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影响因素研究

2020-08-20刘海霞孙江明副教授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投入产出进出口总量

刘海霞 孙江明 副教授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5)

引言

全球工业历经几百年的快速发展,在给世界各国带来高度现代文明同时,也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18年的环境评估报告指出,近10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近1度,全球气温非正常升高不仅会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还会带来更严重的生态问题。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作为区域大国积极遵守和履行《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协议》等国际公约,承担大国责任。当前,国际进出口贸易中隐含的碳因素问题无法回避,并逐渐成为影响贸易双方交易总额的重要诱因,为此本文通过数学模型构建的方法,从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两个视角,挖掘进出口贸易中的各种碳影响因素及其内部的关联性,并基于此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研究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研究出口贸易中碳影响因素的主要基础理论,包括环境禀赋论和投入产出理论等。国际进出口贸易中隐含碳影响因素测试,主要基于一种隐含流的思维理念,对进出口商品的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物流运输和使用消费全环节中的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废弃物回收等进行系统研究。环境禀赋论是20世纪中期在赫俄理论基础上提出并发展起来的,环境要素禀赋理论继承了经典要素禀赋理论中的生产要素分配观和基本生产要素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了环境禀赋、生态污染等因素影响,突出要素禀赋理论的可持续发展性。投入产出法由著名经济学家列昂惕夫提出,该理论最早应用于宏观经济学,逐步拓展被引入到进出口贸易领域。投入产出理论主要基于数学方法建立宏观模型,将生产、运输过程中国际贸易商品的各种资源能源消耗及生态环境因素作为输入项,并以进出口贸易中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使用、对环境的影响等作为输出项,深入探求国际进出口贸易与资源、能源消耗及碳排放之间的内在关系。

随着世界各国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碳排放重视程度的提高,进出口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问题逐渐成为环境保护和国际贸易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美国学者Ghertner等(2007)应用投入产出法研究了二十年间美国进出口贸易对全球环境污染和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是导致碳排放总量增加的一种重要因素;学者Martin(2008)采用综合评价法研究美国出口贸易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指出在美国对外贸易中存在严重的碳泄露问题,认为像美国这样世界大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应对全球碳排放超标负主要责任;Haslenda(2016)主要以中国、巴西、印度这样的世界新兴经济体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揭示出了进出口贸易总额与碳排放总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从国内碳排放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研究来看,学者王正鹏等(2008)通过1988~2008二十年的贸易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出口贸易的碳排放总量约占总体碳排放的四分之一;李小平(2010)认为我国出口贸易活动会降低碳排放对本国的不利影响,所以应鼓励贸易出口实现碳排放转移;学者聂鑫(2011)以河南省的进出口贸易为例展开研究,认为应从全球视角出发,通过技术手段逐步降低我国贸易进出口给全球碳排放造成的不利影响;陈茜(2017)以中日之间的进出口贸易为研究样本,分析了贸易双方对等性对于降低碳排放总量的重要性。

表1 2016~2018年8行业的碳完全产生系数

表2 进出口贸易隐含碳量统计

进出口贸易中隐含碳计算模型的构建

投入产出关系原理能够揭示出进出口贸易系统中各部门之间的内在依存关系,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关系原理构建隐含碳计算模型,计算进出口贸易中商品的隐含碳量及随商品流转的碳转移量,并进而分析出进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总量的各种影响因素。隐含碳计算模型中主要包括能源、资源消耗量E和资源、能源的产出量C,模型中包括K种资源和n各商品消耗部门:

按照出口贸易中的商品需求总量,将k种商品资源分配到各商品消耗部门当中,如果用M={mij}表示资源消耗矩阵分配的过程可以描述为:

表3 出口隐含碳影响因素分解(亿吨)

其中,任一个ej都可以表示为:

上式(3)中mji表示第i个部门所消耗的第j种资源量,如果用L表示列氏矩阵,需求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其中B为需求系数矩阵,I为模型的单位矩阵,L·E代表中间产品,Y进出口商品总产出:

由(4)和(5)可以推出资源能源投入与进出口贸易中商品产出之间的关系:

其中R为资源消耗矩阵:

