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民歌中的女性婚恋观

2020-08-17李如春

齐鲁艺苑 2020年4期
关键词:谱例曲调婚恋

李如春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引言

婚姻,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以感情为基础的两性关系,婚姻是男女两性在爱情基础上合法的自然结合。[1](P1)婚姻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依法自愿缔结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两性结合。[2](P3)婚姻与爱情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婚姻缔结了人类非血缘的最重要关系;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的情感。爱情也是艺术作品永恒的主题。艺术作品反映、表达了婚恋生活与对婚恋的看法,也反过来影响人们婚恋观的形成。

涉及到恋爱、婚姻内容的山东民歌数量众多,通过考察分析这些作品,总结作品中宣扬或者隐含的山东女性主要恋爱、婚姻价值观,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爱情上渴望突破封建礼教约束;二是女性对爱情忠贞痴情,依恋爱人;三是男女平等的爱情观,男女对等的婚姻观;四是夫妻应该互敬互爱;五是女性高度重视自己家庭责任;六是反对爱情至上,为大爱舍小爱。

一、山东民歌中反映出的女性婚恋观

(一)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爱情上渴望突破封建礼教约束

山东民歌中很多内容凸显了追求“自由恋爱、婚姻自主以及突破封建礼教约束”的观念。如《卖扁食》《劝娘》《放风筝》等。

潍坊民歌《卖扁食》描述了卖扁食(饺子)的“大姐”(山东话中对年轻女性的一种称谓)与小伙一见钟情,最后决定一起生活的事件。歌中的“大姐”刚刚17岁,在卖扁食的过程中遇到了意中人,她勇敢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诉求:“俺和大哥同过日子”,自由恋爱的精神令人赞赏。

《卖扁食》的曲调带有十足的山东民歌韵味,这与其中使用的清角与变宫音是分不开的,这两个偏音的出现让调式产生了短暂的转移,带有独特的色彩与味道。民歌曲调缠绵悱恻,委婉曲折,跌宕起伏,这也暗示出少女的内心活动实际上是十分复杂曲折的。

谱例1 《卖扁食》(潍坊民歌)[3](P191)

也有一些民歌曲折反映了女性在爱情上受到的压抑,显示了女性在爱情上渴望突破封建礼教约束。胶县民歌《赶集》叙述了女生与情郎偶遇,然后偷偷到村后相见的过程。女生害怕“赶集的人”的“闲言”(歌词:俺有心上前去说上那几句话,怕的是赶集的人背后道闲言。),与情哥哥说话也只能偷偷转移到村后无人之处。民歌的曲调在这里也转向了“羽”色彩,音乐情绪变得黯淡起来,这说明当时社会男女之间的自由交往受到一定程度约束,也表明了歌者对这种无形压抑的抱怨与不满之情。

谱例2 《赶集》(胶县民歌)[4](P183)

演唱者:王保娟 记录者:李建斌

新社会的女性增强了婚姻自主的法制观念。如临邑民歌《劝娘》中“女儿”则对想包办婚姻的母亲提出了劝告,说到“如今是新社会,自由找对象,婚姻那个法上说的详,包办婚姻不应当”。歌曲的旋律哀怨、深情款款、情真意切。音调以下行进行为主,音乐表情十分恳切,形象地表现女儿对母亲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说场景。

从以上的民歌实例中可以看到山东女性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观念,同时对包办婚姻,干涉爱情自由的行为是强烈反对的。

(二)女性对爱情忠贞痴情,依恋爱人

很多山东民歌的内容涉及了思念爱人的女性形象,其中的女性十分痴情,有时候甚至过度依恋爱人,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建立在男性身上,缺少了独立控制情感的能力。

苍山民歌《小五更》表现了女性为爱痴情,对爱人依恋的一面。民歌主角是新婚女性,由于丈夫外出读书,孤身一人彻夜难眠。民歌采用五声音阶,徵调式,旋律起伏跌宕、缠绵悱恻,形象地揭露了女主人公细腻的情感起伏与内心变化。

谱例3 《小五更》(苍山民歌)[5](P275)

演唱者:谭清源 记录者:鲁音、克伦、守印

枣庄民歌《手把槐树看郎来》用生动细腻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东女性思念爱人的形象。表现了山东女子忠贞痴情,依恋爱人的一面。歌中女子思念爱人,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又担心被妈妈看破,只好编造善意的谎言宽慰妈妈。歌曲的结构中隐藏了对女性形象的刻画。

谱例4 《手把槐树看郎来》(枣庄民歌)[6](P416)

