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当归四逆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2020-08-18彭雪韩俊尹诗罗欢欢谢安卫
彭雪,韩俊,尹诗,罗欢欢,谢安卫
(广安市人民医院,广安 638000)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在中医学属于“胃脘痛”“反酸”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乃内外因共同导致,内因为脾胃素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外因为外感六淫之邪,寒邪入体,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发病部位在胃,与肝、脾二脏关系密切,病机主要为中气不利、脾胃失常[1-2]。脾胃虚寒型为CAG的辨证分型之一,治疗以温中健脾、理气和胃止痛为原则[3]。中药治疗 CAG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祛除病因,疗效确切;针灸治疗 CAG方法多样,简单易行,安全性高,被患者广泛接受[4-5]。本研究就针灸配合当归四逆汤治疗脾胃虚寒型CAG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广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50例脾胃虚寒型CAG患者,采取密封信封法以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与联合组(75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35例;年龄18~64岁,平均(40±7)岁;病程 8~32个月,平均(23.51±4.06)个月;胃镜下糜烂愈合程度1级/2级/3级为34/28/13例。联合组中男38例,女37例;年龄19~68岁,平均(40±7)岁;病程6~30个月,平均(23.83±4.27)个月;胃镜下糜烂愈合程度1级/2级/3级为32/27/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天津)》[6]中有关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天津)》[6]中有关脾胃虚寒型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西医关于CAG诊断标准,且同时符合脾胃虚寒型的诊断标准;②年龄 18~65岁;③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溃疡、胃癌、十二指肠炎等患者;②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患者;③服用抗生素类药物时间<1个月;④针刺部位皮肤外伤或瘢痕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当归四逆汤治疗。药方组成为当归 15 g,桂枝 10 g,芍药 10 g,细辛 5 g,木通 8 g,大枣 10 枚,炙甘草8 g,水煎温服,每日3次,服用28 d。
2.2 联合组
给予针灸配合当归四逆汤治疗。针灸主穴取胃俞(双)、脾俞(双)、内关(双)、中脘、足三里(双)、公孙(双),配穴取太冲(双)、神阙。针刺穴位常规消毒后,神阙采用7壮艾炷隔盐灸法,其他穴位使用0.25 mm×40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双侧胃俞、脾俞斜刺0.5~0.8寸,双侧内关、公孙、太冲直刺0.5~0.8寸,足三里直刺1.2寸,中脘直刺1~1.5寸,缓慢刺入直至相应深度,小幅度运针1~3 min,至患者疼痛缓解,留针30 min,其间每10 min行平补平泻手法1次。每日1次,连续针灸28 d。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中医症候评分[7]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内容包括胃脘隐痛、喜按喜暖、食后胀满、纳呆少食、大便稀溏以及倦怠无力等,按症状程度分级计0~3分。
3.1.2 胃镜下糜烂愈合情况
0级表示正常;1级表示胃黏膜糜烂灶单发;2级表示胃黏膜糜烂灶多发局部,≤5;3级表示胃黏膜糜烂灶多发广泛,≥6。
3.1.3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治疗前后分别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3000rpm离心5 min,取血清保存于-80℃冰箱中待检,选用ELISA试剂盒检测白介素-6(IL-6)水平。
3.2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胃黏膜明显改善。
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胃镜检查胃黏膜病变有改善。
无效:临床症状、胃镜检查胃黏膜病变无改变。
3.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操作。计数资料以率(%)描述,行卡方检验,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和7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中医症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胃脘隐痛、喜按喜暖、食后胀满、纳呆少食、大便稀溏以及倦怠无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4.3 两组治疗前后胃镜下糜烂愈合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胃镜下糜烂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胃镜下糜烂愈合情况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组胃镜下糜烂愈合情况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时间 胃脘隐痛 喜按喜暖 食后胀满 纳呆少食 大便稀溏 倦怠无力联合组 治疗前 2.76±0.48 2.25±0.37 2.10±0.34 2.92±0.53 2.63±0.41 2.85±0.53(75 例) 治疗后 0.94±0.171)2) 1.03±0.181)2) 1.14±0.201)2) 1.36±0.281)2) 1.27±0.221)2) 0.73±0.121)2)对照组 治疗前 2.81±0.52 2.19±0.35 2.07±0.32 2.94±0.56 2.59±0.44 2.81±0.50(75 例) 治疗后 1.35±0.241) 1.62±0.271) 1.68±0.291) 2.01±0.301) 1.94±0.351) 1.36±0.251)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胃镜下糜烂愈合情况比较 [例(%)]
3.4.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 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lL-6水平比较 (±s,ng/L)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lL-6水平比较 (±s,ng/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联合组 75 56.47±9.13 45.89±8.24 10.55 <0.05对照组 75 55.86±9.02 50.15±8.67 5.59 <0.05 t - 0.41 3.08 - -P - >0.05 <0.05 - -
3.5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腹泻2例,皮疹1例,发生率为4.0%;联合组出现腹泻4例,皮疹2例,晕针2例,发生率为10.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状胃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诱发致病[8-9]。西医治疗以杀菌、抑制胃酸与保护胃黏膜为主,主要采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临床复发率高,患者不耐受[10]。多项研究表示,中医辨证治疗CAG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11-13]。本研究采用针灸配合当归四逆汤治疗脾胃虚寒型 CAG患者,与单纯当归四逆汤治疗的对照组比较,联合组临床疗效明显提高,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表明针灸配合当归四逆汤治疗脾胃虚寒型 CAG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胃黏膜病变,疗效确切。与于少敏[14]报道具有一致性。
脾胃虚寒型是 CAG的常见证型之一,患者久病脾胃虚弱,致使中焦虚寒,寒从内生,脉络失于温养,故胃脘隐隐作痛[15]。本研究在当归四逆汤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 CAG患者,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各项评分明显降低,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同时两组胃镜下糜烂愈合情况显著改善,联合组改善优于对照组,表明针灸配合当归四逆汤治疗脾胃虚寒型 CAG患者,不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各项症状,同时还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胃镜下胃黏膜损伤情况,分析原因主要为针灸所选用的穴位都具有理气和胃、祛寒止痛的功能。脾胃虚寒型 CAG患者由于胃部长期隐隐作痛,因而针灸治疗能够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胃痛的功效[16-18],与刘静等[19]报道相符。
此外,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联合组低于对照组,提示针灸配合当归四逆汤治疗脾胃虚寒型 CAG患者,能够明显抑制患者体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 Hp感染,缓解机体胃黏膜损伤,CAG主要是由于Hp感染所致,Hp感染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的免疫应答,促进 IL-6等炎症因子的释放,过量的炎症因子又会促进机体Hp感染,通过针灸配合当归四逆汤治疗,能够有效抑制体内炎症因子分泌,减轻 Hp感染,改善胃黏膜状况,对治疗CAG具有良好的效果[20]。
综上所述,针灸配合当归四逆汤治疗脾胃虚寒型CAG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胃镜下胃黏膜损伤,抑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胃黏膜修复,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