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党校档案信息资源“活”起来

2020-08-17杨静刘良军

时代人物 2020年6期
关键词:党校党员干部档案管理

杨静 刘良军

“物之所在,道则在焉。”恰如哲人有言,档案是不可篡改的历史记忆,是实事求是的历史述说,是事物发生发展的历史见证,因此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档案工作、懈怠档案工作、削弱档案工作。就党校档案管理工作而言,毋庸置疑,其一直以来担负着忠实记录的任务、履行着妥善保存的责任,却于开放开发、充分利用、创新创造方面,实在不太尽如人意。一个明显的例证,即为大量的档案信息资源如同打入冷宫的寂寞宫娥,一旦经由记录、传输、保管之后,便从此淡出视线、鲜受待见,不大引人注意,以至于本应发挥的作用、体现的价值为人所轻视、忽视。

事实是,党校档案管理工作因党校而生、为党校而存、随党校而兴,其内中蕴藏的资源优势实在良多,不能、也不应该视其为“为赋新诗强说愁”、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份“累赘”工作,抑或因为上级部门有要求、只好硬着头皮而为之的一份“勉强”工作,而应该成为推进党校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助力党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概而言之,就是面向新时代党校承担的教育培训党员干部主渠道、主阵地功能,对应党校开展理论研究、拓展新型智库平台建设,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谋辅助之需要,党校档案信息资源必须“活”起来,藉由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党校档案管理工作应有的存在价值与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让党校档案信息资源“活”起来,是因为党校档案具有“镜子”的功能,能够让今日党校教职员工通过学习、了解档案,知道党校的历史来历、精神传承、文化传统、办学沿革,进而由衷生发将新时代党校越办越好、越办越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能够让今日党校学员通过感知、感悟党校一直以来的浓厚学习风貌与求实办学氛围,进而油然平添在党校学习不蹉跎岁月,日有所得、日有所进的进取心和钻研劲。“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明兴替。”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由此自中央党校以下,全国各地都办有各级党校,直至乡镇党校,承担着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重要职责与任务。因此,一方面对于今日党校教职员工而言,且前行且回头,通过时不时地走进党校档案陈列馆(陈列室),就能始终明晓党校办学的宗旨和任务,不忘党校为思想建党而努力、为理论强党而奋斗的初心和使命,坚定将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另一方面,对于今日党校学员来说,初来乍到,先自到党校档案陈列馆(陈列室)接受学习洗礼,就能深感进党校学习不仅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形势任务之所需,也是建设学习型政党,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永葆我们党长期执政地位的题中之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党校档案信息资源如同清醒剂,让今日党校教职员工与学员倍添前行动力,更好履职尽责、爱岗敬业。

让党校档案信息资源“活”起来,是因為党校档案在考察、考核党员干部德能勤绩廉等表现方面,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作用。“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应该看到,对于一名党员干部的考察、考核,以往有关部门只注意到了其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而不曾考虑到该同志在一个提拔期间,还有多次到党校学习培训、锻炼深造的历史与经历。须知,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如何,或许党员干部深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朴素道理,能够做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但在党校学习期间的表现如何,基于部分同志觉得上党校是履行程序、走过场的错误认知,其表现因为真实、客观,而更加具有相当的说服力,能够对该同志进行全面而完整的“画像”。譬如,以往就存在着个别党员干部在党校学习期间,公然违反校规校纪,肆意发表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相符合的言论情形,存在着在党校搞公款吃喝、违规吃请等的情形,存在着不服从党校规章制度管理,公然耍大牌、搞特权等的情形。显然,通过调取党校档案有关学员管理记录资料,就能对当事党员干部有更深刻、更透彻的认知,看该同志是否善于玩两面派、做两面人。同时,对那些在党校学习期间规规矩矩、老老实实、清清白白,“甘当小学生”的党员干部,党校档案也有记录,必要时进行调阅,就能更进一步增进对该同志的了解与判断,使该同志的提拔达至党组织放心、人民群众满意、身边干部服气,具有普遍公信力的良好效果。

让党校档案信息资源“活”起来,是因为党校档案在助力党校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方面、在推进党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都有着特殊作用和显著优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方面,党校档案助力党校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牛顿说过,我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换言之,前人的经验也好、教训也罢,都是后人更好前行的宝贵财富,有利于直抵目标、少走弯路。对于党校教师来说,要想不负初心、不辱使命,让党的创新理论悉数进入学员的心里、脑海里,就不能、也不应该关起门来做学问、备教案、写讲稿。相反,借助党校档案,就能发现内中不仅有优质课的讲稿示范,也有优秀教师谈如何讲好台上“一刻钟”党课的真知灼见,不仅有诸多学员进党校学习带来的鲜活基层调研第一手资料与实践工作心得体会,也有对某一专题、课题作出的深邃、深层次思考。由此“站在他人的肩膀上”,党校教师就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实现教学科研工作的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折射于党校日常教学、管理与服务保障等方面,就是党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党校领导与同志必须勤于、善于从党校档案中“挖宝”“寻宝”。事实也是如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通过广泛查寻档案、阅读档案、整理档案,就能结合当前党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扬优势、固根本,补短板、强弱项,使各项规章制度和整个治理体系臻于完善,更加成熟定型,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办学模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党校档案信息资源“活”起来,关键在于各级党校要高度重视党校档案管理工作,既将其摆在日常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更舍得投入,下大气力将党校档案管理一应基础设施建设好、完善好、发展好。首先,应高度重视党校档案管理工作,将其与党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主体工作等量齐观、并驾齐驱,一同谋划、一体建设。毫不讳言,今天在一些党校、尤其基层党校,不仅档案管理部门与机构设置虚无,甚至连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也是凤毛麟角,几乎全是清一色的兼职、临时拼凑人员。对此,从现在开始,党校应有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部门,应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就如何更好地开展党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专题研究、系统谋划与具体部署,确保党校档案管理工作严谨、规范、可持续。其次,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信息化,要求党校加大这方面投入力度,迅速补齐信息化短板。譬如电子文档库的建立,多媒体设备与演示场地建设,照相机、录音笔、扫描仪等日常使用工具等。只有从一开始就坚持问题思维与目标导向,立足于将党校档案管理工作打造属地一流档案管理标杆,才能使党校档案管理工作在整个党校治理体系中有不可或缺的位置,在推进党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助一臂之力。最后,党校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各自为阵、单打独斗,需要党校各部门相互给力、形成合力。应该看到,今天党校档案管理工作是真正的“大档案”工作格局,既涉及到党校自身的档案管理工作,也涉及到党校学员的档案管理工作,更有党校同党委其他部门打交道、与社会交往联系时所衍生的档案管理工作,等等。由此党校各部门、广大教职员工应该强化大局意识、牢固树立上下左右“一盘棋”思想,做到时时处处理解、关心档案管理工作,支持、协助档案管理工作,让党校档案管理工作既顺应时代要求而获得长足发展,又从中“日用而不觉”地持续受益。

猜你喜欢

党校党员干部档案管理
关于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同心战“疫”,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在行动
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探析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要用好“五心”
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卫生院档案管理工作探讨
党校人的忠诚
档案管理现代化中档案管理原理的运用分析
坚持“党校姓党”做好新形势下县级党校工作
让“党校姓党”的旗帜高高飘扬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