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几点方法

2020-08-16马军

黑河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学习兴趣创新能力

马军

[摘 要]教师的责任是教育教学,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教师应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信息技术教学看似简单却有着丰富的内涵,本文对现今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如何转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素养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学习兴趣;创新能力;解决问题;信息技术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责任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注重从兴趣入手,适时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一、把握“学”与“玩”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在操作电脑时,很多时候是在玩中学会的。但是,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就会沉迷在电脑中,将学习抛在脑后。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的计算机技能教育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在潜意识里把计算机课作为“玩”的课程。教师可以将这种“玩”结合在计算机教学的“学”之中,使学生在“玩”中既学会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学生是“学”与“玩”的主体。教师要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实践和探索,使学生在玩中学习知识,施展才能。中学生对于单调的练习容易感到厌烦,所以,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和任务,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创新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游戏教學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

1.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指个体在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这些思维和方法不仅仅适用于计算机,也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例如,在上课前应尽量将本课需要的课本、练习本和练习册等物品摆放在桌子上,以备课上使用,这就是所谓的“预置与缓存”。计算机的知识繁多,不易于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会觉得学起来没有动力,产生厌学情绪,更不用谈计算思维的培养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教学游戏,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文件的移动和复制”,该内容是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学生喜欢的益智游戏,启动游戏需要若干个文件,其中有几个是关键文件,必须放在同一文件夹下。但是,教师事先把这些文件存放在不同的文件夹内,必须把这些文件夹中的文件复制(或移动)到同一文件夹中,才能打开游戏。因此,想玩到游戏的学生必须学会文件的复制和移动操作,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就可以开始教学了:首先,让学生发现问题,对文件进行操作时有多个选项;其次,提出问题,复制和移动的概念;最后,让学生应用计算思维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是漫长的过程,在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时,要反复进行练习和操作,让学生形成这种思维模式,学生在以后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很自然地运用这种思维去解决问题。

2.游戏激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游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对游戏教学法的研究和开发。游戏教学法是愉快教学法的一种,是教师借助健康益智性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求知欲望,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使学生在激烈的竞赛中无比兴奋,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能力和素养。采用游戏教学法时,可以让学生自由自在地“玩”电脑,努力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取知识,这样对教师备课的要求会比较高,教师在选择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游戏,更要强调趣味性、益智性、创新性和学习性的功能。

游戏对中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教师可配合教材内容,适当地“投其所好”,利用一些趣味性与逻辑性强的小游戏作为“奖励”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是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好办法。例如,在完成课堂操作内容后,学生就可以玩老师预先准备好的小游戏,如趣味迷宫、智慧拼图和答题过关等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不但可以使课堂氛围更轻松,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受学生的喜爱。

3.任务驱动,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常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来指导学生的数字化学习。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长和认知结构等来自主组织教学内容,利用任务游戏优化教学结构,将“玩”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一个的任务,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在完成“玩”的任务的同时获得知识。例如,在讲授《中国航天工程》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课前制作的海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海报的制作产生强烈的好奇心,随后教师布置闯关任务,每一关都安排一个小任务,让学生利用电脑中的资源,运用多种方式制作海报,使他们能够运用多种手段查找相关资源,完成海报的制作。

三、游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1.安排的游戏要适当、适度、适时

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在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宜通过游戏实现教学目的,要选择适合初中生特点、符合教学要求、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要严格控制课上的游戏时间,不能因为游戏环节而打乱教学计划,更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2.保持课堂的严肃性

信息技术课是严肃的,游戏的趣味性容易使学生陷入其中而忘却学习任务,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积极监督游戏过程,合理安排游戏时间,不能让游戏的娱乐性掩盖课堂的严肃性。

3.游戏教学后要及时给予小结评价

除了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游戏的练习和开展适宜的游戏竞赛外,在游戏结束时,还应给予准确的评价:评出胜负,表扬先进,指出不足,及时改正错误。这一环节也可由学生整体评议,但不管怎样,应做到准确、公正、客观和全面,这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游戏的效果。

四、信息技术课上控制课堂的几点方法

运用游戏教学法虽然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因为游戏的因素给控制课堂增加了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不同场合,及时给予相应的启发性指导或提供相应的操作指南,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控制好课堂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在进行游戏教学的环节。

1.明確要求,制约行为

教师在教学前要对学生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比如,对于在教师明令要求停止操作时还在玩游戏的同学,教师可以取消该同学下一环节教学中的游戏权限,让其只能观看其他同学操作;同时,要制定规则来约束行为,学生要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活动。

2.及时处理好突发事件

学生偶尔会出现不注意听讲和搞小动作的行为,教师要及时提醒,特别是在游戏环节,很多学生喜欢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游戏心得,因此,课堂很容易就会非常嘈杂,出现不好控制的局面,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制止,并快速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课后解决,不能影响正常上课。

3.教师要有亲和力

教师要让学生感到敬佩,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爱感,这需要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要引导学生按教师指引的方向努力,这样的做法比“压制”和“强迫”学生学习更有意义。

4.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每个人都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和消极的负能量,教师应努力调动学生的正能量,关注学生,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关注每一名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公平性,体会到回答问题成功后的喜悦及成就感,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时保持饱满的热情,用一些小技巧,有目的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运用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於红中.现代教学设计精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

[2]邵清艳.教学设计技巧与艺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黄明辉.中学教师课堂教学技巧与方式[M].沈阳:白山出版社,2012.

[4]廖丽芳.教师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学习兴趣创新能力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