演唱者:杨启文 记录者:胡耀

歌曲《手把槐树看郎来》的曲调为乐段结构,一共5个乐句,比常规的“起承转合”的4乐句结构民歌多了一个乐句。

这个音乐的结构如果只有a、b、a1、b1四个乐句就已经非常完整了,构成了典型的起承转合模式。c句是插入的一个材料,且是细碎化了的音乐材料。“多出来”的这一句对应的歌词是女儿回答母亲问话的“虚词”:“吆唉嗨唉嗨吆,我的娘来”(山东话中“我的娘来”也是一句感叹词,表示惊讶、无奈、感叹等),用来描绘女子的内心活动,表明母亲问话前女儿一直深深沉浸在思念之中,母亲一问话,女子思念的情绪难以即时扭转,经过调整才回到现实中来。女性羞涩的形象呼之欲出。

泗水民歌《大辫子甩三甩》用十分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塑造了依恋爱人的少女形象,情真意切。歌曲中娘的角色唱到“队伍他行军不兴带媳妇”(不兴:不让,不允许的意思),巧妙地表现了女儿曾幻想跟着哥哥一起去部队,体现了山东女性在纯真青涩的年纪里对爱人的依恋。歌曲为起承转合关系的四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结构,五声性级进为主构成的曲调十分明快、朴实,表现了少女单纯、直率的性格。

通过这些民歌可以发现,爱情中的女性往往是对爱痴情,依恋爱人的角色,相对男性更为弱势。《小五更》中的女性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建立在男性身上,显示出缺少独立驾驭自己情感生活的能力,在感情上对男性有一定的依附性。

(三)男女平等的爱情观,男女对等的婚姻观

许多民歌反映出这样的婚恋观:爱情婚姻中的两人应该在年龄、地位、能力、外貌等方面大致对等,门当户对,认为这样才是幸福美满的基础。男女平等是婚恋的基础,但如果片面机械地强调对等则有些教条死板。

民歌《樱桃好吃树难栽》的歌词中“龙配龙来凤配凤,富配富来穷配穷”鲜明地体现了这一婚恋观。歌曲曲调在五声性级进基础上加入了大跳音程,宫音(后倚音)与徵音构成了四度大跳以及后来的七度大跳,令曲调泼辣、豪爽,有不容置疑的味道,使歌曲意欲传达的理念更有说服力。

婚恋中的男女适当对等是朴素合理的想法,外界强加的不对等关系更是令人难以接受。蓬莱民歌《有个大姐本姓黄》描述的是19岁的“大姐”嫁给8岁的“郎”。这显然不是“大姐”本人的愿望,二人年龄十分不对等,歌曲也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嘲讽与批判。歌词中并没有直接表明态度,但从讽刺性的曲调中能鲜明地感受到人们对此类现象鄙夷的态度。曲调中最有特点的应该属于带有半音化倚音的音调,这是讽刺、诙谐歌曲中经典的音调,也显示出民歌鲜明的批判态度。

谱例5 《有个大姐本姓黄》(蓬莱民歌)[7](P200)

婚姻中如果二人不相称,并不能带来幸福的生活。如山东民歌《鸳鸯嫁老雕》中唱到“贪图富贵不长久,落得终身好孤单”,用比喻的手法暗示出了这一观念。曲调采用了进行曲般的节奏表达了要摒弃这种思想的决心。歌词“落得终身好孤单”所对应的曲调突出了黯淡的“羽”色彩,采用了半音音调来表示对不幸的“鸳鸯”命运的同情。

谱例6 《鸳鸯嫁老雕》片段(惠民民歌)[8](P412)

李耕田、马炳洁 改词

传统上基本认为婚恋中应该男女对等,门当户对,这是朴素合理的观念,然而过分强调这一点而不能接受其它形式就有些呆板了。甚至有一种爱情梯度观藏在婚恋思维的背后,即认为婚恋中男性应该强于女性,这是男权思想带来的结果。在新时期来说,婚姻中的双方有多种组合的可能性,老夫少妻、少夫老妻的组合,经济、学历地位不是机械对等的结合,甚至女性在学历、收入等方面强于男性的结合都有婚姻美满幸福的大量实例。男女平等是婚恋的基础,但婚恋中刻板地坚持男女对等或男强女弱是陈腐落后的观念。

(四)夫妻应互敬互爱

大量山东民歌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这样的观念:家庭生活中夫妻应该互敬互爱,相互关心,才能使家庭和谐美满。

劳动号子《小嘹嘹号》歌唱的是夫妻恩爱的景象。歌中唱到“哥哥妹妹心连心,地下泉水提不尽,水深不如爱情深”。歌词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对深情厚爱的赞美与渴望,歌曲虽然是号子的形式,与劳动有关,但歌曲借用了号子强弱分明的节奏、铿锵有力的音调同时自信、鲜明地传递出夫妻应该互敬互爱的观念。

