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2020-08-17魏振花唐健李怀锋高燕
魏振花 唐健 李怀锋 高燕
【摘 要】目的分析新生足月儿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科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患儿的出生情况进行分组,其中足月儿24例,早产儿24例。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病因、治疗、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与早产儿组比较,足月儿组出现症状的时间与呼吸机治疗时间均延长明显,肺气漏、颅内出血、肺出血、败血症以及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均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儿在病因、治疗、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应加大对足月儿和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关知识的认识,及时诊断和治疗,进行呼吸机治疗的时间较久,并发症较少。
【关键词】早产儿;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8-24--0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新生儿科常见疾病之一,早产儿发病率高于足月儿。其发病因素繁杂,如窒息、缺氧、体克等均可导致其发病,而临床则多见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和缺氧症状,深入分析了足月儿与早产儿RDS临床症状的异同,为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择我科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作为分析对象,经临床症状、体征及胸片检查,全部病例均符合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根据孕龄不同,将4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为其中足月儿组24例,早产儿组24例,足月儿组男性患儿15例、女性患儿9例;胎龄为37~41周,出生体重2.5~4.4kg;早产儿组当中,男性患儿16、女性患儿8例;胎龄均<37周,出生体重1.3~2.8k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胎龄)比较。
1.2 方法
根据患儿临床症状、血气分析及胸片检查等,对出现呼吸困难、青紫进行性加重者,给予合适的氧疗及辅助呼吸,针对Ⅰ型呼吸衰竭患儿,给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辅助呼吸,Ⅱ型呼吸衰竭患儿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气道正压通气(NCPAP)辅助呼吸下,临床症状无缓解,复查血气分析显示Ⅱ型呼吸衰竭,改用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整个治疗期间,机械通气患儿采用同步间隙指令通气(SIMV)模式,如参数比较高、效果不理想则改为高频机械通气,同时在治疗时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治疗前后行常规X线胸片及血气分析检查。在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下,给予早产儿使用猪肺磷脂注射液肺表面活性物质(PS)100~200mg/kg,通過气管插管给药。此外进行常规治疗,包括营养支持、抗生素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多巴胺稳压等。
1.3 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症状出现时间、呼吸机治疗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与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治疗的数据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患儿症状出现时间、上机时间数据,并用t检验;用%表示患儿的新生儿低体重、吸入性肺炎、剖宫产、胎膜早破、窒息等高危因素占比,使用卡方检验。当两组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的各指标数据有差异时,则用P<0.05表示。
2 结果
统计48例患儿的发病情况,结果显示: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高于足月儿。早产儿组患儿机械通气的时间较足月儿长,且早产儿使用PS进行治疗的概率及使用次数均高于足月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发生其他并发症的概率均高于足月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RDS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儿RDS发病的根本原因是肺部表面活性物质(PS)缺少或结构不成熟,肺泡壁张力上升,形成内源性肺不张,对血氧交换过程造成一定影响,导致中毒及局部炎症反应出现,进一步损伤肺泡及毛细血管细胞,抑制PS生成,形成恶性循环。而引发足月儿RDS发病的因素较多,如剖宫产、感染、孕妇自身疾病等,与PS消耗过多或间接性减少有关。如母亲患有糖尿病血液中的胰岛素拮抗肾上腺皮质激素对PS合成的促进作用。足月儿早期代偿能力强,呼吸窘迫症状较轻,呼吸窘迫患儿中,与早产儿组比较,足月儿组出现症状的时间与呼吸机治疗时间均延长明显,肺气漏、颅内出血、肺出血、败血症以及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均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由于足月儿的呼吸代偿能力较强,一般而言出生时身体状况良好,加之早期的临床症状不甚明显,容易误诊为肺炎或湿肺,以致于其症状出现时间以及应用呼吸机的时间均较长。给予持续正压通气或机械通气治疗后,预后大多较早产儿效果较好,故正确及时防治窒息、羊水吸入,减少剖宫产可避免发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降低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调低呼吸机参数,对于足月儿则对其进行有效的机械通气方为关键所在,同时,就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讨论,早产儿以颅内出血、败血症、肺动脉高压等为多见,这可能与其脑部毛细血管床缺乏结缔组织支持具有相关性,故而血压不稳定则容易导致脑室出血,而足月儿则多见肺气漏、肺动脉高压,究其成因可能由于呼吸力量大,故而其呼吸代偿能力强,可较好的耐受低氧血症等因素影响而引起收缩有关,足月儿各器官发育较为成熟,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创造了良好条件
综上所述,足月儿和早产儿RDS在病因、治疗、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临床诊断与治疗时,应根据患儿胎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璟,刘丽,单丽琴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0):951-953.
[2] 闫静,王军,邓晓毅,等.足月儿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3,19(11):18-21.
[3] 顾谦学.早产儿与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比较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09(6):545-546,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