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探究

2020-08-19王裕强

考试周刊 2020年70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数学

摘 要:数学课程一直都是作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科目存在的,高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时刻严阵以待,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才能真正有效内化数学概念。但是,如果高中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难以应付节奏越来越快、难度越来越高的数学学习任务,那么必然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并不利于全面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积极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自主探寻成长的意义,使其感悟生命、感谢成长。文章将从利用错题资源进行抗挫教育、通过形成性评价实施赏识保护、通过人文沟通纾解心理压力、通过持续陪伴消除心理问题四个角度来分析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关键词:高中数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一、 引言

随着“健康”一词概念的实时更新,高中数学教师便要明确意识到,除了要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避免学生承受过重的成长压力而走上人生歧途。而且,高中生的心理素质也影响着他们在高考中的具体应试表现,只有抗压能力较好、性格乐观坚强的学生才能在高考中超常发挥。但是,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的事情,所以当学生进入高中学校之后,数学教师便要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及时帮助学生纾解心理压力,消除现有的心理问题,也要及时将可能对学生产生不良心理影响的各类因素排除在外,加强心理健康预防指导,以便更好地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使学生真正实现可持续成长。

二、 利用错题资源进行抗挫教育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会因为认知不足产生相应的错题资源,即便是具备数学学习天赋且数学思维水平较高的学生,也难以完全规避数学错题的出现。其中,有很多学生并不善于利用错题资源进行学习反思,甚至认为错题便意味着自己的学习是失败的、无效的,难以正视错题资源,订正错题的态度不端正,甚至会由此产生烦躁、沮丧的情绪。尤其当高中生在同一类习题中出错时,便会备受打击,难以及时振作起来。对此,高中数学教师便要利用错题资源进行抗挫折教育,让学生懂得“胜败乃兵家常事”,最佳做法是迅速调整好学习状态,摈弃不良情绪,以刨根问底的精神去分析错题成因、正确解法、规避错误的策略等,由此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就如在“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丰富的数学作业,包括一些简单的判断题与选择题,还有需要利用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知识进行几何证明与数学计算的主观题,目的是要及时改善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取得学习进步。但是,即便高中生努力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却依然存在一定的认知盲区,而这就会直接反映在解题活动中,大多数学生都产生了一定的错题资源。对此,笔者就引导学生反思了学习不足,使其积极分析了个人认知不足。一开始,学生的情绪十分沮丧,为自己学不好数学感到难过,表示自己认为已经掌握了数学知识,但是却依然无法提高解题正确率,甚至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学数学。面对学生的消极言行,笔者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与兴趣特长,所以不必为一时的不足与失败感到痛苦、愤懑,且暂时的学习失败也并不意味着学生学不好数学,而是表示学生尚未找到学好数学的有效方法,尚不熟悉数学知识的思维与解题特征。在笔者的鼓励与引导下,本班学生的负面情绪稍稍纾解,而笔者就趁此教育学生,告诉学生每个人都会犯错、都会失败,任何人都必须要经历敲打才能成功,但是学生是否选择坚持,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所以学生不可轻言放弃,而是应该要以坚强的毅力去面对任何一次失败,还要尝试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三、 通过形成性评价实施赏识保护

形成性评价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来发现问题所展开的教学评价,是实时的、生成性的,能够及时总结出教学问题。在过去,高中数学教学评价始终是围绕数学考试成绩展开的,关注的是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但是,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取得理想成绩,且每个学生的数学成绩都会有所起伏。因此,如果过于重视考试评价结果,那么则根本无法有效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对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尝试利用形成性评价来帮助学生反思数学学习效益,及时肯定学生的成功学习行为,由此则可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及时保护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真正变得自信、乐观与坚强。

就如在“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一课教学中,为了切实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笔者在数学课上组织了一次“小讲师”教学活动,即高中生要独立阅读教材内容,分析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然后在讲台上以“讲师”的身份阐述简单的数学概念。在此环节,本班学生的话语权是平等的、自主的,每个学生都可及时阐述个人观点,也可自主反驳其他同学所提出的学习观点。如此,则可促使学生產生激烈的思维碰撞,可使其更好地内化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笔者会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且会用手机拍摄十分精彩的学生辩论活动。待“小讲师”教学活动结束之后,笔者就会将这一视频资料投影到大屏幕中,由此引导学生反思课堂学习行为,使其积极进行数学探究。由此,笔者便会及时赏识学生,肯定学生的创新性见解,明确指出学生所提出的有效观点,利用这一学习成果告诉学生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数学学习任务,且能通过平等讨论产生创新思维。在笔者的赏识与肯定下,本班学生感到十分开心、亢奋,脸上都流露出笑容。对此,笔者就鼓励本班学生继续以主人翁姿态去学习数学知识,希望学生可以切实积累有效的数学学习经验。通过形成性教学评价,本班学生也产生了数学学习自信,部分学生也主动表示自己会继续学习数学知识,也会利用有效机会去展现自己的数学智慧。