利用上述列氏矩阵中的行向量与列向量,即可推算出进出口商品国际贸易中隐含碳的完全生产系数,并进而得出进出口商品直接或间接碳的含量。本文以1农业、2采矿业、3食品加工业、4纺织品加工业、5石油加工业、6化工产业、7机械制造业、8金属加工业8个产业为例,搜集2007年、2011年、2014年和2018年四年上述行业的进出口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文中构建的隐含碳计算模型,分析这些行业的进出口贸易的碳产生系数(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进出口贸易年鉴》),具体的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从本文所选的8种行业碳完全产生系数分布情况来看,采矿、石油、金属、化工、食品加工等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系数值普遍较高,其他轻工业的系数值较低。而从发展趋势来分析,由于加工技术、环保技术和污染控制的革新从总体时间变化来看,各行业的碳完全产生系数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计算并统计出2007年、2011年、2014年和201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中隐含碳量,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进出口贸易中隐含碳量总体上与进出口的贸易总额呈现出同比例的变化趋势,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冲击较大,尤其给中国的农产品和工业品出口贸易造成沉重打击。从2011年开始出口贸易开始逐渐恢复,并呈现出稳定的增长趋势,随着进出口贸易差值的逐渐缩小,进出口贸易中隐含碳量差值也在减少。

图1 2007年所选样本行业碳排放统计

图2 2011年所选样本行业碳排放统计

图3 2014年所选样本行业碳排放统计

图4 2018年所选样本行业碳排放统计

图5 就业与隐含碳因素的相关关系

表4 进口隐含碳影响因素分解(亿吨)

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一)分解模型的建立

因素分解法主要分为结构分解法和指数分解法两类,结构分解主要基于投入产出关系,利用资源能源消耗系数矩阵,判断出各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而指数分解法需要利用部门的综合数据对指标进行分解。本文利用结构分解法分别识别出中国进口和出口贸易投入产出模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构分解法的基本思路是按照所选定因素的时序变化特点进行分解,并分析出每一个变动因素对研究结果所产生的影响。结构分解法的主要优势是通过对变量的动态分解,能够清晰地展现出各个因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

首先分析出口贸易的过程,令第t期中国出口产品总额中隐含碳含量总量为则上一期的出口隐含碳总量为,隐含碳排放的变化总量表示为:

其中Ci(Δη)进口技术因素,Ci(ΔQ)为进口结构因素。

(二)进出口隐含碳影响因素分解实证研究

以2007~2018年12年间中国农业、采矿业、食品加工业、纺织品加工业、石油加工业、化工产业、机械制造业、金属加工业8个产业的进出口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结构分解模型从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两个层面出发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首先分析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构分解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从第一项影响因素碳排放系数分析,该项影响因素从总体上来看对出口贸易的隐含碳的影响较小,二氧化碳排放系数的变动是随着资源能源使用量的变化而变化。当出口贸易的总量增长,碳排放系数中的碳隐含影响也会增加;但随着环保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投入的增加会对碳排放系数影响值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基于2007~2018年12年来总体变化上来分析,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值并没有出现明显增长,这主要是由于新环保技术的应用,在节能减排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资源能源强度因素是导致出口隐含碳总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以2007年、2011年、2014年和2018年所选定的8个产业的碳排放数据为例进行分析,结果如图1-图4所示。

统计结果显示,在出口贸易中,文中所选择的8个行业都属于碳排放较高的行业,其中石油、化工、食品、金属加工和采矿等都是出口贸易中的碳排放大户。从时间的维度考虑,2008年金融危机后由于我国出口贸易萎缩,导致资源能源强度因素的碳排放减少,但随着出口贸易的恢复,碳排放有所增加。由于石油、化工、食品、金属加工等行业是我国主要的出口部门,贸易中隐含碳排放总量较大,通过国际贸易协定和其他技术手段降低这些行业中出口碳排放总量,对于降低碳排放的环境污染问题意义重大。最后本文从就业总人数因素考虑,从事加工业、制造业、出口贸易业总人数的增加,会直接导致碳排放总量的增加,两者总体上呈正比例关系,变化趋势如图5所示。

再进一步分析我国进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基于结构分解模型计算得到相关具体数据,如表4所示。进口技术系数是进口国商品的隐含碳排放强度与我国同类商品碳排放强度的比值,系数上升表示我国在生产商品中的节能减排技术要优于进口国,反之系数下降则进口国碳排放控制技术优于我国。从2007~2018年实际的数据变化可知进口技术因素数值一直呈现出缓慢上升趋势,由于从2011年开始我国进口商品总量也在持续升高,并不能说明我国的节能减排技术优于进口国。通过提升商品进口技术指数,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控制进口商品的碳排放总量。

结论

本文利用隐含碳计算模型和结构分解模型,分析了我国进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由于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持续增加,其中隐含的碳排放总量仍在增长,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控制和完善:首先要将生态环境利益置于第一位,促进和鼓励我国进出口贸易产业的发展;其次要规范和完善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碳排放权交易事宜;最后要通过技术手段降低进出口贸易中的碳排放总量。

猜你喜欢

投入产出进出口总量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前两个月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均减少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为何化肥淡储总量再度增加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基于DEA模型的煤矿安全投入产出研究
中国绿色投入产出表的分析——以2007年为例
ICP–OES测定饰品中砷、镉、汞、铅总量的不确定度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