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卵巢癌恶性腹腔积液临床观察
2020-08-18李睿罗梓桓
李睿,罗梓桓
(1.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 100029;2.绵阳市中医医院,绵阳 621000)
卵巢癌属于女性生殖器官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易引发恶性腹腔积液,该症状是恶性肿瘤晚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中乳腺癌或卵巢癌为最常见的病因,约占 1/3,还可引发淋巴瘤和胃肠道癌等,随着病情的发展,无法控制后,腹腔积液会出现明显过高,造成消化系统循环衰竭,引发死亡[1-2]。以往临床上多采取腹腔灌注化疗及引流腹水,但其副作用明显且病程过长、花费较高,给患者家庭造成了巨大经济压力,现今引起多数学者对此高度重视[3]。经中医学研究发现中药可缓解该类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效果还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进一步发现联合针刺与艾灸治疗,更具安全性。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展开针对性的治疗,受患者认可,对终末期癌症具有控制肿瘤的发展、延长生存期的作用[4-5]。本研究旨在观察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卵巢癌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对腹腔积液、KPS评分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卵巢癌恶性腹腔积液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64±9)岁;体质量 47~62 kg,平均体质量(57.18±13.65)kg。观察组年龄25~79岁,平均年龄(65±9)岁;体质量48~61 kg,平均体质量(55.53±15.18)kg。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内科学》[6]第 14版,腹水中检出脱落癌细胞者则诊断为恶性腹腔积液。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诊断为肝郁脾虚证,主症为胁肋及腹部胀满不适,乏力气短;次症为情绪抑郁或急躁,肠鸣矢气,食少纳呆,恶心呕吐,小便短少,舌苔白或腻,脉弦或细。主症和次症各2项,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①经B超、CT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中西医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且≤82岁;③对医务人员治疗和评价有良好的依从性;④未进行其他相关药物治疗;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既往存在相关药物过敏史;②既往有癫痫史或视力、听力障碍;③存在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九味羌活汤+六味地黄丸+己椒苈黄丸加减治疗。方药组成为羌活15 g,苍术10 g,白芷20 g,川芎30 g,细辛3 g,熟地黄30 g,茯苓 15 g,山药 20 g,山茱萸15 g,泽泻15 g,甘草10 g,防己10 g,川椒目20 g,葶苈子 30 g,熟大黄 10 g,麻黄 10 g,桂枝 10 g,干姜6 g,白茅根30 g。如水饮犯肺,兼见喘咳者加麻黄 4 g,杏仁 12 g;如痰涎壅盛者加紫苏子 12 g,莱菔子10 g;气滞较甚,腹满较重者加川朴12 g,槟榔10 g;如久病体虚,中气不足者加人参10 g,白术15 g,黄芪24 g。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 mL,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 200 mL。六味地黄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国药准字 Z19993068,120丸/瓶)口服,每次8丸,每日3次。连续治疗1个月。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艾灸治疗。
2.2.1 针刺
主穴取章门、期门、关元、京门、云门、归来、中极、水道。肺虚加肺俞、膻中;脾虚者加足三里、阴陵泉;肾虚加肾俞与太溪。患者先排空小便,取仰卧位,医者行乙醇常规消毒,采取0.30 mm×40 mm毫针进行针刺,云门及期门向外斜刺 0.6~0.7寸,章门与京门直刺0.6~0.8寸,再针刺关元、水道、中极、归来等穴,关元、中极直刺 1.2~1.4寸,水道、归来内下斜刺1.2~1.4寸,以针感下传至会阴有尿意为佳。当患者有胀麻感即为得气,再将所有刺入针,轮流捻转3次,留针30 min再起针。隔日1次,1个月共15次,然后休息3~5 d。
2.2.2 隔药灸
药用成分包含生黄芪、龙葵、川椒目、桂枝各10 g,肉桂3 g,细辛6 g,均研细末,敷在穴位上,点燃艾条的一端,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约距皮肤2 cm左右开始艾灸,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度。取百会、大椎、肺俞、膏肓、脾俞、肾俞、足三里、复溜、水道、中脘、关元、神阙、水分,背部及腹部穴位每天交替施灸,神阙穴每日必灸,每穴灸30 min,然后继续下一穴位施灸(从上至下,先后后前)。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临床症状综合评分[8]
包含呼吸困难、咳嗽、胸闷及腹痛、尿少等症状,根据症状程度分为 0~Ⅲ级,由轻至重,如呼吸,无呼吸困难为0级,活动后气急为Ⅰ级,休息时呼吸困难为Ⅱ级,静息时喘息,明显影响睡眠活动为Ⅲ级,以此类推,根据症状程度依次计为0、2、4、6分,由同一医生进行评分。
3.1.2 引流腹腔积液次数
记录两组患者引流腹腔积液次数。
3.1.3 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9](KPS)
KPS分为10个等级,正常且无症状计100分,能正常活动计90分,勉强能正常活动计80分,生活能自理计70分,生活能大部分自理计60分,偶尔需要别人帮助且常需要人照料计50分,生活不能自理计40分,生活严重不能自理计 30分,病重且需要积极治疗计 20分,病重濒临死亡计10分,死亡计0分,总分为100分,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功能状态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3.1.4 不良反应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消化道症状、白细胞计数下降、腹痛、发热等不良反应。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临床肿瘤内科手册》[10](第6版)中的疗效标准,按照患者的腹腔积液进行评判。
完全缓解:腹水完全消失维持1个月以上。
部分缓解:腹水减少50%及以上,维持1个月。
稳定:腹水较治疗前减少不足50%。
进展:腹水无减少或增多。
