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酮饮食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疗效观察

2020-08-18杨洋王春晖兰莉王琳

海南医学 2020年15期
关键词:抗癫痫脑电图功能区

杨洋,王春晖,兰莉,王琳

1.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陕西 西安 710038;2.长安医院新生儿科,陕西 西安 710016

癫痫在儿童发育期患病率较高,可达1%。癫痫对发育期儿童组织发育可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导致认知、心理学、社会学、神经生物学等方面的障碍,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难治性癫痫(refractory epilepsy)也被称为顽固性癫痫,是指经两种以上常规抗癫痫药物、最大耐受剂量、恰当的疗程进行治疗,仍难以控制癫痫发作者[2]。目前对于难治性癫痫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各国学者在抗癫痫药物种类、治疗时间、疗效判断等方面尚未达成共识。对于难治性癫痫的治疗,主要有迷走神经刺激术、外科手术、新型抗癫痫药物等方法。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KD)是一种脂肪比例较高、碳水化合物比例较低,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合适配比的一种配方饮食。近年来,生酮饮食在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治疗中被广泛关注[3]。国际上普遍认为,新型抗癫痫药物仅对30%~40%的难治性癫痫儿童有效(发作减少50%以上);而生酮饮食则对50%~80%的难治性癫痫儿童对有效,其中30%的儿童可减少90%的发作,10%~20%的儿童可完全控制发作,故其疗效类似或略高于抗癫痫药物[4-5]。一般来讲,接受生酮饮食治疗的最佳年龄为1~10岁。笔者将KD应用于难治性癫痫患儿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45例难治性癫痫患儿作为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7~69个月,平均(25.2±2.9)个月;病程2~50个月,平均(14.9±3.8)个月。另选取30例难治性癫痫患儿作为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7~71个月,平均(25.5±3.1)个月;病程3~48个月,平均(15.1±3.7)个月。上述75例患儿中,失张力型癫痫发作10例,强直性痉挛型癫痫发作12例,典型失神型癫痫发作5例,Lennos-Gastaut综合征8例,部分性发作10例,West综合征30例。纳入标准:①经诊断均符合ILAE2010难治性癫痫的诊断标准者;②均不适合手术治疗或者患儿家属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者;③既往均未接受过KD添加治疗者。排除标准:①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和发热患儿;②有严重心、肺疾病者;③有严重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者;④有代谢性疾病等不适合KD添加治疗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使用的抗癫痫药物主要为氯硝西泮、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托吡酯、醋酸泼尼松等常规药物。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KD治疗。

1.2.1 KD添加方案

1.2.1.1 入院检查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完成血、尿、大便及生化等实验室检查、尿气相色谱质谱分析、24 h视频脑电图(24 h-VEEG)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1.2.1.2 患儿家属培训及宣教 针对血糖仪、血酮仪的使用对患儿家属进行培训教育,使之完全掌握两种仪器的使用。教会患儿家长学会癫痫发作日记的记录,并完全掌握相关注意事项。

1.2.1.3 KD添加前准备 KD添加治疗前3个月原抗癫痫药物种类、剂量不变,入院后启动KD添加治疗:于KD添加前先禁食24~48 h,禁食期间密切监测血糖、血酮。结束禁食指征:当血酮≥3 mmol/L或禁食48 h;血糖维持:患儿禁食期间需监测血糖,若血糖低于2.1 mmol/L,则应及时采用橙汁维持血糖水平。

1.2.1.4 KD添加方法 为保证脂肪的热量占比在90%左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热量占比在10%左右,需将脂肪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质量比维持在4:1左右。护理人员监督患儿使用原有抗癫痫药物,营养师监督KD添加完成情况。KD添加过程中,根据患儿情况酌情添加无糖的钙剂、叶酸、各种维生素等患儿生长发育及生理活动的必须物质,液体摄入量略低于正常。营养师为患儿进行饮食热量计划,根据患儿身高、体质量计算所需热量,将正常同龄儿童所需总热量的80%以KD来供给,并量每日分3份均等给予。KD添加第一天给予总量的1/3,第二天给予总量的2/3,第三天给全量,添加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视具体情况调整添加速度。所有患儿均住院观察10 d,住院观察期间,详细记录不良反应及癫痫发作情况。

1.2.1.5 出院后相关事宜 出院后,家长详细记录患儿饮食及癫痫发作情况,尿酮每日检测,血糖、血酮则每周检测一次,营养师采用电话随访、门诊随访、上门随访等形式每周进行随访,并给予饮食调整指导。患儿开始KD添加治疗后,第1、2、3、6、12个月均需进行门诊随诊,随诊时需复查生化指标、泌尿系统彩超等。

1.2.2 常规治疗 应用KD治疗的同时,常规抗癫痫药物仍然可用。在KD治疗期间,根据患儿情况,可在氯硝西泮、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托吡酯、拉莫三嗪、醋酸泼尼松等常规抗癫痫药物中选用。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1.3.1 疗效判断 KD添加治疗6个月后,采用Engel分级[6]对患儿的临床发作控制情况进行评估:治疗后患儿临床发作完全控制为无发作(Ⅰ级);发作次数较前减少90%以上为显著有效(Ⅱ级);发作次数较前减少50%以上,未达90%为有效(Ⅲ级);发作次数减少不足50%为无效(Ⅳ级)。有效率=(Ⅰ级+Ⅱ级+Ⅲ级)/总例数×100%。

