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改革对“裸公开课”的时代呼唤

2020-08-16蒋己兰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供给侧

[摘 要] 公开课具有展示优秀教师教学专业化水平的功能,起到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指导的作用,有着良好的示范效果。然而,现如今的公开课大多已经发生了异化,是“集体智慧的集大成者”,偏离日常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利于有效促进教学相长。“裸公开课”是课堂教学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趋势,不仅有助于形成一种日常课堂教学的倒逼机制,而且有利于“人与问”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 课堂教学改革;供给侧;裸公开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8-0106-02

公开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对外展示平台,不仅可以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与综合素质,而且有利于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因而长期以来,公开课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必不可少的供给侧形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们日益追求公开课的本真与实效,“裸公开课”的课堂教学供给侧形式应势而生。

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言传身教,“引导学习者对问题或知识体系循序渐进的学习来提高学习者正在学习中的理解、转换和迁移能力”[1]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内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不仅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2],而且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3]。公开课除了包涵课堂教学所有的职责与功能之外,更是承担了对其他听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示范和观摩的责任与义务。

一 何谓“裸公开课”?

本文所指的“裸公开课”,是任课教师首次面向学生及其他听课人员所上的、未经预演与研磨的原生态公开课。旨在展现教师最本真的课堂教学风采,体现教师专业化水平,凸显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传授课堂教学艺术与技巧,达到示范、观摩的教学效果。

任课教师通过自己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随机应变的处理课堂所发生的一切教学状况,运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用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的教学语言,把任课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容学习,愉悦研讨,从而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的课堂教学效果,体验到课堂教学的无穷乐趣,体会到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

“裸公开课”并非现如今的新生事物。追根溯源,从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班级授课制伊始,公开课就走上了课堂教学的大舞台,那时候的公开课都是“裸公开课”。

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分成班级”“有一位教师统一面向班级授课”“班级成为学习最为基本的教学单位”[4]。班级授课制一经提出,就为实现教育对象的普及、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迄今为止,所有的学校教育都仍在采纳这种基本的教学制度,足以可见其巨大的历史生命力以及对教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面向班级授课的老师,如果听课对象除了学校规定所教班级的学生之外,还面向其他班级的学生或是教育部门的领导、教学督导、其他教师或是教学同行,那么,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就称其为公开课。可见,公开课担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就是展示教师的卓越才华,体现教师的课堂教学风采。

二 公开课的异化

然而,曾几何时,公开课这种课堂教学形式为了达到“观摩课”“示范课”之目的,反复试教、修改,集思广益,精益求精,以求达到最完美的示范效果。往往一堂公开课,会耗费掉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成了一堂“集体智慧的集大成者”。看到的是精美绝伦的教学课件,听到的是无可挑剔的教学用语,问到的是精心设计的疑难问题,学到的是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貌似完美无缺的公开课,实则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示范课”。不仅教学配置高大上,而且对于日常课堂教学来说,教学实用性也会大打折扣,达不到即兴教学、临场发挥的效果。

1 课堂教学目的异化

课堂教学最为直接或者最为首要的目的就是 “为了青少年”的发展,根本是为了人的发展。课堂教学目的“必须充分考虑青少年的自由发展,这是一个基本问题。”[5]诚如著名教育家奥古斯丁所言:“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质,让他们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内心的圣灵”[6]。

公开课作为一种对外课堂教学展示课,更应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不仅获取知识,更能够获取各种各样的能力。通过公开课,使学生在知识上变得更富有,在思维结构上变得更聪明,在道德品质上变得更高尚,从而“使人更有价值”[7],实现个人价值的“增值”,达到马克思所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8],為社会发展做贡献。

然而,在这种“集大成者”的公开课上,教师为了耍花架子,为了整堂课的教学进程及教学效果,按照预设好的教学进度,依葫芦画瓢、按部就班,犹如放电影一样,逐一呈现每个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难以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实行因材施教。这种公开课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只是教师展示其教学水平的一个道具,教师难以做到理解学生、体贴学生、关爱学生,因而谈不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

