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0-08-18谈际范郝秀兰尹建蓝鲁花丽沈宏伟

海南医学 2020年15期
关键词:颗粒细胞附件免疫组化

谈际范,郝秀兰,尹建蓝,鲁花丽,沈宏伟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妇产科,广东 深圳 518107;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广东 广州 510080;3.山东省单县海吉亚医院,山东 菏泽 274300

卵巢颗粒细胞瘤(ovarian granulosa cell tumor,OGCT)是一种具有颗粒细胞形态特征和内分泌功能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1]。按临床和病理特征,可分为成人型颗粒细胞瘤(adult granulosa cell tumor,AGCT)和幼年型颗粒细胞瘤(juvenile granulosa cell tumor,JGCT),其中JGCT仅占OGCT的5%,是一种罕见且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常见于年轻女性、临床症状不典型,患者常因体检时发现腹部包块或因包块压迫引起的下腹不适而就诊[2]。

由于JGCT的罕见性和临床表现多样性,早期诊断存在一定难度。本文报道了1例左侧卵巢JGCT,并对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讨论,以探讨JGC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20岁,初潮14岁,月经周期:6~7 d/30~60 d,量中、鲜红色、无伴血块,未婚未育,否认性生活史;2016年3月于外院体检查妇科B超示左侧附件囊液性暗区,大小约50 mm×31 mm×49 mm,考虑附件囊肿可能,不排除生理性囊肿;自诉偶感下腹隐痛及坠胀感,可自行缓解,无伴发热、无异常阴道流血流液等不适,未予进一步治疗。2017年6月于我院门诊复查妇科B超示左卵巢混合性肿块,大小约38 mm×28 mm,考虑性索间质来源可能(卵泡膜细胞瘤可能),右侧卵巢混合型肿块,待排畸胎瘤;盆腔MR示左侧卵巢肿瘤,考虑性索-间质细胞起源;妇科肿瘤标记物、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性激素六项等未见明显异常。

专科检查显示:肛查示子宫不大,无压痛,左附件区可扪及一囊性包块,大小约4 cm×3 cm、无压痛、活动度可、表面光滑;右附件区未扪及明显包块;直肠壁光滑,未扪及突起、增厚,退指套无染血;术前、术后、化疗后、术后随访期间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患者术前、术后、化疗后、术后随访2+年检验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2 治疗经过

2017年8月因“体检发现卵巢肿块1年余”收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拟行手术治疗,因术前检查肝功能异常,予出院就诊内科,2017年11月再次收入院,术前辅助检查均考虑良性肿瘤(卵泡膜细胞瘤),结合患者及家属意愿要求腹腔镜治疗,遂行腹腔镜下双侧卵巢肿瘤剔除术,术中见左侧肿块4 cm×3 cm(图1),右侧肿块3 cm×2 cm,余未见明显异常。术中完整剔除双侧卵巢肿瘤,剖开左侧卵巢肿瘤见豆腐样组织,送检冰冻病理示:瘤细胞卵圆形、部分胞浆透亮、细胞异型性不明显,符合卵泡膜细胞瘤,故未改变术式及扩大手术范围;术后石蜡切片病理示(图2):镜下见瘤细胞卵圆形,大小形态较一致,偶见核分裂象,核沟不甚明显,瘤细胞呈小团巢状或片状分布,部分区域见少量滤泡样结构。免疫组化(图3):瘤细胞CD99核旁点状(+),CK少数(+),S-100部分(+),α-Inhibin(-),CR(-),Actin(-);经病理科全科讨论,结合HE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病变符合JGCT。

遂入院行二次手术,因第一次手术已有医源性播散,故二次手术无需改腹式,于2017年12月行腹腔镜下左侧附件+大网膜切除术(图4)。术后病理示:左侧附件及大网膜均未见肿瘤,诊断为左侧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IC期,术后予腹腔热灌注+顺铂30 mg×3 d化疗,后行4个周期TP方案辅助化疗,具体为:力朴素+奥先达。化疗后随访2+年,患者自诉临床症状消失,月经恢复正常,妇科肿瘤标记物、性激素、HCG均未见明显异常,妇科B超示左侧附件缺如,右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继续随访中。

图1 左侧卵巢肿瘤

图2 术后石蜡切片病理(400×)

