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与老龄化对网络消费需求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

2020-08-20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化城市化

李 然

(新乡学院商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0)

引言

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消费疲弱和国内需求不足。尽管近年来最终消费率和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有所回升,但消费发展的失衡和不足仍然抑制着消费的高质量发展。相反,当前网络消费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已经成为中国居民重要的消费方式。2013年中国的网络消费量已超过美国,并且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消费市场。据统计,2018年中国电子商务平台上实物产品的总消费为1.1万亿美元,占社会消费品社会零售总额增长的45.2%,在线零售额达到1.4万亿美元。这表明中国的在线消费前景广阔。因此,中国的消费市场已呈现高度数字化,用户群体和市场规模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线消费将对中国居民消费甚至整个中国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城市化是网络消费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网络消费的影响也对城市化的推进具有促进作用。中国的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8年的59.58%。2018年中国城市常住人口达到83137万,远远超过了印度和美国。然而,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随着中国生育率的下降,人口老龄化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问题。截至2014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时,意味着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因此,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新常态”。

人口是影响网民规模的主要因素。因此,老龄化、城市化与网络消费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更愈加紧密(张梅芬等,2019)。研究城市化的网络消费效应,更需要考虑老龄化的背景。因此,城市化是否会促进网络消费的发展?城市化对网络消费的影响有多大?如果存在城市化的网络消费效应,老龄化将对其产生什么影响。城市化对网络消费的影响是否存在地区差异?以上问题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也是决策者高度关注的问题。但是,关于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和网络消费的现有研究仍然不足,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予以完善。

文献综述

对于城市化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首先,城市化有利于提升区域的消费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劳动力市场的扩大和信息技术的溢出,从而促进了消费者需求的扩大和经济增长。其次,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对居民消费是正相关。雷潇雨等(2014)建立了包括多种类型的消费者和地方政府在内的理论框架,得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消费率的增长。最后,城市化的发展对消费增长具有阶段性特征和动态影响。在短期内,城市化对消费需求没有积极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城市化将在促进消费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李伟等,2014)。

关于人口老龄化与消费关系,现有研究主要从这三方面开展研究:首先,老龄化与储蓄率和消费率之间的关系,根据生命周期假说,学者Curtis等(2017)通过构建家庭生命周期储蓄决策模型研究了老龄化与家庭储蓄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抑制了家庭储蓄率。其次,老龄化对消费趋势和消费水平的影响,如学者Senesi等人构建了迭代模型,分析了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提出老年人口比例越高,社会的总消费趋势就越大。再次,老龄化和消费结构,学者林晓珊(2018)和黄祥辉等(2019)指出老龄化主要是通过增加医疗保健消费的比例,改变家庭消费结构。

综上所述,城市化水平对家庭消费有一定影响。此外,城市化带来的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地理集中将在各个方面产生外部经济,这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网络消费。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独特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也会对城市化的网络消费效果产生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H1):城市化水平会严重影响中国网络消费的发展;

假设2(H2):老龄化对城市化的网络消费效应具有调节作用。

迎旭凌绝嶝,映泫归溆浦。钻燧断山木,掩岸墐石户。结架非丹甍,藉田资宿莽。同游息心客,暧然若可睹。清霄扬浮烟,空林响法鼓。忘怀狎鸥鲦,摄生驯兕虎。望岭眷灵鹫,延心念净土。若乘四等观,永拔三界苦。[13](卷三《登石室饭僧诗》,P116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为验证假设1,本文建立了基本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式(1)中,lnconsit是人均在线零售额的对数。此外,本文采用了逐步添加不同类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的方法。如考虑到消费粘性,在式(1)中添加人均网络消费额一阶滞后项到解释变量。i和t分别代表区域和时间;μi代表某区域的消费者个人效应;εit指随机扰动项。在本文中,cl是核心的解释变量,即城市化水平;ap是人口老龄化,即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lninc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数,根据经典的消费理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因此收入对网络消费的影响不容忽视;pr是互联网的普及率,网络消费是基于网络的普及,网民越多,潜在的网络消费者就越多,互联网的发展直接影响网络消费;cd是城市的经济密度,即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网络消费密切相关;td是交通线路密度,运输便利性是影响物流配送的直接因素,也是发展网络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

表 1 回归结果比较分析

为了验证假设2,验证人口老龄化对城市化的网络消费效应的影响,即人口老化的调节效应,人口老龄化与城市化的相互作用项被添加进模型,具体计量经济学模型如式(2)所示:

由于模型中因变量的滞后期将引起与随机扰动项有关的自变量的内生问题。此时,不能满足OLS估计的条件。OLS的估计是有偏差且不一致的,这会扭曲参数的实际经济含义。而GMM系统可以解决潜在的内生问题。而且,与其他解决内生问题的方法相比,GMM具有更好的偏差校正效果。此外,与差分GMM相比,系统GMM包含水平方程的估计,该方程可以估计不随时间变化的变量的系数,并提高估计的效率。因此,本文使用两步系统GMM方法来估计模型(1)和模型(2)的参数,这适用于动态面板估计。为了进一步验证系统GMM估计结果的有效性,除了Hansen检验和AR检验之外,本文还结合Pooled OLS估计和固定效应OLS的估计结果,以增强比较和提高估计结果的鲁棒性。