谱例7 《小嘹嘹号》(阳谷民歌)[9](P45)

演唱者:张明灿 记录者:金西

花鼓调《拐磨子》的歌词似乎是老两口在互相抱怨,老汉说自己“一辈子没摊上好老婆”,老婆说自己“生来命真苦,一辈子没摊上好丈夫”。然而民歌的曲调却是欢快诙谐的,旋律主要用大跳音程构成,加上花鼓的节奏型,音乐欢快俏皮。从歌词与曲调的“矛盾”可以看到,作品采用的是“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斗嘴只是增加生活情趣,两个人的相处实际上是和谐欢乐的。

谱例8 《拐磨子》(淄博民歌)[10](P390)

记录者:黄心一

再如招远民歌《小俩口拜年》歌唱的是夫唱妇随的小俩口一起去拜年的情景,“夫妻恩爱到白头”的唱词表达了夫妻应该和睦长久的爱情观念。旋律中贯穿使用了一个节奏活泼的音调,也就是歌曲开始的乐节,这个音调围绕羽音进行下方与上方波音式的装饰,随后流畅地落到徵音上。通过核心音调的贯穿使用把欢快、幸福的情绪也贯穿到整个作品中。

通过这些民歌可以发现,家庭生活中山东女性认为夫妻间应该互敬互爱,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会使家庭和谐幸福。这种婚姻观不论在过去还是在当代都是非常值得推崇的,必须继承与发扬。

(五)女性高度重视自己的家庭责任

传统观念认为女性是家庭事务的主要承担者,这在山东民歌中也有反映。民歌中的女性大都高度重视自己的家庭责任。如《大赶庙》中“贤良的大嫂”终日劳动纺棉花,有心去赶一年一度的四月八庙会,却挂念“无人看管家”。这一点可以看出“大嫂”早已把看家当做自己分内不容推卸的责任。歌曲采用了明亮的宫调式,活跃的节奏表达了“大嫂”的喜悦,这也从另一面反映了“大嫂”一年到头难得出门一次放松一下心情。女性身上的家庭责任感值得推崇,但过于繁杂的家庭责任毕竟限制了女性的社会活动。

谱例9 《大赶庙》(海阳民歌)[11](P181)

演唱者:董学祥 记录者:赵日勤、周冰

阳谷民歌《二板号》中唱到:天到中午正当阳,乡里的妈妈做饭忙。从一个“忙”字中可以看出女性对自己家庭事务负有的高度的责任心。女性主义者认为,语言中存在很多性别歧视。男性语言的泛化、男性被认为是人类的原型。[12]民歌中“妈妈”与家务劳动“做饭”联系在一起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对女性从事社会劳动,创造更大的价值形成了限制。

谱例10 《二板号》阳谷民歌[13](P46-47)

演唱者:李广街 记录者:金西

民歌《写信送郎君》中“郎君”赴前线打仗,女方主动承担全部家务,正如歌词中唱的“家里事不用你再来操心,小奴奉养二老双亲”。显示了女性高度的家庭与社会的双重责任感。

从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到山东女性家庭生活中高度重视自己的责任,主动承担家务,这也是幸福美满家庭的基础。过度强调女性的家庭属性也会限制女性在社会上的贡献。新的时期,女性不仅操持家务,在社会上也有很重要职业与事业,所以并不能像过去那样把女性限定在家庭之中。

(六)反对爱情至上,为大爱舍小爱

山东女性虽然珍视爱情、依恋爱人,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能抛弃儿女情长,勇于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当爱人需要参军入伍,离家建设祖国的时候,总能克制自己的儿女私情,为大爱暂时舍弃自己个人的爱情生活。

滨州民歌《送应征》中的“妹妹”对“郎”的爱是“长流水”,虽然也“惦记在心怀”,但因为送郎参军,就把这份爱小心收藏。歌曲的曲调不是十分明快,色彩也有些黯淡,暗示了女性送走情郎时内心复杂的情绪,忧伤、失落……但这一切都没能阻挡送郎参军的决心,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有血有肉,彰显了爱情面前能够深明大义,舍弃儿女情长的山东女性形象。

谱例11 《送应征》(滨州民歌)[14](P264)

演唱者:丁培迎 记录者:克森

日照民歌《引水上山再结婚》描述的是婚期与集体的工程有冲突时,“妹妹”要先“引水上山再结婚”。女性在歌中不沉溺于儿女情长,而是先公后私,以事业为重的形象。民歌的旋律流畅活跃,节奏有力,也烘托了女性做“引水上山再结婚”的决定时乐观坚定的心态。

