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角的线上教学有效策略分析
2020-08-19刘培培
摘 要:在线上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的视角研制内容、遴选方法,明确线上课堂学习的目标,紧扣儿童的认知方式及需要,选择有效的策略,让学生在“空中”课堂上学有方向,学以致用,促进孩子核心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儿童视角;线上教学;有效策略
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改变了一切。春节过后,“停课不停学”让固有的传统授课模式纷纷被网课代替,而网课不同于传统授课,教师眼前再也不是求知若渴的学生,而是冰冷的电脑屏幕,对着电脑讲课的老师比以往更需要让自己的课堂充满吸引力。作为省教师发展基地校的一员,我也接到了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中《马诗》的录制任务,视频录制结束,由基地校的负责人审核后,上传到江苏省教师教育网站。
文章以《马诗》为例,从儿童视角谈谈线上教学的有效策略,记录下粗浅的尝试、摸索与探究的过程。
一、 明确目标,学有方向
儿童视角下的线上阅读教学,需要教师考量学情和文本之间的落差中,研制出适切准确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去理解重点、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阅读的突破口,为儿童解读文本开辟渠道,有效地培养他们阅读文本的能力。《马诗》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的第一首,诗歌通过描写清冷大气的边塞画面,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慨叹,流露出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又不遇于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李贺的《马诗》可以说是写马诗里的压卷之作。特级教师薛法根曾说:“定目标前,需研读教材。在备课过程中,我以为教材必须用儿童的眼光来解读、用教学的眼光来审视、用生活的眼光来选择。”在制定目标前,教师对教材的专业化解读至关重要,同时还需要用我们的一颗童心,从儿童的视角、生活去解读这首诗,摸清学生独立解读这首诗的所达到的原始高度,还有诗中出现的“陌生感”的词语,如“大漠”“燕山”“金络脑”等。六年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读通古诗可以做到,但古诗语句简练,情感丰沛,学生对马在古代人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没有认识,因此难于理解作者借物喻人的心理,同时文为心声,作者的人生经历幻化成的人生感悟超越了小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因此光是理解诗表达的文字意思不难,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又不遇于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是难点。
①自主学习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络”这个生字,识记字形,理解字义,正确书写“金络脑”这个词语,理解“大漠”“燕山”“金络脑”的意思。
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习《马诗》并会背诵。
③体会《马诗》中的景物描写,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人李贺的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和高尚的人生追求。
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将古诗蕴含的情感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引领学生进行感悟,体会诗人怀才不遇、渴望建功立业、施展才华,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的特点,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 尊重学情,自主探究
教师要从儿童的立场,充分尊重学情,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并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读思结合,自主探究,关心人物的命运,体悟文本蕴含的情感。强大的互联网为小学生营造开放、自主的语文学习氛围,老师通过QQ群、微信群等平台布置预习作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地预习,主动地探究。“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孩子们在预习中对自己有疑问或感兴趣的其他内容进行自主探究。网课前,可以让孩子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当我们在常规教学时,学生一旦有了问题总会寻求老师解决,现在一个人在家上网课的日子,正是培养他自己发现问题、独自剖析文本的能力的好时机。预习时可以通过百度、谷歌、搜狗等搜索工具查询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课外知识,也可以利用家里的书籍进行查阅,更积极地投入学习。
以《马诗》为例,它所在的单元主题是“高尚品格”,单元的导语是文天祥的一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本单元主题要素有一项为: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第10课《古诗三首》分别是《马诗》《石灰吟》《竹石》,学生们在预习时,感兴趣的孩子没放过单元导语,查阅了文天祥这个人物,还对古诗《过零丁洋》产生了探究欲。有的孩子在上网查阅资料时发现第10课《古诗三首》第二首《石灰吟》的作者于谦的小故事。
生:于谦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传说在他小的时候,他的祖父收藏了一幅文天祥的画像,于谦非常钦佩文天祥,就把那幅画像挂在书桌边,立志一定要以文天祥为榜样,后来他成了爱国英雄,一代名臣。由此,對导语中的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及于谦的爱国情怀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能更好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语文要素巧妙自然地得到落实。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预习时存疑,主动积极地去探究,“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有一个学生通过网络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查阅诗人李贺的生平及短暂的27年的人生经历。