图3 免疫组化

图4 二次腹腔镜下左侧附件+大网膜切除术前

3 讨论

JGCT是一种罕见且恶性程度极高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常见于年轻女性,主要临床特征是无症状性的腹部包块或因包块压迫引起的下腹不适,可伴雌激素增多、刺激引起的一系列相关症状,如性早熟、阴道不规则流血、闭经、子宫增大合并内膜增殖性病变等[3-5]。本例患者体检发现左侧卵巢包块,偶感下腹隐痛及坠胀感,可自行缓解,症状不典型。

因JGCT的影像学特征是非特异性的,无法与AGCT及其他卵巢肿瘤(如卵巢囊肿、卵巢囊腺瘤、卵泡膜细胞瘤等)可靠区分[6];近年有研究提出AMH、抑制素b结合雌激素可作为性索间质细胞瘤特异性标志物,但存在一定争议[7-9];故临床依靠影像及实验室检查行JGCT的早期诊断存在一定难度。本例患者多次B超均提示性索间质来源,考虑卵泡膜细胞瘤可能,术前HCG、AFP、雌激素水平均未见明显升高。

目前病理组织学特点是诊断JGCT的主要依据,免疫组化结果可进一步明确诊断。在组织学表现上,JGCT的细胞核通常呈圆形、深染,胞质丰富、嗜酸性,细胞核异型性可以非常轻微,也可以很显著,核分裂象较多,与AGCT相比具有更高的细胞有丝分裂率,且缺乏AGCT典型的特征Call-Exner体;在免疫组化方 面 ,JGCT 多 对 CD99、CK、calretinin、S-100、α-inhibin和SMA呈阳性免疫反应[10-11],其中,CD99、α-inhibin等免疫组化应用广泛,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可能存在假阴性或假阳性的结果,给免疫组化的诊断带来困难,故需结合其HE形态才有诊断价值[12-13]。本例患者HE形态符合JGCT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经病理全科讨论,符合左侧卵巢JGCT。

根据FIGO建议,对于有生育要求的IA、IB或IC期JGCT患者,主要治疗方法是切除单侧卵巢或单侧附件,以保存生育力;对于Ⅱ~Ⅳ期晚期JGCT患者,原发肿瘤灶及远处转移灶需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因晚期JGCT患者预后较差,故建议IC~Ⅳ期年轻JGCT患者,术后常规行辅助化疗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长期缓解作用;有研究显示,目前基于铂类化疗药物的辅助治疗,总体有效率为63%~80%[14-15];另外腹腔热灌注化疗[16]能够将局部热疗与腹腔灌注化疗联合起来,能有效地清除卵巢癌腹腔游离癌细胞及微小病灶,可降低晚期癌的复发率、提高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可考虑临床推广使用。

本例患者术前症状不典型,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均考虑良性卵巢肿瘤(卵泡膜细胞瘤),结合患者及家属意见要求行腹腔镜术式,术中冰冻病理示卵泡膜细胞瘤,因冰冻病理结果示良性肿瘤,故术中未扩大手术范围。术后石蜡切片病理结合免疫组化诊断为:左侧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肿瘤IC期,故入院行二次手术切除左侧附件及大网膜,考虑第一次手术已有医源性播散,同时腹腔镜术式可完整行分期手术,故二次手术采用腹腔镜术式以减少患者手术创伤,故行腹腔镜下左侧附件+大网膜切除术;术后先予腹腔热灌注化疗,后行4个周期TP方案化疗;定期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学指标、影像学等检查等,术后随访至今结检查果均示正常,未提示肿瘤复发。

幼年型颗粒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卵巢恶性肿瘤,由于其罕见、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肿瘤标记物及影像学特征,且冰冻切片常未能确诊,故临床极易误诊。所以建议临床对于附件区肿块考虑性索间质来源可能的年轻女性,影像及实验室检查未能明确排除恶性肿瘤时,首选腹式手术完整切除肿瘤以减少医源性播散;如第一次手术已有医源性播散,二次手术无需改腹式,因腹腔镜术式可完整行分期手术、且减少手术创伤。另外对于JGCT患者的治疗,Ⅰa期可行保留生育手术后无需化疗、预后较好,然而更晚期的患者需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结合辅助化疗治疗;本例患者术后结合腹腔热灌注化疗+TP方案化疗,术后至今未复发,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猜你喜欢

颗粒细胞附件免疫组化
体外诱导猪颗粒细胞黄体化方法的比较研究
大型外浮顶储罐安全附件常见问题
附件三:拟制定的标准汇总表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褪黑素抑制玉米赤霉烯酮诱导的猪卵巢颗粒细胞凋亡
人卵巢颗粒细胞随年龄增长衰老的相关研究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新型武器及附件展呈
德国军队使用的手枪套及其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