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技术创新对流通产业生态与经济转型升级的耦合机制
——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检验

2020-08-20田亚会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流通省份耦合

田亚会

(郑州工商学院 河南郑州 454000)

引言及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也创造了空前未有的物质财富,但也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难以修复的创伤和资源的极大损耗,成为现阶段产业生态和经济转型升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杨洲木,2017)。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总结概括为“经济发展新常态”,其基本指向就在于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所发生的变化(高培勇,2019)。不仅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而且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不仅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而且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中共中央宣传部,2019)。毋庸置疑,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强技术创新和区域合作,打破城市间行政壁垒,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显现出一系列的新特征,区域流通产业存在着的缺陷及问题逐渐显现,我国现有的流通体系难以匹配商品流通规模,渠道的组织化程度依旧不高及产业转型模式背离结构变动规律问题更加突出(李丽等,2018)。脱离产业生态的实际而选择区域产业技术,其不但没有缓解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反而导致了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面对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绿色技术创新能否支撑流通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流通产业生态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如何优化?经济转型升级能否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这些问题成为了流通产业发展中关注的焦点。

当前,绿色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着新的产业生态,通过适宜的绿色技术创新打通流通产业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并将过去的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区域协调发展状态,成为解决上述困境的切入点之一。从产业生态视角来看,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是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能力首先取决于创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Adner et al.(2010)对发达国家企业的实证研究,肯定了产业生态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但是,创新资源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叠加。毛荐其等(2011)通过对绿色创新技术发展的机理探析,认为绿色创新技术发展的实际是技术共生于产业生态之中。另一个层面上,对于产业技术与经济增长关系,李苗苗等(2015)基于我国31个省市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验证了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其肯定了绿色技术创新是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杨芬、郭广生等(2020)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4~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的PVAR模型,认为技术创新指导下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减少能源消耗存在正向效应,技术创新和高效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实现经济增长有正向脉冲的影响响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性对能源消耗具有较高的约束效应。但方法选取、模型设定及具体研究标的差异可能会导致相反的结论,如唐未兵等(2014)选取28个省份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GMM)进行估计,认为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负相关。王丽君(2020)在对标准化、技术创新和宏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和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标准化、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发现标准、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比较复杂,在不同的滞后期相互之间的影响不一,不是单一的正效应或负效应。可见,构造适宜模型,测度二者关系兼具实践、创新意义。

作为系统内存在的、使其构成属性发生变化的一种关联,耦合效应已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刘超,2019;霍远等,2018)。刘微微等(2014)将知识创新分为7个维度,技术创新分为3个维度,建立了企业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测评要素耦合度测度模型;鞠晓伟等(2009)采用理论分析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设置并筛选评价指标,构建了区域产业技术选择与产业技术生态环境耦合度模型,并运用灰色关联模型遴选出了关键影响因素。王婷、王海天(2020)在分析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态环境耦合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03~2017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的方法探究高校技术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之间是否耦合、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化规律。绿色技术创新与流通产业生态、经济转型升级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正是耦合的体现,通过测算绿色技术创新同产业生态、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度及指标要素间的关联度,不但能够从宏观视角提出评价区域产业技术耦合效应的判据,而且在政策实践上,有利于选择与各省份技术生态匹配的产业技术,从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表2 绿色技术创新与流通产业生态和经济转型升级耦合效应评价指标体系

表1 耦合等级与耦合度的设置与划分

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

(一)耦合效应测度模型的构建

1.构建分析模型。假设流通产业生态与经济增长相互独立,即分析区域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耦合效应时不考虑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分析区域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耦合效应时也不考虑产业生态的影响。据此,设置“绿色技术创新—流通产业生态”和“绿色技术创新—经济转型升级”模型进行分析。

