调发展,走城乡互补、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从而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进而共享现代化服务资源,使城乡居民走向共同富裕。

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离不开产业的聚集,商贸流通业对其发展至关重要。商贸流通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其运行效率直接决定着农村消费潜力的释放,其是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的重要举措。基于历史发展经验,流通业发展能够推动城镇化进程,同时,城镇化推进也会刺激流通业的发展,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对商贸流通业与新型城镇化关系进行研究,对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一)城乡经济方面

城乡一体化的第一要务是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而使其实现与城市经济同步增长。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我国三大产业的发展状况出现了较大变化,由表1中的中国三大产业对GDP贡献率可知,首先,2008~2017年间,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不断下降,其从2008年的5.2%降低至2017年的4.9%;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处于下降的趋势,其从2008年的48.6%降低至2017年的36.3%;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处于上升的态势,其从2008年的46.2%上升至2017年的58.8%。基于阶段性而言,2008~2011年,我国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是处于上升的态势,且高于第三产业占全国GDP的比重,位于贡献率首位。而到2014年之后,第三产业占GDP的整体比重开始高于第二产业,居于贡献率首位。最后,基于三大产业的增加值而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2008~2017年期间,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从63673亿元逐渐下降到3416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从334623亿元降到160172亿元,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经历了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浮动在427032亿元,其中,第三产业的变化幅度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后。综上所述,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一体化的经济成就显著。

表1 2008~2017年我国三大产业对GDP的贡献率

(二)城乡居民生活方面

城乡一体化对城乡居民生活影响最直观体现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出。根据表2数据可知,首先,从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角度出发,在2013~2017年期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26467元增长到2017年的3639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9430元上升到2017年的13432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从2013年的2.81降低至2017年的2.71。由此可知,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小;其次,从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角度出发,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从2013年的18488元逐渐上升至2017年的24445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2013年的7458元逐渐上升至2017年的10955元,且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从2013年的2.47降低至2017年的2.33。由此可知,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越来越高,其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即城乡一体化对居民生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由于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阶段,我国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其使得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速率逐渐出现下降,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率由2013年的10.4%逐渐下降至2017年的7.6%,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率由2013年的11.6%逐渐下降至2017年的7.5%。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的同比增长率由2013年的8.8%逐渐下降至2017年的7.4%,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率由2013年的12.5%下降至2017年的9.1%,虽然均有所下降,但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

表2 2013~201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支出状况

图1 2012~2018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

(三)城乡公共服务方面

城乡一体化以人为本,其核心是将社会资源、公共设施优化覆盖到全体社会成员。城乡一体化在公共服务层面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主要集中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以及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方面。首先,国家在教育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果。据统计,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2007年教育经费为12148.07亿元,至2017年教育经费增长到38888.39亿元。在此期间,我国的十年义务教育战略得到了深入贯彻,截至2017年,我国小学升学率达到98.7%,初中为93.7%,高中为94.5%,与此同时我国高等人才数量不断壮大,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由2007年的1024.3万人增长到2017年的1612.9万人,增加了近600万人,且在校研究生的数量也增加了近80万人;其次,文化层面,一方面,我国广播和电视节目的覆盖率越来越大,至2017年底,我国的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了98.7%,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了99.1%,农村的广播与电视节目人口覆盖率与城市相差不大。另一方面,我国的图书馆、博物馆等数量逐年稳定的上涨,据统计,截至2017年,我国图书出版种类达到了512487种,其中新出版的图书种类为255106种,图书总印数达到了92.44亿册,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繁荣;再次,在医疗卫生方面,受城乡一体化的作用,我国的医疗卫生条件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据统计,截至2017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量达到了986649个,其中农村医务室达到了632057个,增加了近18920个。此外,我国的卫生人员总量在2017年达到了1175万人,注册护士数量达到了380.4万人,卫生事业状况到了有效改观;最后,在社会保障、社会就业层面。一方面,城乡一体化大大缓解了我国的就业问题。据统计,我国失业率从2008年的4.2%下降至2017年的3.9%。另一方面,国家在社会保险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大,其深入推进“五险”政策。截至2017年,我国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人数达到了40293.3万人、18784.2万人、117681.4 万人、22723.7 万人和 19300.2 万人,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越来越完善。

商贸流通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方式落后且聚集效应不强

产业结构是影响商贸流通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商贸流通业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存在一些问题,其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首先,我国商贸流通业多采用粗放式的经营模式,企业将利润的获取及快速增长作为首要目标,从而忽视了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最终造成了商贸流通业的中间环节多、集中度低,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其次,虽然我国商贸流通体系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但现代化的商贸流通体系还未真正建成,我国现有的商贸流通体系与现代市场的匹配度不高,多数产业依旧采取单一式、分散式的经营模式,产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沟通效率较低,同时市场集中度不高,这就使得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二)城乡统筹问题凸显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通过缩小城市与农村的差距,以求实现共同富裕。但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根深蒂固,其导致了我国城乡统筹问题比较突出。首先,我国市场分割严重,形成了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两极化的态势。同时,由于城市与农村在人口、环境、公共设施等方面差异较大,这就导致了市场中的优质商品更多的流向了城市市场,农村市场则很难获得优质商品。据2017年商务部门数据显示,我国超过80%的农村仍未设立连锁型的新型生态超市,且近70%的农村存在假冒伪劣商品,这说明我国城乡市场的统筹问题依然严峻。其次,我国城乡人口问题凸出,我国人口基数大,其中农村居住人口为674149546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0.32%,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农村居民开始大量涌入城市,这使得我国人口流动速度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其导致了我国城镇化发展较为粗放。最后,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仍在不断加大。如图1所示,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24565元,农村居民为7917元,201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36413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3066元,由此可见,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愈来愈大。

