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限制性自由体位对孕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残余羊水量及分娩方式影响的效果观察
2020-08-16李学红范桂金
李学红 范桂金
【摘 要】 目的:针对孕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实施非限制性自由体位,探析该体位对患者残余羊水量及分娩方式有何影响。方法:从科室内孕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参与研究。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入,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体位;另一组为观察组,实施非限制性自由体位。结果:观察组患者残余羊水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平均残余羊水指数为(7.39±3.96)cm,且残余羊水量正常患者人数较多,两组数据比照P<0.05。有24例最终实施自然分娩,所占比例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3.33%,两组数据比照P<0.05。结论:针对孕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推荐实施非限制性自由体位,降低分娩痛苦。
【关键词】
孕足月胎膜早破;非限制性自由体位;残余羊水量;自然分娩;剖宫产
胎膜早破指的是孕产妇于临产前出现胎膜自然破裂,属于围生期常见的并发症[1]。临床资料表明,宫颈内口松弛、胎膜发育不良、感染等因素均可能导致胎膜早破,进而增高早产率及围产儿病死率,需重视。近年来临床推广自由体位,让分娩回归自然,舒缓产妇的紧张情绪,缓解疼痛,缩短产程,使分娩更加顺畅[2]。本次研究针对孕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实施非限制性自由体位,研究过程与结果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科室内孕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中遴选60例,参与研究。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入,随后均衡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包含患者30例,年龄24~35岁,平均(28.42±3.26)岁;已怀孕37~41周,平均(38.57±2.12)周;初产妇21例,经产妇9例。另一组为观察组,包含患者30例,年龄23~35岁,平均(27.15±3.04)岁;已怀孕37~42周,平均(38.91±2.17)周;初产妇18例,经产妇12例。上述一系列资料比照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 纳入与排除原则
纳入:1)临床资料完整、无误;2)单胎妊娠患者;3)身体状况较好;4)对研究全然知情,自愿参与。
排除:1)伴有其他妊娠并发症;2)具有阴道试产禁忌证;3)存在骨盆狭窄[2]。本研究已由伦理委员会审核,予以开展。
1.3 方法
对照组于第一产程时,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实施常规的体位,侧卧或者平卧在病床上待产,积蓄体力。于第二产程时,将体位转变为半卧膀胱截石体位,随后进行分娩及护理。
观察组则于第一产程时,医护人员合理遵从患者的意愿,实施非限制性自由体位,患者可坐、可站、可躺,但仍需接受医护人员的相关指导,保存体力。具体体位要求,1)坐位:患者身体微微向前,趴在分娩球上,缓缓晃动腰背部;2)站
*范桂金为本文通讯作者
位:患者将上身微微前倾,轻靠在准爸爸或医护人员的身上,缓缓摇摆骨盆;3)侧卧位:患者自行选择舒适的侧卧位,将双腿适当分开,并由医护人员在患者膝盖之间垫入软枕。为避免长时间的压迫引起患者会阴水肿,医护人员可指导患者每30min改变1次体位,同时检查胎心,若胎心音出现异常,则主张放弃自由体位。于第二产程时,同样将体位转变为半卧膀胱截石体位,随后进行分娩及护理[3]。
1.4 观察指标
密切观察两组患者残余羊水的情况,统计残余羊水量,并利用相关指数对此进行评价,分作3个等级:1)过少:患者残余羊水指数小于5cm;2)偏少:患者残余羊水指数介于5~8cm;3)正常:患者残余羊水指数介于8~18cm。记录每个患者最终实施的分娩方式,将数据编入表格,开展进一步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由SPSS 17.0软件提供数据支持,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平均残余羊水指数以(±s)的形式编入表格,采用t检验;残余羊水量等级、分娩方式以[n(%)]的形式編入表格,采用卡方检验;数据比照P<0.05,则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残余羊水相关指标比照分析
就整体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残余羊水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平均残余羊水指数为(7.39±3.96)cm,且残余羊水量正常患者人数较多,所占比率为66.67%,两组数据比照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可查看表1。
2.2 两组患者分娩方式比照分析
观察组内有24例最终实施自然分娩,所占比例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3.33%。两组数据比照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可查看表2。
3 讨论
胎膜早破对于患者及产儿带来的危害均很大,患者及家属需要提前对此类症状有所了解,一旦发现类似症状不会过
度惊慌,能够稳妥就医,接受相关检查。足月胎膜早破则发生于妊娠满37周之后,发生胎膜早破时,患者无明显的特殊征兆,一般自阴道流出水样物质,无色、无粘性,量可多可少[4]。据少数患者自述,平时可感外阴湿润,持续性排液,特别是在咳嗽、打喷嚏的情况下,排液可增多。长期以来,临床上最常实施的分娩体位是仰卧位,但权威研究表明,患者实施该体位宫颈扩张不够充分,易延长第一产程。更严重的是该体位使得患者腰椎曲度加大,胎盘循环出现障碍,增加生产难度[5]。反之,非限制性自由体位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分娩痛苦,提高分娩质量,有明显的优势。若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产程进展顺利,密切观察12~24h后,可等待自然分娩。若患者突发无规律性的宫缩,则需要及时安排引产;若发生感染,或检查发现胎位异常,则需要及时安排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上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残余羊水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平均残余羊水指数为(7.39±3.96)cm,且残余羊水指数正常者所占比率高达66.67%。有24例最终实施自然分娩,所占比率高于对照组,数据比照P<0.05。表明非限制性自由体位可降低患者剖宫产率,更加科学、有效,具有很高的实施价值。与叶应颖等[2]研究的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针对孕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推荐实施非限制性自由体位,降低分娩痛苦,保证母婴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廖春华.护理干预用于未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2017,23(15):174-176.
[2] 应叶颖,赵立萍,费圆圆.自由体位对孕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残余羊水量、分娩方式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02):233-235.
[3] 周厚菊.足月妊娠胎膜早破1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07):57-58.
[4] 丛莎.足月胎膜早破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01):1-4.
[5] 罗丹,李艳,张诗茂.胎膜早破孕产妇转诊常见问题的处理及注意事项[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8,10(05):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