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一些探讨
2020-08-19郑拓
郑拓
【摘 要】初中班主任是初中班级管理的基层管理岗位,是初中班级管理的主要责任人与执行人。本文简要阐述了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初中班主任提高管理工作成效的相关策略,包括构建高效的班级干部团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有效的沟通与积极的评价以及通过言传身教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等。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107-02
班主任是教师群体中的一种特殊角色,是负责班级管理的一线教师,不仅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联系各科任教老师的纽带,还是沟通社会、学校、家庭的桥梁。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学校、班集体作为学生日常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其组织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学业、身心健康等具有重要影响,由此也突出了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本文基于工作实践,就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进行了一些探讨,以期为广大初中班主任教师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一、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初中班主任通常负责班级管理,是在班级各科任教老师中选择,一般由语文教师担任。初中班主任并不是一种专职岗位,除负责班级管理工作外,班主任依然肩负着重要的教学任务。平衡教学与管理工作,不偏不废,对每一个班主任来说都是要认真考虑的
问题。作为一个班集体的主要管理者、直接管理者,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涉及班级学生在校期间的方方面面。首先,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班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以及班级学习氛围等方面。其中,整个班级学生的综合学习成绩是考核班主任管理成效的重要指标。其次,维护班级的教学秩序、组织班级活动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班集体也是一个组织,维护班集体的教学秩序需要班主任构建高效的组织结构,这包括班长、学习委员、各科代表的选拔与任命,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等。只有保持良好的班级秩序,班集体的各项活动才能有效组织与开展。再次,班主任是学校教学规划及学生管理工作计划的执行者与监督者。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教学规划等的最终落实有赖于班主任一级的工作。同时,班主任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反馈,既是学校最基本、最直接的信息来源之一,也是学校调整、改进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最后,班主任是沟通学校、家庭的重要纽带,在实现家校联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二、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成效的相关策略
(一)构建高效的班级干部团队
优秀的班干部团队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辅助,同时也是班主任更全面、深入掌握学生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班级学生中选拔班干部对于班主任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初中学生有其阶段性特征,这一时期的学生表现欲强、争强好胜,大多数学生对于班干部的选拔抱有极大的热情。因此,在班干部的选拔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体现公平、公正、民主,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此过程中的引导、监督作用。具体来说,一是班干部的选拔要遵照民主选举的原则、流程,可以采取匿名投票的方式选出候选学生,但要要求学生写出之所以选择候选学生的原因,以避免学生之间因为关系远近而盲目投票。二是班干部的能力需要经过教师的考核,也就是教师需要为班干部的调整留出空间,并不是一经产生便固定不变,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再正式确定[2]。三是避免因为教师的喜好来干预班干部的选拔,班主任可以提名班干部,但应避免直接任命,否则容易引起学生反感,也不利于发挥班干部团结学生的作用。四是班干部产生后,班主任应制定相关的职责说明,明确班干部的责任与义务,使班干部能够真正成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好帮手。
(二)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班主任的重点工作对象或者说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对象就是班级学生。因此,班主任不仅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以及身心健康。也就是说,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就要重点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成长。
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很多班主任往往将管理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成绩方面,这无疑是不全面的。甚至一些班主任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成绩优异的部分学生身上,而对其他学生缺乏关注,进而导致班级管理的整体有效性不尽如人意。班主任管理工作是面向班级全体学生,是对一个集体的管理。因此,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成效,势必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能否对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管理工作的整体有效性。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情感丰富而又敏感,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尤其是教师的关注,教师的态度往往会对他们的学习以及情感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初中学生一些不良行为的产生(包括不守纪律、哗众取宠等),与想博取别人的关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工作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情感状态,是班主任做好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三)有效的沟通与积极的评价
沟通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之一。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有效的沟通往往比其他方法更能促进学生成长,一味的说教、批评对于这一时期的学生来说,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之间对教师最常用的一句评语就是“老师就爱讲大道理”。可见,即便教师说得再多,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究其根源,就是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倾听,导致学生愈发不愿意表露内心真实的想法与情感。因此,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平等的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成长,提升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成效。
评价学生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式,几乎无处不在。有些评价是有意识的,也有些评价是无意识的。评价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工具,但这件工具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事半功倍,用得不好事倍功半。实践中,很多班主任没有意识到语言评价对学生的影响力。面对犯错的学生,冲动性的批评语言是很多班主任常用的教育方式,这往往会使学生受到伤害,负面效果远远大于鞭策。在笔者看来,无论面对犯了什么错误的学生,问清青红皂白是前提,冲动的语言批评只会让学生更加叛逆,更难以认清自身的错误。这里并不是说学生批评不得,而是班主任一定要明白,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已的错误、不要一错再错才是关键。評价的技巧性十分重要,积极的、正面的、鼓励性的评价就是班主任日常评价学生的基本原则,如此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四)言传身教是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
德育教育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班主任区别于其他任课教师的重要方面。初中德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更多的是向学生传授理论方面的知识;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则是德育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通过日常管理对学生道德行为进行监督的过程,实则更具有教育意义。而将德育教育落实到日常,让学生“知行合一”,班主任的言传身教其实是更好的方法,尤其是“身教”,更具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3]。
观察、模仿是一个人的本能。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自我思考能力,他们会分析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并进行选择性的接纳,这是初中生与幼儿、小学生的重要不同之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来说,既是模仿的对象,也是观察、考察的对象。如果教师言不由衷、行不对言,那么说得再好,学生也会不以为然。身正为范、身教为先,是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对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准则。当前中学生有太多获取信息的途径,其道德观的树立已经不仅仅是言教可以简单完成的,只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进而使德育工作产生良好的效果。
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涉及面十分广泛,本文仅就其中部分内容做了简单的探讨。对于一个班级的管理,班主任承担着主要责任,要管理好并不是一件易事。当代中学生所处的时代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网络、智能化设备的大范围普及,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使管理工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对于任何一个班主任来说,都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林敏.试论初中班主任柔性管理工作模式[J].名师在线,2020(5).
[2]张正宏.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沟通技巧[J].西部素质教育,2020(2).
[3]张军乾.以生为本理念下的初中班主任管理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