图2 2013~2017年我国农产品物流及占全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

(三)公共基础设施落后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进而使得社会全体公民均能够参与现代化进程,享受现代化成果。但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起步较晚、城镇化发展粗放,城镇的医疗、教育、消费、物流等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相对不足,其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其次,商贸流通业发展最基础的要素是交通,虽然我国在建设交通运输网络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交通环境仍需要完善。一方面,我国偏远农村地区路况复杂,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甚至处于缺失的状态。另一方面,我国商贸流通体系的中心位于城镇。据国家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5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2万公里,我国农村的公路覆盖率越来越高,其通车总里程超过400万公里,全国二级以上等级的公路覆盖了97%的线程,但海运、铁路、航运等交通方式覆盖率低,农村物流普遍存在板块不对接的现象,其只是处于商贸物流的边缘。最后,我国农村物流配送网络体系不完善,农村现代化仓储物流中心、零售网点数量较少,其无法覆盖全部的乡村地区。

(四)商贸流通效率低下

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效率不高,首先,我国现代化商贸流通产业正处于发展时期,相关产业在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尚未成熟,产业规模不大、产业集中度不高,使得商贸流通业成本较高。图2为2013~2017年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状况,2017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为3.7万亿元,仅占全社会物流总额的1.46%,可见农村商贸物流规模非常之小;其次,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相关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专业人才的缺失使得商贸流通业在长期战略规划上、产业新动能开发上严重阻碍,其制约了商贸物流产业的发展;最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现阶段,我国城镇的商贸流通的交易方式多以电子商务交易、银行卡交易为主,而农村商贸流通多数是以现金交易,银联支付的实体店数量较少,其严重阻碍了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商贸流通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产业结构的升级对商贸流通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要大力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首先,要充分发挥城镇化的集聚效应,由于城镇化能够将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集聚在一定区域,因此其具有明显的要素优势,因此积极利用城镇化作用将资金、劳动力、生产技术等要素逐步引向非农业领域,平衡农业与非农业的协调发展,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其次,当前支撑国民经济的产业开始由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因而产业结构的升级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对此要利用城镇化刺激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的投资,将产业结构的中心逐步过渡到服务业,从而通过构建现代化的商贸物流产业,提高商贸物流产业的市场集中度。

(二)加快城乡统筹建设

首先,要缩小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的差距。由于农村市场多以农业为主,而城镇市场则是以工业为主,因此要积极推进以工带农、以城带乡机制,从而通过充分发挥工业的带动作用,加大其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进而利用城镇的强大的辐射作用,释放农村市场的潜力。例如,吉林省通过深入推进以农促工、以工带农从而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截至2016年,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5200亿元,同比增长7.5%,其成为吉林省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其次,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使农村居民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因而,要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生存技能,以扩大其经济收入。例如,我国长江经济带的农村居民收入偏低,其通过对农民技能进行培训,从而缩小了其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最后,为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政府、大型企业要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对此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对农村居民进行电子商务的相关培训与指导,从而通过实现农产品的线上与线下的销售,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三)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商贸流通业及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在商贸流通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要完善农村的公共服务实施,加强农村地区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就业等方面的建设,从而推动商贸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使农村居民能够享受社会发展成果;其次,交通网络是商贸物业的基础,因而要完善城镇的交通网络体系,尤其是农村地区,要根据其的地理特征构建交通体系,如长江经济带以长江水道为依托,对此可大力发展水运、优化港口布局,从而实现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最后,要加强农村仓储物流中心、零售网点建设,对此要积极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大互联网与商贸物流业的结合,从而通过实现货物的无缝转换对接,提高物流配送效率,进而为商贸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四)努力提高商贸流通业效率

第一,电子商务作为商贸流通业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产物,将“互联网+”、物联网、供给侧改革等要素融入商贸物流中,构建农村商贸物流电商平台,能够实现信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共享,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物流运行效率;第二,城乡商贸物流企业要与电子商务、物流企业以及高等院校进行战略性合作,通过构建农产品交易信息共享平台,将农产品供给信息及时推送至市场,进而提高流通效率;第三,要积极构建“企业+农村经济体”的运行模式,这一模式可充分发挥农村资源丰富的优势。例如,吉林省开展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其完善了企业与农户之间的风险共担、利益联结机制,使二者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第四,要加强商贸流通业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对此可开展校企联合的方式,使高校为商贸流通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

结论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迈入新时代的重要战略,同时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与城市化的重要的必经之路。城乡一体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结果,而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必然途径,其核心是将社会资源、公共设施辐射到社会全体公民。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国家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商贸流通业作为链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快速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化的商贸流通业。同时,商贸流通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二者间的协调存在一定问题,这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要格外注重商贸流通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协调发展。因而,对商贸流通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流通业商贸城乡居民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商贸信息
关于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几点思考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