四、 通过人文沟通纾解心理压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压力,有的学生单纯是因为自己没有按照个人设想取得优良的学习成果;有的学生则是因为客观的生生差异,由于同伴过于优秀所产生的学习压力;还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家长所施加的压力而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问题。然而,在过去,高中数学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结果而忽视了人文沟通,无形中让学生产生了繁重的心理负担,使其渐渐产生了不良情绪,无法及时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对此,高中数学教师便要坚持与学生和谐相处,多与学生进行人文沟通,帮助学生纾解心理压力,让学生能够自主阐述成长困惑,通过紧密的师生互动去帮助学生解决成长问题,由此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笔者经常会与学生进行人文沟通,告诉学生要及时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比如,在一次期中考试过后,本班便有一个学生的成绩下滑了一大截,而这就让这个学生备受打击,陷入负面情绪无法自拔。对此,笔者就及时与这个学生沟通,询问学生是否身体不适,或者考试当天情绪出现了问题。然而,这个学生却通通否定了,还表示自己就是正常考试,也不知道为何成绩会退步。于是,笔者就引导这个学生进行了试卷分析,使其自主订正了数学作业。据此可发现,本班学生在解题时经常出现思维卡顿的问题,而且难以独立订正试卷。这就证明这个学生并不是因为粗心、马虎等因素而出现成绩退步,而是根本没有内化数学知识。对此,笔者就与学生一同回顾了周期性学习行为,这个学生也表示自己经常会感到学习十分吃力,在课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数学知识,勉强能够应付日常学科作业。对此,笔者就主动表示自己会负责辅导学生,让学生跟上教学进度,所以学生腰放宽心,不必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失去信心。然后,笔者就按照约定辅导学生复习了数学知识,还告诉学生一定要不懂就问,及时内化数学知识,不可过度逞强,以免在此承受受挫打击。

五、 通过持续陪伴消除心理问题

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体制下,高中数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比较僵硬,彼此并不了解,隔阂很深,所以师生双方的沟通停留在数学知识教学层面,也因此使得教师只能短暂地陪伴学生学习,并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成长导师。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必要的人文关怀与无私陪伴则更为重要,会使其消除冷漠、抵触的情绪,更易于引导学生抒发内心情绪,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对此,高中数学教师便要坚持长期陪伴学生,通过和谐的师生互动及时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在爱与关怀中成长起来。

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笔者会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冷静时间,但是也会始终陪伴学生,让学生能够信任、依赖笔者,使其切实消除负面心理。比如,本班有一个学生一直都十分不自信,虽然自进入高中学校之后,便在数学考试中取得了一次次优异成绩,但是这个学生却总是表示之前自己从来没有在数学学习领域展现出智能优势,担心在某个时机下会“打回原形”,并不能一直取得成功,由此变得患得患失。对此,笔者就会长期陪伴学生、安抚学生,还会不动声色地让这个学生辅导其他同学写作业、学数学,同时会肯定学生,反复肯定学生的数学学习优势,也由此希望学生能够及时形成学习自信。通过长期的陪伴与多次赏识,这个学生渐渐变得自信、乐观起来,而笔者也由此告诉学生,要懂得肯定自己、赏识自己,不必妄自菲薄,因为优异的数学考试成绩便是对学生最好的证明。当然,为了避免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不良情绪,笔者也会适当敲打学生,让学生反思现有不足。

六、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然会成为未来数学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也是优化学科育人效果的基本任务。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客观分析学生的成长问题,把握学生的心理诉求,让学生以平常心去看待成长道路上的成败与得失,使其懂得自我肯定、自我鼓励,通过丰富的人文沟通与和谐陪伴去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充足准备。

参考文献:

[1]李世莉.农村中学学困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6.

[2]严润兰.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1):38.

[3]李振生.高中數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17(8):62-63.

[4]吴承瑜.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中数学课堂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5):55,57.

作者简介:王裕强,甘肃省酒泉市,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数学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