谱例12 《引水上山再结婚》(日照民歌)[15](P32-33)

填词:李秋得、于朵香 记谱:占河、川昆

新民歌《等我的郎哥来》中的女性是抗战强大后盾的形象,鼓励“朗哥”奋勇抗战,抗战胜利后再相会。歌曲以“前八后十六”的节奏为核心节奏,十分活跃,音调的进行则是逐渐升高的,带有不可遏制的热情,直到结束前才跳进回到中音区,凸显了真挚诚恳的感情。

通过以上作品可以看到山东女性除了依恋爱人、重视家庭以外,更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当社会需要与个人需求有冲突时,能够深明大义,放弃小我的需要。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讨论,可以发现《卖扁食》《劝娘》《赶集》等民歌中反映出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爱情上渴望突破封建礼教约束的观念;《小五更》《大辫子甩三甩》等民歌中的女性忠贞痴情,依恋爱人;《樱桃好吃树难栽》《有个大姐本姓黄》等民歌反映出男女平等的爱情观,男女对等的婚姻观;《小两口拜年》《新媳妇走娘家》《拐磨子》等民歌反映出在家庭生活中夫妻应该互敬互爱的理念;《大赶庙》《二板号》等民歌中山东女性高度重视自己家庭责任;《引水上山再结婚》《等我的郎哥来》等民歌中的女性反对爱情至上,敢于为大爱舍小爱。

其中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爱情上渴望突破封建礼教约束的观念如今已基本落到实处,买卖婚姻等旧俗基本被破除;但在新的经济社会形式下又有借尸还魂的抬头之势,比如婚嫁中女方动辄索要高额的聘礼,达不到要求就撕毁婚约,这其实是一种新形式的买卖婚姻。2017年2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一幅“全国彩礼地图”,其中2017年北京市的彩礼由1万元礼金加礼品上涨为20万元加一套房;上海市的彩礼保持不变,维持在10万元加一套房。两地总金额都达到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16]其实聘礼的多寡并不能决定婚姻的幸福,有时候甚至成为矛盾的起点,导致婚姻、家庭的破裂。因此新时代女性要继承山东民歌中反映的优秀婚恋观,不要陷入彩礼的误区。

山东民歌中的女性大多是忠贞痴情,依恋爱人的形象,现如今这种情况依然是主流。但随着女性经济独立,女性已经不再是男性的附庸,依附爱人的现象逐渐减少;但也有女性放弃社会工作成为全职太太,对男性依附程度较高。更有极少数女性乐于被包养,放弃自我独立,这些倾向是十分危险的,应保持警惕态度。

关于女性高度重视自己家庭责任的观念,仍旧是当今女性的主流观念。虽然新女性价值观打破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两性格局,更强调女性对社会的责任,但现实中女性往往既要担负社会责任,又要承担家庭责任。女性身上有着“双肩挑”的压力,结果往往是既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也没能脱离家庭的羁绊。现代女性付出的更多,得到的反而更少。因此,对于当代职业女性,不能过多强调她们身上的家庭责任,应该让她们有更多精力投身工作。而对于全职太太,则不应该要求她们承担社会工作,以免让她们承受双重负担。

男女平等的爱情观,男女对等的婚姻观有其合理性,现代社会也基本持有此类价值观念,甚至还有一种爱情梯度观藏在婚恋思维的背后,即认为婚恋中男性应该强于女性才是对等,这是男权思想带来的结果。过分强调恋爱婚姻中的男女机械对等而不能接受其它形式的婚姻并不妥当。在新的社会形式下,婚姻中的双方有多种组合的可能性,老夫少妻、少夫老妻的组合,家庭背景、经济、学历与社会地位不是简单对等的结合,甚至女性在学历、收入等方面强于男性的结合都有婚姻美满幸福的大量实例。自由主义女权认为“两性理性无差异”,但应该从“追求同样的平等”转向“在差异中求平等”,推动女性主义进一步发展。[17]在爱情婚姻当中由于两性的差异同样不能简单追求“同样的平等”。

男女平等、互敬互爱、重视家庭责任是山东民歌传递出的重要婚恋价值观,这在当代仍旧值得推广。婚恋中为大爱舍小爱的婚恋观超越了普通的婚恋观,当个人情感、小家庭的需求与社会需要有冲突时,以自己的社会责任为重,反映了山东女性讲奉献、重责任的价值观,在新的时期更值得继承并大力发扬。

猜你喜欢

谱例曲调婚恋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陶维龙教授课堂实录
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声民族化技法研究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青年婚恋现状数据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
婚恋心理探秘
婚恋陋习
婚恋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