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稳定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3.0进行数据统计。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和百分比(%)描述,比较进行卡方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治疗期间引流腹腔积液次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引流腹腔积液次数4~11次,平均(5.68±1.56)次,对照组治疗期间引流腹腔积液次数5~12次,平均(8.09±1.98)次,观察组引流腹腔积液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18,P<0.05)。
3.4.3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综合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综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综合评分比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综合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综合评分比较 (±s,分)
images/BZ_70_225_493_1208_867.png
3.4.4 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 KPS评分比治疗前均有上升(P<0.05),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 (±s,分)
images/BZ_70_236_1304_311_1352.pngimages/BZ_70_364_1304_439_1352.png 治疗前 治疗后images/BZ_70_976_1304_995_1352.png images/BZ_70_1119_1304_1138_1352.pngimages/BZ_70_236_1376_349_1425.pngimages/BZ_70_383_1376_420_1425.png 61.08±10.19 80.29±11.07images/BZ_70_939_1376_1033_1425.pngimages/BZ_70_1063_1376_1194_1425.pngt -images/BZ_70_236_1448_349_1496.pngimages/BZ_70_383_1448_420_1496.png 61.62±10.33 68.21±10.45images/BZ_70_939_1448_1033_1496.pngimages/BZ_70_1063_1448_1194_1496.pngimages/BZ_70_514_1520_608_1569.pngimages/BZ_70_731_1520_862_1569.pngimages/BZ_70_976_1520_1000_1569.pngimages/BZ_70_1119_1520_1138_1569.pngP -images/BZ_70_514_1592_608_1640.pngimages/BZ_70_731_1592_862_1640.pngimages/BZ_70_976_1592_1000_1640.pngimages/BZ_70_1119_1592_1138_1640.png
3.4.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4 讨论
目前,恶性腹腔积液在大多数卵巢癌病例中均可找到,且腹腔积液伴腹膜表面转移性结节。基本上大量腹腔积液由 40%的恶性肿瘤造成,较为常见的有卵巢癌、淋巴瘤[11-13]。女性常见为乳腺癌、女性生殖道肿瘤(卵巢癌)等,腹腔灌注化疗属于治疗腹腔肿瘤的主要方式,联合腹腔化疗可大大提高腹腔内药物浓度,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并抑制其生长,但化疗后会引发各种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化疗虽然可以减小肿瘤体,但也会造成患者的免疫能力损伤,往往提高了该病的发病率及致残率、病死率[14-15]。腹腔灌注化疗对于部分小细胞肺癌所致腹腔积液有一定疗效,但对卵巢癌患者效果并不十分明显[16-17]。对该类患者进行反复的腹腔穿刺引流,随着引流次数过多,可引起蛋白丢失,故疗效不甚理想,有学者指出需尽早确诊为恶性肿瘤及组织类型[18-19],然后及时进行合理有效治疗,对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有重要意义。
中医学将恶性腹腔积液归属于“臌胀”范畴,主要为正气内虚和脏腑失调或气机郁滞,水湿停滞等。肿瘤患者久病多寒多虚多瘀,经西医放化疗以后,肝肾脾胃功能受损,水湿运化不利,气虚不固,造成水湿泛滥,溢于腹膜外则发腹腔积液,溢于肌膜腠理外则发四肢水肿,肾阴亏虚,无以滋养肝木,致肝脾更伤[20]。因此,肝郁脾虚是臌胀的基本病机。故臌胀的治疗应以健脾为主,疏肝为辅,兼以利水,攻补兼施,使脾运得健,肝郁得解,血脉畅通。对于西医束手无策的病症,有中医学者提出中药可缓解该类患者的症状[21-22],如小青龙汤、猪苓汤、五苓散、己椒苈黄丸、真武汤等方剂用不同形式和方法达到利水效果,其中己椒苈黄丸的功效为泻热逐水,通利二便,用于水饮积聚脘腹,肠间有声,腹满便秘,小便不利,口干舌燥,脉沉弦,具有良效[23]。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恶性积液为阴邪留滞于腹腔,鬼门紧闭,下焦不通,不能透发于外,故形成顽恶之证。那么通过解肌发表、开鬼门洁净府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将阴邪发于腠理之外,再给予利尿通便之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选九味羌活汤加味来治疗卵巢癌引起的腹腔积液。诸药共奏解肌发表、健脾利湿、滋肾利水之功,且随着患者的症状进行加减。但饮邪为阴邪,极难治愈,通过多年临床观察,进一步发现艾灸疗法可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末药物透入肌肤,再通过经络的传导至脏腑,具有温通经络及调和气血的功效,还可有效改善自身机体的生理功能,加强机体的抵抗力,起到温阳散寒、保健强身的功效[24]。肿瘤晚期的患者多会出现肺、肾、肝脏功能失调,如想使水液代谢恢复正常,需肺、肝、脾、肾四脏并调,云门通调水道,期门调肝以通畅三焦水道,章门健脾治水除去障碍,京门聚肾气引水下行,配合针刺可打开“排水”的关口,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等症状[25],本研究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引流腹腔积液次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综合评分比治疗前均有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证实针灸治疗腹腔积液,不仅疗效显著、经济简便,还降低各种化疗带来的毒副反应,增强了患者机体的免疫力。另外配合艾灸,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观察组治疗后 KPS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针灸可逐渐恢复机体调节水液代谢的能力,延缓腹腔积液的复发时间,为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卵巢癌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腹腔引流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