(二)数据来源和统计说明

本研究数据选取2007~2018年中国31个省份(不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面板数据。所有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EPS数据库。对于每个省份的网络零售指数,《中国统计年鉴》仅提供了2014年之后的数据,因此本文借鉴方福前等(2015)的方法来衡量该指数。

结果与分析

(一)模型估计结果

表1显示了计量经济学模型(1)和(2)的估计结果。根据表1所示,AR(1)的p值表明在一阶差分中存在一阶相关性,但是AR(2)的p值没有显示二阶相关性的证据。同时,Hansen值表明工具变量是有效的,并且不存在过度识别问题。

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城市化水平促进了网络消费的发展,但老龄化对城市化的网络消费效应具有负面调节作用。城市化率的系数都是正的表明城市化水平对网络消费有积极影响的结论是有力的。以控制所有其他变量的模型2的结果为例,在5%置信水平下,城市化率的系数显著为正。因此,表明存在城市化的网络消费效应。但是,城市化率与老龄化之间的相互作用项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为负,表明人口老龄化抑制了城市化的网络消费效应,并削弱了城市化水平对网络消费的积极驱动作用。城市化的网络消费效应将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而继续降低,这验证了假设1和假设2。

第二,人口老龄化对网络消费的发展有抑制作用。老龄化和网络消费之间存在负面影响。在模型2中,人口老龄化增加1%,将导致网络消费减少3.65个百分点。可能的解释是,基于互联网的在线购物模式要求消费者掌握某些计算机技能。但是,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因此,网络消费模型具有明显的人口年龄特征。老年人口越大,越不利于网络消费的发展。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对网络消费的抑制作用不容忽视。

表 2 GMM的区域异质性分析

第三,提高收入水平有利于网络消费的发展。从估算结果可以看出,无论采用哪种估算方法,人均收入系数始终显著为正。因此,收入水平和网络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第四,经济密度系数为正,表明城市经济密度越高,网络消费越高;而城市经济密度越低,网络消费水平就越低。这表明区域发展程度也是影响网络消费的重要因素。交通线密度对网络消费的影响是正的,并且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良好的运输和物流条件对于网络消费的发展必不可少。

(二)区域异质性分析

为了分析和评估影响网络消费的城市化区域差异,本研究进一步将31个省、市、区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其分析结果列于表2。根据估计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滞后期的网络消费变量都会对当前网络消费的变化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城市化率对网络消费的促进作用在各地区之间是不同的,因此具有区域异质性。影响大小依次分别为西部、东部及中部。但是城市化率和网络消费在所有地区都朝着同一方向变化。这进一步表明,城市化水平与网络消费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城市化率的提高有利于网络消费的发展。因此,城市化率越高,网络消费相应也就越多。

第三,老龄化对网络消费的负面影响在东部地区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则没有。原因是,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的老龄化程度更高。因此,东部地区老龄化对网络消费的限制作用也更大。此外,从城市化与老龄化之间的交互作用的角度来看,老龄化的调节作用在东部地区显著为负。在目前阶段网络消费的发展应注意东部地区老龄化的负面调节作用。

第四,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居民的收入对网络消费的影响显著为正。尽管中心区域的系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无疑显示出积极的影响。因此,增加人们的收入是促进网络消费发展的渠道。

第五,交通线路密度与网络消费呈正相关,尤其是在中部地区。它无疑显示出积极的影响。因此,增加交通便利性是促进网络消费发展的渠道。

结论和政策启示

(一)结论

在本研究中,采用系统GMM方法对网络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化对网络消费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首先,城市化对网络消费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化对网络消费具有促进作用。其积极影响根据大小分别为西部、东部地区及中部地区。

其次,人口老龄化对网上消费有抑制作用,而这种抑制作用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更大。一方面,老龄化通过改变消费者的年龄结构,对网络消费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城市化的网络消费效应随着老龄化的加深而逐渐降低。

最后,居民收入、区域发展水平和交通便利性也是影响网络消费的重要因素。收入水平的提高正在推动网络消费的发展,同时,这种促进作用在东部和西部地区表现的更为显著。

(二)政策启示

综上所述,根据本文得出的结论,结果我国国情,提出政策启示如下:

政府应促进城市化的战略转型,以充分发挥城市化的网络消费效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政府加快了城市化从“以增长为导向”到“以民生为导向”的战略转型。政府尤其要注意中部地区城市化的发展,缩小城市化网络消费效果的区域差异。

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一方面,政府应制定宽松的人口政策,以提高社会总生育率,改变当前“少子老龄化”的现状,减轻老龄化对网络消费的限制作用。另一方面,在发展网络消费的过程中,生产者应结合老年人的消费特点和企业自身的实力,针对老年人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发展老年人产业,寻找网络消费的新突破。

收入是影响网络消费的重要因素,因此增加居民收入是改善网络消费的重要途径。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中等收入人群的扩大和低收入人群的收入的增加,将会刺激整体社会消费需求和改变消费趋势,并进一步促进网络消费的发展。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老龄化城市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