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和瑞芬太尼不同给药方式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麻醉效果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2020-08-17李永霞
李永霞
【摘 要】目的:分析异丙酚、瑞芬太尼不同给药方式给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带来的影响。方法:抽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以异丙酚、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的8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回顾分析其基本资料,以给药方式的不同为分组依据,将其分入给予传统恒速的对照组、给予血浆靶控输注的研究组,每组40例。组间对比麻醉时间、术后苏醒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术后苏醒拔管时间比对照组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时间与对照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应以血浆靶控输注方式使用异丙酚、瑞芬太尼。不仅麻醉时间与传统的恒速输注给药方式相近,其术后苏醒拔管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也更少。
【关键词】异丙酚;瑞芬太尼;给药方式;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麻醉效果;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8-24--01
介入治疗是现阶段神经外科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既要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也要保证充分的制动,瑞芬太尼与异丙酚均是短效静脉麻醉剂的代表性药物,非常适合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中应用。持续静脉输注是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其可以分为传统的恒速输注、根据血浆浓度采取靶控输注等。本文抽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以异丙酚、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的8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试分析异丙酚、瑞芬太尼不同给药方式给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带来的影响。
1 方法及资料
1.1 患者资料
抽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以异丙酚、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的8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回顾分析其基本资料,以给药方式的不同为分组依据,将其分入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0例。研究组:男/女:18例/22例;年龄19岁~67岁,平均(43.87±9.11)岁。对照组:男/女:22例/18例;年龄20岁~66岁,平均(43.66±9.23)岁。比较平均年龄、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可采取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麻醉诱导:研究组采取血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异丙酚的靶控浓度分别为4μg/mL、2mg/mL;对照组采取恒速输注,二者的用量分别为2~3μg/kg、1.5~2mg/kg。待入睡后,两组均静脉注射100μg/kg的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为患者控制呼吸。
麻醉维持:研究组采取血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异丙酚的靶控浓度分别为4~5mg/L、2~3g/L;对照组以微量泵不间断地将12~15μg/kg/h瑞芬太尼、3~4mg/kg/h异丙酚泵入患者体内。
术中做好肌松情况的监测,适时调整输注速度,术前5分钟停用异丙酚,术毕停用瑞芬太尼。
1.3 观察指标
组间对比麻醉时间、术后苏醒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在17.0版本的SPSS统计学软件中对比临床数据,计量数据及计数资料分别以()与n(%)形式表示,检验方式则为t和χ2值,若统计学计算结果为P<0.05,则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拔管时间
研究组的术后苏醒拔管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时间与对照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2.2 不良反应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比对照组的20%低得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3 讨论
相较于传统的夹闭术,微创介入手术可以避免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发生损伤,降低其围手术期面临的风险,使患者具有更好的预后结果,但是这种术法对操作技术有较高的要求,术中需要精确定位,手术耗时较长,患者也需要长时间进行制动,因此全麻是患者最常见的麻醉方式。麻醉诱导迅速、麻醉维持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患者可以得到有效制动,是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介入手术的主要麻醉要求[1]。瑞芬太尼与异丙酚因见效快、不良反应少而常被应用于该手术,但不同给药方式会对麻醉效果及安全性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为对照组、研究组分别采取了恒速输注、血浆靶控输注两种给药方式,从结果可知,研究组的术后苏醒拔管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2.5%vs20%),麻醉时间与对照组相近(P>0.05),可见血浆靶控输注同样麻醉效果显著且安全性更高。其原因主要是,恒速输注耗时较长,给药剂量不够准确[2];而血浆靶控输注基于患者的体重、性别、麻醉药的药效和药动力学进行输注,在用药剂量上更加准确和可控[3]。
结语:
临床应为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选择血浆靶控输注的方式使用异丙酚、瑞芬太尼,不仅可以获得相近的麻醉时间,还可以获得更少的不良反應和更短的术后苏醒拔管时间。
参考文献
[1] 刘彩霞.不同麻醉方式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麻醉效果比较[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8,24(06):69-71.
[2] 常洪玲.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04):38-40.
[3] 杜雪江,石海霞,胡雅娟,等.异丙酚和瑞芬太尼不同给药方式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麻醉效果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学,2016,44(09):1176-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