2.无量纲化处理。本文采用最大最小化方法对各序列组的指标原始数据值(以Xij表示)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3.计算耦合度。令Xi、Yi、Zi分别表示各省份绿色技术创新、流通产业生态、经济增长的综合指标值。若三个独立因素Xi、Yi、Zi两两指标值间的相对离差较小,则匹配程度较大,即Xi与Yi、Xi与Zi之间实现耦合效应最大化。以Cvi来表示离差系数,计算式为:

其中,i=1,2,……28。由于Xi、Yi、Zi介于[0,1],因此,当4XiYi/(xi+Yi)2与4XiZi/(Xi+Zi)2分别取最大值时,Cvi得最小值。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的离差系数很小,不便于分析比较,参照鞠晓伟等的研究定义耦合度为:

式(4)中,Oij为各省份绿色技术创新同流通产业生态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耦合度,处于0到1之间;Tij为各省份绿色技术创新同流通产业生态和经济转型之间的整体协同效应。其中,由于X、Y、Z等一级指标在区域技术与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同等重要,并且基于分析系统构建部分的假设,本文将权重系数φ与ψ的值均设为0.5。τ为调节系数,表示在X与Y、Z之间耦合达到最优的情况下进行组合的数量程度。本文对τ赋值为0.5。

4.划分耦合等级。本文参照鞠晓伟等(2009)文献将耦合度结果划分为6个区间并分别定义了不同的耦合级别(见表1)。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依据《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筛选并设置评价指标,建立绿色技术创新与流通产业生态和经济转型升级耦合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2所示。

(三)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本文选取2012~201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及各省份统计年鉴等作为原始样本数据的统计源。在进行耦合效应分析之前,通过因子分析法来测算各省份绿色技术创新与流通产业生态和经济转型等综合指标值。采用最大最小化无量纲方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数据调整到[0,1]的取值区间。鉴于西藏、青海、海南3个省份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数据不满足因子分析分析的要求,因此不纳入研究样本中,研究对象为其余28个省份。

表3 “绿色创新技术—流通产业生态”耦合测度聚类

耦合效应测度结果分析

本文依据耦合效应测度模型对国内28个省份的绿色技术创新与流通产业生态和经济转型耦合效应进行测度,并根据测度结果与耦合级别划分相应的区间。同时,依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的行政区划,将中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区域。

(一)“绿色创新技术—流通产业生态”

“绿色技术创新—流通产业生态”耦合模型的结果显示(见表3),2012~2018年间,11个省份耦合等级不变;处于失调状态以下的省份由12个上升至16个;严重失调省份除云南、甘肃外新增山西、广西、贵州;14个省份处于耦合状态以上,其中,仅北京,上海,江苏为优质耦合状态,优渥的技术生态与领先的产业技术能充分实现二者的耦合效应。

山西处于中速失调状态,其技术生态得分最低,从而使二者的耦合效应几乎无法发挥。原因在于山西地区的教育投资薄弱,产业利润率全国最低,其人均GDP增长率全国最低及经济结构与质量不协调等矛盾,这些都阻碍了绿色技术创新,因此其产业生态环境无法得到提高。此外,在中西部呈失调状态以下地区中,云南和甘肃流通产业生态得分最高分别为0.31和0.17,这表明绿色技术创新不适宜其区域要素禀赋,这些地区资源错配程度较高,呈失调状态。

从全国行政区划来看,东部9个省份均处于耦合状态以上,绿色技术创新与流通产业生态得分均大于0.5;东北三省仅辽宁为耦合,吉林为失调、黑龙江下降为中度失调;中部省份除河南,湖北外均为失调状态以下;西部省份除陕西,四川外均处于失调状态以下,耦合效应未得到发挥。中西部68.75%省份呈失调状态以下,绿色技术创新得分均小于0.5,这表明中西部技术普遍偏低,其耦合效应未得到发挥。这是造成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综合能力在东部与中西部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之一。

(二)“绿色创新技术—经济转型升级”

