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的区域比较:兼论收敛趋势的存在性

2020-08-20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大西南流通业商贸

舒 莎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0)

引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商贸流通业已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中高速增长阶段。2018年,我国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较2010年下降了9.9个百分点。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明确倡导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的变革成为了重要的发展特征,因此推进商贸流通业的技术效率变革成为了大势所趋。

本文站在高质量发展和一体化发展两个国家战略的导向下,探讨了我国商贸流通业的技术效率以及区域发展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区域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是否存在收敛的趋势(即趋同),从而以此寻找我国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动态变化的一些规律特征。

我国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的区域层面比较分析

(一)测算方法

为测算商贸流通业的技术效率,本文借鉴李春艳、衣辰、张兆阳(2014)等的方法,采用随机前沿模型SFA进行研究分析。本研究随机前沿模型的一般框架表示如下:

其中,下标i和t分别代表时间和地区;Y为产出变量;X为投入变量构成的矩阵;β为相应的待估系数矩阵;(vit-μit)为模型随机误差项的集合,其中v表示影响生产活动的扰动项,假定它服从正态分布和独立一致分布,μ表示技术非效率项,服从单侧分布,代表了某个单体冲击产生的扰动。如果μ大于零,则表示生产单位位于生产前沿的下方,即属于无效率的状态;若μ等于零,那么表示生产单位位于前沿面上。基于生产关系,本文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蓝本,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对商贸流通业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模型表示如下:

其中,Y表示商贸流通业的产出水平;L和K分别表示商贸流通业的劳动力要素投入和资本要素投入;TE表示商贸流通业单位的技术状态;系数η表示时间因素对技术非效率项μ产生的作用,若η大于零,则表示技术效率随时间递增,若小于零则表示技术效率随时间递减,若等于零则表示技术效率恒定;γ为随机扰动项中的技术非效率,若假设检验接受γ=0,那么商贸流通业的实际产出水平与前沿面之间的差距来自非可控的纯随机因素扰动影响,而若γ值趋向于1,则表明商贸流通业的实际产出水平与前沿面之间的差距主要来自技术无效率。

(二)数据与变量说明

在统计商贸流通业的相关指标时,本文将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三大行业的同一指标相加,以作为所需的指标数据。商贸流通业的产出水平采用商贸流通业的增加值表示,即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增加值之和;关于产出水平指标,目前学术界有采用增加值表示,也有采用主营业务收入表示的,但笔者认为用增加值更加能够反映该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除成本耗费以外的增值成分,更能体现出该产业的发展效益;商贸流通业的劳动力要素采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的从业人数之和作为指标;资本要素采用三大行业的限额以上企业的资产总额之和计算。本文分析的样本为我国大陆31个省、市、区,考察的时间区段为2007~2018年。以上指标的数据来源于2008~2019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区的地方统计年鉴。在得到原始数据后,本文以2006年为基期,通过各地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含有价格因素的指标进行折算,得到不变价格的指标数据。

(三)测算结果分析

1.随机前沿模型回归结果分析。首先,根据随机前沿模型,采用Frontier软件,通过极大似然估计方法进行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结果可知,极大似然值达到388.3703,对应的卡方值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并且模型中所有涉及到的系数值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可见随机前沿模型的总体估计效果是比较理想的。这里γ值为0.8613,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了γ值不显著趋向于零,且有趋向于1的态势,其表明了模型的随机误差项不仅仅是由于纯随机因素扰动而引起的,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技术非效率的影响,即从商贸流通业的角度出发,其实际产出水平与前沿面之间的差距主要来自技术无效率。这也显示了用随机前沿模型估计较传统的OLS方法估计更为有效;μ值为0.3124,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其表明了商贸流通业技术无效率值主要分布在0.3124上下;η值为0.0082,大于零,且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其表明了我国商贸流通业的技术效率在2007~2018年期间呈现出一定的递增趋势,即处于技术进步的状态。

表1 随机前沿模型的估计结果

表2 八大综合经济区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值

2.分区域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的比较分析。基于上面的模型估计结果,对我国31个地区的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进行测算。由于31个地区之间的比较过于零散,本文按照国家行政区划,对31个地区进行归类。目前大量的研究在区域归类时,大多采用东中西三大区域或者是东中西和东北四大区域,事实上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分类方法,本文在将内陆地区划分为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四个板块的基础上,又将其细分为8个综合经济区,即东北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和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其中,东北综合经济区包括辽、吉、黑三省;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包括京、津、冀、鲁四省市;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包括沪、苏、浙三省市;南部沿海经济区包括闽、粤、琼三省、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包括陕、晋、豫、蒙四个省或自治区;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包括鄂、湘、赣、皖四省;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包括滇、黔、川、渝、桂五个省市或自治区;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包括甘、青、宁、藏和新五个省或自治区。根据这一区划方法,对每一个综合经济区内的所有省级单位的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求取平均值,表征为各综合经济区商贸流通业的技术效率值,结果如表2所示。

一方面,从纵向发展比较来看,我国八大综合区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总体有提升趋势,但区域间分化明显。2007~2018年,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总体上都有所上扬,全国范围内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的平均年度提升率为0.35%。从分区域来看,根据年均上升幅度可划分为三个区间。第一区间为年均提升0.5%以上,包括南部沿海经济区和大西南综合经济区,两个区域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的年均提升率分别为0.53%和0.58%;第二区间为0.4%-0.5%,包括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两个区域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的年均提升率分别为0.41%和0.43%;第三区间为年均提升率在0.4%以下,包括东北综合经济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其中东北综合经济区的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提升态势最不明显,年均提升率仅为0.04%。