生:李贺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当时家族已经没落。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7岁就能作诗,成了全国闻名的神童。他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建功立业,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能考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世。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可见,尊重学生,把握学情,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才能用更合适儿童成长的方法。线上教学有它的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教师可以利用强大的网络,利用教师的慧眼根据学生收集整理的资料,再与所传授知识相关的最优质的资源进行巧妙的整合,唯有体现网络的强大,才能让学生得益于网课。
三、 突破难点,学法指导
即使眼前没有学生,老师心中不能没有学生,哪些会是学生的痛点、难点、重点、兴趣点等等老师更应该心中有数,利用有限的四十分钟,突破重难点,根据不同的文体,进行学法指导,把握好上课的节奏。以《马诗》为例,古诗教学中,教师们感到最难突破的是如何指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领悟古诗的表达方式。
(一)四看诵读法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儿童的自我认知和情感体验,基于儿童的视角,突破难点,优化线上古诗教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有学习古诗的能力,而学习古诗一般的五个步骤如下:
一看诗题明对象;
二看作者知背景;
三看诗文解大意;
四查资料悟诗情,
反复诵读入诗境。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先出示方法,然后进行方法的渗透,这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学古诗能到有效的帮助。
(二)想象意境法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古人写诗最讲究炼词锻句的工夫。新课标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就诗歌本身而言,它是诗人想象的产物。启发学生想象诗词的画面和情景,方才可以引领学生逐步走进诗人的内心感受中去,去感受诗人的内心深处的情感。
1. 抓关键词想象画面
《马诗》前两句中的关键词语“沙如雪”“月似钩”。
师:课前大家自学习了这首诗,同学们也写出了自己读懂和没有读懂的地方?下面我们就一起带着你们的问题去学习这首诗。
师:谁来跟我们说说这首诗前两句的诗意呢?
生: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这里的大漠指的是北方的原野。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这句诗的意思是:这大漠旷野,沙石像雪一样的晶莹洁白,燕山顶托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
“沙如雪”“月似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的修辞手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出示图,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内涵:说一说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2. 语言渲染激发想象
网课课堂这种特殊形式的课堂,老师不是只对着屏幕说话,而是屏幕那头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所以一定要基于儿童视角,关怀到学生的内心,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来设计讲好网课。制作课件、视频等需要更精美更细致。在古诗《马诗》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配上教师的语言渲染:是呀,一弯冷月下,茫茫大漠闪现出如雪般的清辉,是那么清冷、悲凉。
3. 音乐渲染引发想象
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进入诗境时,音乐一响起,就会把学生们带入荒凉的大漠,“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发上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这里挥洒。利用音乐渲染出与诗歌意境,感情相吻合的氛围,让学生随音乐进入诗人的感情世界,通过这样的配乐反复品读,让学生走进诗人的思想深处,走进一段历史时空,走进人物、画面以及故事、情感之中,既感受到文字的温度,又感受语言的厚度。
四、 相机拓展丰富积累
古诗文教学和其他文体教学一样,需要拓展延伸,需要拓展延伸与链接。学完古诗《马诗》后,点明其实《马诗》是李贺写的23首《马诗》组诗其五。教师相机播放了一段视频,给孩子们出了一道题目:《马诗二十三首(其五)》中“金络脑”什么意思?
这段视频出自《中华诗词大会》,还播放了节目嘉宾康震教授对诗人李贺的人生際遇的介绍,以及推荐了《马诗(其四)》,教师顺势鼓励孩子们去探究李贺笔下的马的形象,既能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又能促进学生大量积累古诗文,涵养儒雅之气。同时,这也是新课标理念“开发课程资源”“用教材教”的生动体现和具体落实。
疫情暂时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融入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忘初心,坚定地走在小语的道路上。
参考文献:
[1]全燕.多元教育: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视角[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3):40.
[2]曹杨.优儿学堂:关注儿童早期教育的线上综合服务平台[J].创业邦,2017:44.
[3]张皓芳.漫谈李贺的《马诗》[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8(3):113.
作者简介:刘培培,江苏省镇江市,江苏省镇江市中山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