“绿色创新技术—经济转型升级”耦合模型的结果显示(见表4),2012~2018年间,5个省份耦合等级不变,处于失调状态以下的省份由12个上升至17个,2018年降为13个,河北,安徽,河南,湖南,四川五省由失调到耦合;贵州,甘肃,宁夏为严重失调状态,无法发挥耦合效应;15个省份处于耦合状态以上,江苏,广东均为优质耦合。

从全国行政区划来看,东部9个省份均处于耦合状态以上;东北三省中辽宁2014~2016三年均处于耦合状态,2017~2018年下降到失调状态;黑龙江由2012年失调状态下降到2013~2016年的中度失调状态,2017~2018两年进一步下降为严重失调状态;吉林耦合等级从2012年耦合状态下降为中度失调,并且2013~2017五年一直保持在中度失调状态,2018年耦合状态下降到严重失调状态,其对外开放程度、科技进步水平、第三产业产值均为东北三省最低,同时也说明2017后东北三省绿色创新技术与经济转型升级的耦合度整体下降;中部除江西和山西中度失调以外均处于耦合状态;西部除四川处于耦合状态外,其余9个省份均处于失调状态以下,尤其是广西、贵州、云南、宁夏和新疆均处于严重失调状态。整体上看,耦合等级普遍上升或保持不变,中部更为剧烈,有66.67%省份耦合等级上升,表明经济增速放缓有助于其与绿色技术创新的耦合效应发挥。西部90%的省份呈失调状态以下,原因在于经济增长得分均低于0.3,反映出目前西部部分省份产业技术发展现状同技术进步、对外开放程度及产业结构等经济增长的耦合机制未能得到发挥。

表4 “绿色创新技术—经济转型升级”耦合测度聚类

从总体看,全国绿色技术创新与流通产业生态、经济转型之间的耦合度在上升,但是东北、中部、东部和西部由于各省市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区域差异加大。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吸引人才和企业集聚,科技水平和开放程度均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整体处于耦合状态,但是东部各个省市之间的发展和同一城市内部绿色技术创新与流通产业生态、经济转型升级之间的动态关联发展也存在较大差异,如北京、上海和江苏在绿色技术创新和流通产业生态处于优质耦合状态,北京和上海绿色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处于耦合状态,存在一定的差异;天津、河北和福建在绿色技术创新对流通产业生态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耦合效果较低,处于基本耦合状态。东北三省、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耦合度与东部差异较大,除四川、陕西、河南和辽宁几个省处于耦合状态外,基本处于失调状态。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建立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流通产业生态”和“绿色技术创新—经济转型升级”模型,考察了全国28个省份的耦合效应。结果表明:

第一,2018年“绿色技术创新—流通产业生态”模型中14个省份耦合效应处于失调状态以下,其中中西部省份失调状态较普遍;第二,“绿色技术创新—经济转型升级”模型耦合等级普遍上升,2018年13个省份耦合效应处于失调状态以下。

(二)建议

根据这些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区域选择产业技术时应更多考虑与技术生态、经济增长因子间的耦合效应,同一区域产业技术选择水平与技术生态相适应时,二者产生的耦合效应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反之则阻碍产业发展。对此要根据各省份不同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选择与其匹配的产业技术,从而发挥耦合效应以支持区域重大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因此要加快现有流通企业转型升级,同时要引进和培育新企业,尤其是要深化国企改革。

第二,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干预、调节作用。必须重视促进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条件是适度的政府干预,产业演进规律更强调社会性的顶层设计。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健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更完善的基础研究投入体系,将创新内生于产业转型、经济发展之中,最终使其落实在区域产业技术发展这一主要载体之上。

第三,我国西部地区失调状态较普遍,对此应统筹协调国内外流通资源,建设科创基地,加强国际合作。在此背景下,要推动西部相关省份的流通产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协调发展,使其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同时要提高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强跨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机制和服务平台建设,最后要遵循产业演化规律,重视产业结构的现代化。

猜你喜欢

流通省份耦合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
商贸流通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
求解奇异摄动Volterra积分微分方程的LDG-CFEM耦合方法
非线性耦合KdV方程组的精确解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