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阈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创新实践路径

2020-08-16邵鸯凤严柏炎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学生党建应用型人才载体

邵鸯凤 严柏炎

[摘 要] 在当前国家积极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实现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过程、环境的融合,从而系统性、针对性、创新性地设计载体,是增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的关键一环。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育人的根本属性出发,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学生党建工作具有目标任务的内在一致性和载体平台的互为支撑性,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文章结合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具体工作实践,探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党建工作载体创新实践路径。

[关键词] 学生党建;应用型人才;高校;载体;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8-0085-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2015年《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出台,是国家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形势下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部署。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高校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与精于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和擅长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相对应的,既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又能够联系实际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人才。高校学生党建的中心工作是育人,提升学生党建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贡献度是高校党建工作中心任务的具体体现。因此,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而言,学生党建工作在准确理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基础上,如何找准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联点,实现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过程、环境的融合,不断创新载体、内容、方法和体制机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形成合力,是新时期学生党建工作要回答的一个重要命题。

一 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学生党建工作的内在关联

(一)目标任务的内在一致性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这也同样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一根本问题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即人才培养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把握的应用型培养定位和素质要求以及培养的途径、过程、手段和载体等。深入分析其中的内涵,不难发现,它与党建工作在战略定位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高校党建工作不仅是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就是重要的育人过程。它引领人才培养向着正确的方向,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目标提供政治保障,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也是人才培养的首要前提。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工作是高校学生党建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建工作能否出成效一定程度上就是通过人才培养的成效体现出来,其目的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学生党建工作目标任务具有内在一致性。

(二)载体平台的互为支撑性

载体是主体为实现事物的发展目标、内容和任务所采用的形式和手段。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全局性、科学性的工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党建工作载体能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起到支撑作用。主要是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功能,依托组织网络,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的专业实践平台和综合素质实践平台,通过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和活动载体,完善学生支部建设,拓宽人才培养路径;另一方面,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是学生党建工作设计载体平台的依托和开展创新的内源动力。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设计搭建党建工作平台,着眼于人才培养体系,丰富党建工作内容,立足于人才培养特色创建党建工作特色,是增强党建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必然选择。学生党建工作的成效是以一种具体的、实际的成果体现出来,脱离人才培养过程的党建工作创新如无源之水,做好基层党建工作便无从谈起。因此,两者在载体平台上也是互为支撑。

二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应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工作体系和特色。但在现实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基层党组织功能弱化,缺乏围绕人才培养的组织制度保障

建强基层党组织是我党的一个重要历史经验,它关系到党的工作能否深入有效地完成。从思想观念上,有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学生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地从教学实践环节抓应用型人才培养,忽视了党建工作对人才培养的主导作用、服务支撑作用,有的则是为抓党建而党建,与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结合不够紧密,没有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因而党建工作流于形式的现象屡见不鲜;从组织设置上,党组织设置还沿用老套路、老办法,缺乏深度融入人才培养过程的创新性组织设置与优化,党支部对人才培养过程的参与、融合的动力无法从机制上激发,党支部主体作用不足,造成支部工作成效难以从人才培养成果上体现出来。

(二)党建工作内容空泛化,与专业黏合度不强

当前,教师重业务轻党建,学生重专业学习轻党性修养提升的现象在高校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与以往党建思想理论学习与专业黏合度低,方式单一化、内容空泛化、活动形式化不无关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大学生群体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与教育的方式方法要与时俱进。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党性修养提升,从形式和内容设置上要立足专业特性,密切与专业结合,才能提高受众群体的接受度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吸引力。

(三)党建工作载体单一化,针对性和创新性不足

應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义是“用”。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地体现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这就要求学生党建工作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模式、载体。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党建工作活动内容单一,工作方法简单情况一定程度上存在,学生党建工作载体的针对性、创新性不足。要破解这些现实问题,还要探寻学生党建工作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融合点与内在联系,通过系统性、针对性、创新性地设计载体,来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实践创新,增强高校学生党建育人的实效性。

三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党建工作载体实践创新路径

(一)优化党支部设置,发挥党组织优势

党的基层组织是开展党建工作的战斗堡垒,优化党支部设置,对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引领力、创新力的发挥至关重要。因此,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目标,加强学生党建组织制度建设,使之不断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积极探索创新学生党组织设置、建设模式,优化学生支部设置,激发支部工作的主体性与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度。

第一,紧贴专业建党支部。把支部建在教研室(研究所)上,打破原先的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设置党支部的模式,支部建设能紧密地与专业建设结合起来,使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教育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部分,同时,能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和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传、帮、带”效应,形成支部建设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同向同行的效应。支部书记由教研室负责人或高职称党员教师担任,配备党性强、业务突出的辅导员担任支委成员,增强支部委员会成员间的配合。

第二,依托特色社团建党支部。杭师大钱江学院历来非常重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较强,创业氛围浓厚。学院在未来企业家俱乐部(由在校创业学生组成)中设立的未来企业家党支部,旨在更好地发挥党支部在引领创新创业中的作用,加强党组织对社团发展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党员骨干在创新创业中的引领和表率作用,同时也把创新创业精英通过党组织的培养,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凝聚力量,整合资源,促进信息交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强有力的服务平台,强化了特色化人才培养。

第三,扎根项目建党支部。扎根教学改革项目、思政育人项目设置支部,是党建思政与课程学习、项目实践相融合的有力抓手。如学院的全媒体中心,该中心是播音主持与编导专业学生的校内教学实践平台,也是教改立项项目。学院设立全媒体中心党支部,配强支委班子,由获得浙江省“万名好党员”的中心负责人担任支部书记,依托校内外课程实践,建立“党建引领+课程+项目”的三位一体模式,实行支部活动与平台建设、课程设计、项目实践统一规划,从而把思政教育融入科研、教学、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全过程,该支部获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对象。