1.3.2 认知功能改善判断 KD添加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采用Gesell发育量表[7]评价患儿总发育商(DQ)、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性、个人-社交等五大功能区发育商,评价结果分为6个等级:①正常:DQ>85分;②边缘状态:75分<DQ≤85分;③轻度发育迟缓:55分≤DQ≤75分;④重度发育迟缓:40分≤DQ<55分;⑤重度发育迟缓:25分≤DQ<40分;⑥极重度发育迟缓:DQ<25分。总发育商提高1个等级以上认为认知功能有改善。

1.3.3 脑电图改善情况 治疗6个月后,根据脑电图癫痫波的减少程度进行疗效评价:癫痫样波完全消失为完全控制(a级);癫痫样波较前减少75%以上为显著有效(b级);癫痫样波较前减少50%以上为有效(c级);癫痫样波较前减少不足50%为无效(d级)。有效率=(a+b+c)/总例数×100%。痉挛发作脑电图改善情况分级:完全控制(a级),清醒期、睡眠期均无高度失律及痫性放电;显著有效(b级),高度失律在清醒期未出现,但在睡眠期仍存;有效(c级),高度失律在清醒期、睡眠期均存在,但较前减少50%以上;无效(d级),高度失律在清醒期、睡眠期仍持续出现。有效率=(a+b+c)/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癫痫发作控制情况比较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癫痫发作控制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2 3,P=0.005 5<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癫痫发作控制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功能区发育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功能区发育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各功能区发育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仅在大运动、语言、个人-社交方面的发育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适应性、精细动作方面未见明显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各功能区发育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和表4。

表2 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各功能区发育商比较(±s,分)

表2 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各功能区发育商比较(±s,分)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适应性19.8±5.3 24.5±5.4 4.166 9 0.000 1大运动26.2±6.3 33.6±5.9 5.751 2 0.000 1精细动作25.4±3.6 32.4±3.8 8.970 8 0.000 1语言23.2±4.1 29.8±3.8 7.920 0 0.000 1个人-社交22.4±4.2 29.7±4.1 8.343 2 0.000 1

表3 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各功能区发育商比较(±s,分)

表3 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各功能区发育商比较(±s,分)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适应性19.6±5.2 21.1±4.9 1.149 9 0.254 9大运动24.4±5.8 29.7±5.6 3.600 6 0.000 7精细动作25.1±3.4 26.3±3.6 1.327 3 0.189 6语言22.9±3.8 25.4±3.6 2.615 9 0.011 3个人-社交22.2±3.9 25.7±3.8 3.520 6 0.000 8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后各功能区发育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儿治疗后各功能区发育商比较(±s,分)

?

2.3 两组患儿的脑电图癫痫波减少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脑电图癫痫波控制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2 8,P=0.039 7<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脑电图癫痫波减少程度比较(例)

2.4 两组患儿痉挛发作脑电图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脑电图痉挛发作控制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5 6,P=0.018 4<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儿痉挛发作脑电图改善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对于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方法较多,均能够发挥一定作用,但仍有部分难治性癫痫患儿难以从中获益或难以良好控制发作。其中,KD治疗由于具有良好的疗效,同时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患儿预后良好,已成为小儿难治性癫痫治疗的新方向。KD指的是一种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的特殊饮食。最早在1921年,KD治疗方案在美国梅奥医院研发成功,之后逐步推广用于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治疗。在国外KD用于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治疗历史相对较为悠久[8],且不少中心已将KD作为难治性癫痫的重要治疗手段。我国于十余年前引进该治疗方法,近年来一直处于推广阶段。目前关于KD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多认为该饮食的应用原理是模拟了人体的饥饿状态,人体在饥饿状态时,脂肪代谢产生的酮体能够作为能量来源,从而对抗脑部惊厥,由此来控制癫痫发作[9]。大量临床数据证实,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了满意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10-11]。

为探讨KD在儿童难治性癫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笔者选取45例难治性癫痫患儿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添加KD饮食,并与未添加KD、仅给予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的30例患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治疗半年以后,观察组临床控制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性、个人-社交五大功能区发育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即可有力证明KD添加用于难治性癫痫患儿的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另外在脑电图表现方面,无论是癫痫波的减少还是痉挛发作脑电图的控制,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本研究所获取的结果表明,KD对难治性癫痫患儿来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且起效较快,可作为不同发作类型和综合征患儿重要的非药物治疗选择之一。KD添加方案中,机体所需热量主要由脂肪提供。而脂肪代谢物的产物酮体将成为患儿机体能量的来源,因此KD饮食添加治疗可模拟人体对饥饿的反应,从而用于治疗难治性癫痫[12]。以往有研究表明,KD饮食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丙酮、乙酰乙酸以及β-羟丁酸等酮体能够对钠、钾离子通道产生一些影响,从而引起神经元去极化或兴奋性降低,由此来控制癫痫的发作[13]。另外,KD可增加体内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对神经元的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产生抑制作用,从而起到抗癫痫的作用[14]。KD还可抑制海马区帕雷霉素作用位点的激活[15],而在红藻酸诱发癫痫持续状态的大鼠模型中,癫痫持续状态的诱发作用点就是帕雷霉素的作用位点,因此,KD也可通过这一机制起到抗癫痫作用。

综上所述,KD能够明显提高难治性癫痫患儿的临床控制有效率,同时改善患儿各功能区的发育商,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并有效改善其脑电图表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抗癫痫脑电图功能区
脑电图检查的到底是什么
MPTP诱导树鼩帕金森病模型的脑电图描记与分析
166例门诊癫痫患儿抗癫痫药超说明书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Δ
睡眠剥夺在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抗癫痫药的干预效果观察
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临床特征及抗癫痫药物干预效果观察
抗癫痫Ⅰ类新药派恩加滨获准临床研究
陕西省未来五年将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万亩
陕西省未来五年将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