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互动彰显语文魅力

2020-08-16张双成

黑河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师生互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张双成

[摘 要]课堂上师生融洽的互动,是黑河市第五小学惠风和育和谐课堂的重要部分。在优化师生互动,着重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教师们更新观念、提高素质,确立科学的互动评价观,合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师生间有效互动的平台。这种做法,可以改变以往存在的形式化、随意化倾向的师生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出语文课堂师生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彰显语文课堂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师生互动受到了足够的重视,教师意识到要在课堂中实施互动。课堂互动通过影响课堂气氛、课堂中的反馈及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优化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一、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课堂师生互动走形式

只有互动的形式而无实质性内容,师生互动的目标不明确,有的教师只是为了互动而进行互动。课堂上,师生有问有答,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很多,一味追求互动的形式,只是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且互动的知识单一,这并不是实质上的互动,不可能达到新课改所要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2.课堂师生互动被好学生垄断

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次数和频次较高,学生中的优势群体基本上垄断了教师积极方面的言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特征、家庭状况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导致部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产生了垄断性。教师在选择互动对象时,常常愿意给学生干部、教师子女、成绩好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性格外向、积极活跃的学生较多的互动机会,而使这部分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形成了互动中的优势群体。而其他学生相对来说更容易被教师忽视,没有参与的机会,逐渐丧失了互动的兴趣,成了课堂的看客,无形中成了互动中的弱势群体。课堂中的互动被优势群体所垄断,使课堂师生互动出现了明显的垄断性。

3.课堂师生互动成为教师的主宰

现实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行为往往表现出一种“强加于人”的倾向。整个课堂被教师主宰的气氛所笼罩,教师主导课堂教学过程,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计做出回答,并努力诱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学生回答问题也会迎合教师的意愿,师生之间真正互动的机会很少。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为教师讲,学生听。在小组合作时,学生何时合作、合作的内容、合作的方式、合作的时间等,这些合作的控制都由教师统一安排。

4.课堂师生互动教师太随意

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很多情况下不是围绕教学内容和任务进行,互动的问题随意化,并且教师不能严格控制互动的节奏、频率、密度等。教师课前缺乏精心准备,课堂互动随心所欲,兴之所致,互动所致。所提的问题过于简单,多是“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没有学生的思维空间,不能使互动合理、有序地进行,更难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师生互动的优化策略

1.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教学不仅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教与学的交往和对话意味着全员参与,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合作。在教师培训过程中,不应只涉及教师观念的更新、内容方法的研究,更应重视教师互动素质、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技巧的培训。一些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如提问、反问、板书、组织讨论等技能,教师也应加以训练,以提高课堂师生互动的实效性。互动时教师的人际知觉、人际交往能力、情感表达能力非常重要,这些因素无形之中影响了教师的课堂交往状况和互动效果。对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的过程中,一般都很重视对教师观念更新和更新知识的培训,但对与互动相关的素质培训却很少涉及,为了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对教师进行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课堂管理及师生互动的具体操作的培训是非常应当和必要的。

2.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就是要求课堂中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教学氛围,给每一个学生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在新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师生互动,实现有效教学,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师生自由对话的平台。只有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使他们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开发潜能、促进其主动刻苦地学习,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教师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2)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如生活情境、自然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学好知识的愿望。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

(3)形成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在自主探究、合作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前要考虑各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合作的效果、讨论的情况,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互助、分工,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合作的关系,又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课堂活动中去。

3.确立科学的互动评价观

评价要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基于不同学生的现状,评价学生学到了什么。对于学习好的学生的评价“你思考的问题深刻”“你是深思熟虑后的答案”“这么深刻的问题只有你这样的聪明学生才能想到答案”;对于一些学习中等的学生,更多的应该是这样的语言“你回答得真准确”“你的答案堪称标准”;对一些学困生要有这样的语言“你要是能从这个角度想想,就更接近准确了”“你能积极回答真是太好了”。在评价中,重视每个学生的能力,评价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和参与互动时的状况,要采用科学的评价观,多使用积极性的评价, 少用负面评价。

4.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有效互动的平台

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或信息技术等手段在互动中的应用,将传统的课堂互动与远程网络课堂互动相结合,从多角度、多途径进行课堂互动。以网络为载体,如组建微信群、QQ群,钉钉上建立班级圈、撰写教学日记等,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构建一个虚拟又实在的“互动社区”。在这个社区里的所有人既是熟悉的,也是陌生的,他们都是学习的主人,他们之间互为主体,可以“无所顾忌”地交流,畅所欲言,这样的互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信息技术的发展就是为了更好地互动,让人们在共享、互动、开放的状态里形成与他人的和谐关系,相信这是将来互动的另一种重要形式。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摒弃那些被异化的师生互动,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师生互动的真实性和实效性,这既是课堂教学改革所应实现的基本变革,也是课堂得以真正重构的前提,更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彭文秀.“失真”与“归真”: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互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

[2]严国元,徐小路.有效课堂教学互动的实践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09).

[3]王芳.关于课堂师生互动差异的理性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11).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师生互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