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焦虑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2020-08-18吕敬龙万素馨易青洁廖小云钟晖向毅

海南医学 2020年15期
关键词:主观医护人员量表

吕敬龙,万素馨,易青洁,廖小云,钟晖,向毅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血液科1、药学部2、质控部3、肝病科4,重庆 404100

2019年底发生在武汉的病毒性肺炎于2020年2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命名为Coronavirus Infected Disease(COVID-19)[1]。截至目前,COVID-19在治疗方面仍然没有特殊药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生活、工作等正常社会行为[2-4]。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在COVID-19的发病机制、防控措施及诊治手段上;在疫情防控中,患者的心理问题一直是临床医护工作人员和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社会各方面给予患者的关心和爱护,能够促进患者与患者间、患者与医护间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行为或过程[5-8]。本研究旨在探讨COVID-19患者社会支持与焦虑的关系,为临床护理研究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6日至2月2日于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住院的轻型COVID-19患者106例。排除标准:①重症、危重症者;②不配合、不愿意参加该心理测试者;③年龄<14岁者;④年龄>70岁且听力不好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详细的流行病学病史调查,症状、体征核实,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疾病分型均为普通型。其中男性61例,女性45例;年龄15~62岁,平均45.7岁。

1.2 测评工具

1.2.1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焦虑自评量表共含20个题,每个题分别有①、②、③、④共4个选项。计分说明:第5、9、13、17、19题,①=4分;②=3分;③=2分;④=1分。其余题,①=1分;②=2分;③=3分;④=4分。量表得分计算方式:把20个题目的得分进行相加,然后乘以1.25,再取整数,即为SAS得分。其中,50~59分表示轻度焦虑,60~69分表示中度焦虑,70分及以上表示重度焦虑。

1.2.2 改良版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 本研究团队将社会支持量表进行了改良,具体改良的项目如下:①将第一条“您有多少关系密切,可以得到支持和帮助的朋友”调整为“您在疾病确诊后,有多少朋友关心过你”。②将第二条“近一年来您的居住情况”调整为“您的居住情况”。③将第三条“您与邻居的关系”调整为“您与病友的关系”。④将第四条“您与同事的关系”调整为“您与医生护士关系”。⑤将第六条和第七条里面的G项“党团工会等官方或半官方组织”调整为“党团工会、医院医护人员等官方或半官方组织”。⑥将第八条里面的D项“主动诉述自己的烦恼,以获得支持和理解”调整为“主动向医护人员诉述自己的烦恼,以获得支持和理解”。⑦将第九条里面的D项“有困难时经常向家人、亲友、组织求援”调整为“有困难时经常向家人、亲友、组织、医护人员求援”。改良版社会支持量表仍由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对社会支持利用度(3条)3个方面组成,共10个条目,总分66分。<33分认定为社会支持度低,33~45分认定为社会支持度一般,>45分认定为社会支持度高。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3 调查方法 对106例COVID-19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患者入院后的2~3 d,调查前由医生或者护士对患者进行讲解,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才能开始进行调查,填写过程中对于患者不理解、不清楚的问题给予进一步的解释。共发出106份问卷,当场全部收回。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Graphpad Prism 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经正态性检验,结果显示各项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OVID-19患者焦虑评分与国内常模[9]比较 106例COVID-19感染患者的焦虑评分为(58.06±17.21)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的(29.78±10.17)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7.371,P<0.01)。

2.2 COVID-19患者社会支持与焦虑的相关性 用Excel表格统计106例COVID-19患者社会支持量表评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体),并与焦虑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绘制相关性的散点图,如表1和图1所示。结果显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社会支持总体、对支持的利用度与焦虑评分为负相关关系(P<0.05)。

表1 COVID-19患者社会支持总体、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与焦虑的相关性

图1 各评分与焦虑评分相关性的散点图

3 讨论

突如其来的COVID-19给全国人民的生命、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疫情初期,大多数人对COVID-19缺乏科学的判定和认识;防护物资供需不平衡;焦虑、恐慌、担忧、抑郁渗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这严重影响了国民的身心健康。国家在面对这场战疫时采取了历史最强疫情防控措施,给焦虑中的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10-11]。

社会与健康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分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反之则损害身心健康。特别是在突发、应激状态下(如战争、COVID-19疫情),优质的社会支持不仅可以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性,还能使个体免受于不利环境的伤害。本研究发现,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与COVID-19患者焦虑评分呈负相关,即患者所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焦虑评分则越低。这些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的获取与如下因素有着一定联系:①国家层面:政府采取了有力的保障措施,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救治。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奋战,坚强的后盾支撑让患者的顾虑自然减退不少;②医院层面: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无时无刻不守护在COVID-19患者身边,给予他们最佳的治疗方案,最亲切的关心和问候。共处一室的病友,他们是患难之交,互相交流、沟通病情和心得,相互鼓励,让精神支柱不断升华;③家庭层面:家人或(和)企事业单位通过短信、微信、视频给予患者最温馨的问候和鼓励。

良好的社会支持除实际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体验外,个体对支持的利用度也十分重要。人与人的支持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徐倩云等学者[12]在研究中发现:社会支持利用度越高,反应个体得到的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可能越多,越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对恢复病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在本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COVID-19患者从国家层面、医院层面、家庭层面获取的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在疾病恢复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疾病得到一定控制后,他们对外界支持的利用度表现的更加充分,同时还帮助医护人员对后来住院的病友给予疏导。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是一个相互付出和传承的过程,每个人在获得他人帮助下,若都愿意为之付出、努力,让需要的人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这个社会将会更加和谐美好[13-16]。

焦虑是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为了改善COVID-19患者的生活质量,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政府、医务人员、患者家属等应群策群力给予患者更多的社会支持以及患者如何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这些支持,都对减轻他们自身的焦虑意义重大。当然,COVID-19患者获取社会支持与焦虑关系的话题还有待于更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主观医护人员量表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