2 课堂教学方法异化

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加有助于教师课堂教学供给侧的知识输出,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内化与掌握。通常说来,课堂教学既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基本的、具体的教学方法,也包括“发现法、探索法”[9]等一般性教学方法。教师既可以用讲授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也可以用讨论的方法引领学生去探索,更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练习等方法带领学生去发现与探索。因而,发现法、探索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形成个性化的、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我国著名教育家张楚廷所提倡并实施的“问题教学法”[10]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认为教师在课堂上所展示出来的教学方法的魅力,不应“只是思想流、意识流,还应是问题流”,那种“能够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教师是优秀的教师,能够让学生问倒自己的教师是最优秀的教师”[11]。

而上述“集大成者”的公開课,尽管会恰到好处地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抑或是巧妙地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但由于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没有形成属于任课教师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学生的课堂学习只是流于形式,哗众取宠却华而不实,很难达到引领学生走向深入思考、认真钻研的学习境界。与此同时,由于这种公开课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环环相扣,就算教师的教学非常引人入胜,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提出各种质疑,也很难得到深入探讨与解决,往往会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因而缺乏课堂教学的自主性、灵活性,有时候会成为一个令人扫兴的课堂,更有甚者,可能会打击某些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 “裸公开课”:课堂教学供给侧的本真回归

1 课堂教学供给侧的内涵

课堂教学的供给侧,是指教师对知识的输出端,既包括书本知识,又包括社会知识,还包涵教师个人的人生体验知识。是一种艺术化的知识传授,展现出来的是教师的教学智慧,培养的是学生学习兴趣,体现的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师专业化水平。学生在课堂上所能感受到的(无论是公开课还是日常课堂教学),应是来自任课教师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浸润,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公开课只是一个展示教师日常课堂教学专业化水平的舞台,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传播平台,是任课教师真才实学的真实体现,而不是一场“作秀”!正如律师开庭,不可能经过预演、研磨与精雕细琢,而是真情实景、真实案例的呈现,探究的是“真”,辨明的是“理”,明晰的是“情”,遵循的是“法”!

2 “裸公开课”有利于形成课堂教学供给侧的倒逼机制

“裸公开课”可以让任课教师从日常课堂教学供给侧出发,努力提升教师个人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潜心钻研教学内容,细心对待教学环节,努力提高教学技能,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寻求最佳教学策略,真正把每一堂课都上成公开课,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极具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新常态”。而任何一堂公开课都是初次亮相,是任课教师日常课堂教学的真实呈现。那么,日常课堂教学就会精彩纷呈,“裸公开课”就会令人充满期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本能的、主动的、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去。

3 “裸公开课”有利于形成“人与问”的课堂教学氛围

好的课堂绝对不是沉闷、死板的课堂,而是生气勃勃、生龙活虎、气氛热烈、师生互动良好的课堂。因此,“裸公开课”就会使得教师个体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恰如其分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问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在“裸公开课”上,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巧妙地提出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整个课堂就是“人和问”,即“人在问着,问着的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问着,是问着的学生。“聪明的人常问,智慧的人善问,天才的人能够石破天惊,一问惊天下”[12]学生在课堂上问得越多,则思考得越多,就会学习得越多。问得越好、越巧妙、越深刻,就会对所提问题认识越独到,了解越深入,当然就会提高更快,学习就会越好。

参考文献:

[1]布鲁纳.教学过程[M].邵瑞珍,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12.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仁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0.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78.

[4]王晓华,叶富贵.中外教育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26.

[5][7]张楚廷.教学论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弗兰克.M .弗拉纳根.卢立涛,安传达,译.最伟大的教育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9.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73.

[9]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六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10]蒋己兰.保守与超越:张楚廷的教育理论智慧[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2):67-72.

[11]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一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282.

[12]张楚廷.教学改革的“人和问”[J].高校教育管理,2015(2):8-11.

(责任编辑: 姜海晶)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改革供给侧
大规模开放课程的发展对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分班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基于CBET模型教学效果调查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