另一方面,从横向区域比较来看,我国八大经济区之间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的差距也是比较明显的。根据技术效率的高低,本文以0.7和0.8为两个临界点,将八大综合经济区划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和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其中,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在2007~2018年的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都在0.8以上,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虽然2007~2009年技术效率低于0.8,在自2010年起技术效率均在0.8以上;第二梯队为东北综合经济区和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商贸流通业的技术效率基本上维持在0.75~0.8区间;第三梯队为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和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其中,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的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基本保持在0.65~0.7区间,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基本维持在0.6~0.65区间,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则基本在0.6以下。

总体来看,我国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较高的区域都在沿海地区,而内陆地区的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大西北综合经济区的商贸流通技术效率均在全国处于滞后的位置。对于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和南部沿海经济区,2018年两者的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分别为0.9135和0.8962,其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外移空间已很小,因此必须要从行业内在去挖掘提升潜力。

表3 八大综合经济区及全国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的变异系数值

我国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的收敛性分析

(一)收敛性分析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八大综合经济区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的差异较为明显,那么在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提升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区域内部或者区域间收敛呢?本文采用变异系数法,测算31个地区2007~2018年的σ收敛值,变异系数的模型如下:

其中,下标p表示所在地区范围,包括八大综合经济区范围以及全国范围;t表示时间;CV表示所考察区域范围内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的变异系数;SD表示技术效率的标准差;MEAN表示其平均值。若满足CVp,t+T< CVpt,那么就表明该区域商贸流通技术效率存在σ-收敛性;反之,若满足CVp,t+T≥ CVpt,则表明区域商贸流通技术效率不存在σ-收敛性。

(二)结果分析

经测算,我国八大综合经济区以及全国范围的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变异系数值如表3所示。

从全国来看,2007年我国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的综合变异系数值为0.1565,其在2007~2018年间处于不断下降趋势,到2018年变异系数值降至0.1472,满足CVp,t+T < CVpt,因此可以认为,在全国范围内,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的σ-收敛是存在的;从八大综合经济区自身来看,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的收敛趋势存在分化。首先,σ-收敛存在的区域包括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其中,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的变异系数值从2007年的0.6836降至2018年的0.5839,南部沿海经济区从0.1897降至0.1742,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从0.0302降至0.0256,大西南综合经济区从0.1439降至0.1339。对比又可以发现,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和大西南综合经济区的变异系数都比较低,其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收敛趋势。而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变异系数较高,说明江浙沪三省市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的横向差距本身就相比其他七大综合经济区要明显,但江浙沪三省市之间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的差距也是呈现出不断缩小的态势,即σ-收敛是存在的。其次,σ-收敛不存在的区域包括东北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和大西北综合经济区。这四大综合经济区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的变异系数值都有扩大趋势。因此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并倡导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势下,推进区域商贸流通业的互通协作一体化势在必行。

结论及建议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方法,测算了我国31个省、市、区的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分八大综合经济区进行了区域差异比较,并采用σ-+收敛分析法,讨论了全国范围以及八大综合经济区范围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收敛趋势的存在性。基于研究,可得到下述结论:第一,我国八大综合经济区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随时间提升的趋势是较为明显的,但区域差异性也是非常显著的。从纵向发展看,南部沿海经济区和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的年均提升率均在0.5%以上,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的年均提升率处于0.4-0.5%之间,东北综合经济区的提升态势最弱。从横向差异看,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和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处于第一梯队,效率值基本都在0.8以上,东北综合经济区和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处于第二梯队,效率值在0.7-0.8之间,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和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处于第三梯队,效率值基本保持在0.65-0.7区间,大西北综合经济区的技术效率最低;第二,我国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的收敛趋势总体上是存在的,但八大综合经济区自身的收敛趋势却存在分化现象。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大西南综合经济区4个区域存在σ-收敛趋势,但东北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和大西北综合经济区4个区域的σ-收敛却是不存在的,即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有不断发散的趋势。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第一,在发展战略上,要坚持走区域协同一体化的路子。商贸流通业实际产出与前沿面的差距主要是由技术非效率带来的,而八大综合经济区之间技术效率的差距又比较明显。因此,要坚持围绕区域一体化发展,从顶层设计上谋划商贸流通协同发展的战略,包括一体化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为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协同发展明确方向和设计道路;第二,在技术创新上,要推进技术的共研和共享。对此要打破区域行政壁垒,探索商贸流通知识技术共研的机制,围绕共性问题强化合作,突破一批共性技术难关,并强化区域技术创新成果的交流共享;第三,在基础设施上,要合力共建推进互联互通。商贸流通业的区域一体化发展离不开有效的基础设施体系支撑。因此,要持续推进地方政府之间的水陆空交通,以及批零贸易等流通市场的共建,全面推进基础设施的区际畅通,进而促进商贸流通业各发展要素实现互联互通。

猜你喜欢

大西南流通业商贸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肇庆建设广东面向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探索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葡萄用药:众品牌“逐鹿大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