(二)找准工作融合点,增强党建与专业黏合度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全局性、科学性的工程。党建与思政工作应贯穿其全过程,找准工作融合点,促进人才培养过程与党员培养教育的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专业结合度。

第一,增强党员实践服务与学科、专业的链接。如学院坚持立足专业优势,以党员公益服务与学科研究相结合、党员实践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为理念,以提升党性修养与学生能力素质为出发点,深化了党员志愿服务的内涵。志愿服务是学生党员发挥专业学科优势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大爱情怀的有效方式。如护理学专业建立师生党员志愿服务团,与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共建互助养老服务研究与实践基地暨党员志愿服务基地,教师将自主研发的养老护理、中医护理、老年人身心照护等临床实践成果教授给学生,学生应用于志愿服务;聘请基地所在街道(社区)以及社会组织的负责人为公益导师,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公益导师指导下,开展实践服务活动、调查研究,并结合实际申报科研项目、公益创投项目及志愿服务项目等,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定期总结实践服务和研究成果,反馈、应用于基地持续性建设,推动实践服务与研究创新互促。

第二,建立党员教育与专业素养教育融合载体。“融合”的目的是发挥工作合力,产生互相促进的双重效果。设计党员教育与专业素养互促提升载体,更能体现出党建的专业性和专业黏合度。学院护理专业推出的“榜样的力量”优秀护理人访谈计划,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历时一年多的时间,走访市属10家医院,访谈56位优秀护理人,师生编写出版20余万字的《榜样的力量——优秀护理人访谈录》。优秀护理人访谈计划的持续推进,成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课堂”,不仅让学生党员学习到了“榜样”身上的闪光点,体会到做人的价值和意义,提升党性修养,也带动了身边人的学习和素养提升,产生了榜样联动榜样、党员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互促的效应。

第三,结合专业设计主题教育活动。即结合重大事件、重要时间节点和重要精神学习契机,形成专业特色的支部活动主题。如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经管类专业推出“行走的力量:百名党员访百村”主题实践活动;护理专业推出“改革开放40周年,养老服务新变化”主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这类专题性实践教育活动,以亲身体验感受变化,以客观事实震撼人心,且与专业密切结合,产生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拓展多元载体,提高党建工作实效性

载体的多元化,有利于从学习、实践、管理、服务等方面构建多维度多层次育人载体,把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研究与党员培养教育融合起来,为学生自我成长、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搭建好平台,从而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第一,创新学生支部活动载体。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载体,有助于支部建设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如“支部建设+项目”的支部建设模式,即把特色项目或重点项目嵌入到支部建设中。通过教工支部与学生支部共建,推出特色项目“导师带徒”精英培育计划,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发挥导师的思想引领与专业领航作用。同时学生党支部还牵头成立科创兴趣小组,定期组织科研交流学习沙龙,举办小型学术讲座等,提升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在“支部建设+项目”的持续推动下,近3年,学生科研项目立项数量、论文发表、各类专利申请及校内外各类创新竞赛中都取得较好的成效。

第二,发挥党建文化育人载体引领作用。党建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的代表,能引领高校校园文化体系,使高校校园文化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因此,把党建文化建设和创建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强化思想引领功能,充分發挥高校文化引领和道德传承的功能,为人才培养严格把关,为大学生思想成长塑形,努力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素养,摒弃消极负面社会思潮带来的影响,打造更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环境。如增强党建对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引领功能,让“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其中。学院医护专业的红十字先锋工程,以弘扬、实践“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引导建立崇尚大爱的校园文化氛围。党建文化既引领文化育人,也在不断滋养育人文化,并深深根植于组织机构,成为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三,开展网络思政载体建设。以新手段、新媒介更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的传播方式,以大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方式设计主题红色文化教育载体。学院与团市委联合成立的“青梅学院”,致力于在当前信息媒体巨大变革下,提升学生的新媒体素养,占领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阵地,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使学员成为网络空间的宣传员和正能量的发声者。

第四,夯实管理服务育人载体。搭建党员管理服务平台,一方面是让学生党员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服务,增强党性锻炼和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发挥学生党员先进性,能为身边人起到示范、引领、帮扶等作用,也有助于激发党员内在动力。如学院设立的党员服务中心,列出服务清单,让广大学生可以有急事找党员,有难事问党员,并通过建立督查、帮扶、奖惩3大机制12条具体举措,以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督查小组等形式,层层落实抓管理。同时,党员服务中心牵头开展“学业问诊”与党员结对帮扶,组建由党总支书记、辅导员、相关专业老师为成员的帮扶小组,对学业困难学生进行研判,帮助学生分析查找原因,并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通过党员一对一的帮扶,先进带动后进,形成管理、服务、引领、成长四位一体的育人载体。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秉承“融合与创新”的理念,在“结合”“整合”“融合”“配合”等方面走一条改革创新之路,积极推动工作载体、内容、方式和评价等方面改革和创新,不断提升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不仅是提升学生党建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贡献度的具体依托,也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增强党建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李均,何伟光.应用型本科大学40年:历史、特征与变革[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EB/OL].中国政府网,2018-09-10.

[3]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

[4]毛晨蕾,胡剑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民办高校中的实践与创新研究[J].教育评论,2018(2).

[5]商守卫.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贡献度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6).

[6]侯静.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载体创新的認识[J].红旗文稿,2014(03).

[7]叶礼熙.新建本科院校党建工作创新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J].武夷学院学报,2014(4).

(责任编辑: 王义祥)

猜你喜欢

学生党建应用型人才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的创新与实践
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路径探索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新媒体平台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