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背景的初中音乐教学策略研究
2020-08-16彭婧婧
彭婧婧
[摘 要]音乐是人类社会中最具普遍性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陶冶个人情操以及培养艺术涵养的重要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对于人才培养的需要,积极提倡音乐的教育要以全体学生为导向,以培养音乐的审美为核心,以在教育实践运用的过程中塑造学生的艺术涵养及人文价值为重要形式。基于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我国在音乐教学方面也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策略,不断加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应对时代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课程改革;音乐教学;情感发展;审美意识
依据音乐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音乐教学在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方面都面临着新的发展,要通过课程改革的形式和目标,在音乐学习中给学生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以及提升音乐涵养的恰当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讲解音乐的价值特点,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和赏析,从而奠定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和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
一、培养学生情感发展和体验艺术的能力
在音乐领域中,情感是主要部分,也是一个人形成音乐思维和提高审美能力的主要基础之一。在初中音乐教学改革过程中,音乐教师要积极重视和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情感,充分将学生的个人情感与音乐作品进行有效结合,然后利用自己的教学手法以及语言表情等与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情感互动。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才能积极感受音乐本身具有的震撼力以及感染力,才能使自己的潜意识情感与音乐融为一体。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音乐的艺术性在人人面前都是平等的,只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和谐、温馨及平等的课堂环境,才能有利于师生共同感受音乐本身的魅力。如果按照以往的模式进行音乐教学,学生就会在内心深处感受到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从而不能有效放松自己的情感與音乐共融。这也是初中音乐教学模式进行积极改革的基础性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参与,共同营造氛围。此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学生在音乐培养方面的创新思维激发,继而提升自己的音乐艺术修养。
2.创设丰富的音乐教学情境
事实充分证明,个人情感的抒发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之中,特别是在初中音乐教学的环境中,要想实现学生个人情感的释放,就要营造积极有利的环境。良好音乐情境的创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建立音乐情境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例如,可以积极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视频播放,或者在课堂上运用问题解答的模式,这些都可以使学生的个人情感得到积极有效发挥。比如,在聆听《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月光》和《死岛》等的时候,如果配上视频或者插图,既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音乐旋律带来的柔美画面,又可以感受到音乐家本人所赋予的情感。音乐情感的培养是学生建立和塑造音乐艺术修养的基础性途径,要予以积极培养和塑造。
3.提供自由式的音乐课堂
所谓自由式的课堂,不是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而是要给学生营造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的情感流露不受束缚,让学生积极阐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体会,鼓励学生积极按照自己的审美模式塑造音乐欣赏能力。通过自由式课堂的培养,通过学生的积极表达,有利于创造激发学生潜能和培养学生音乐艺术审美能力的自由空间。同时,自由式课堂的设立不仅局限于课堂气氛方面,还要积极体现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包括开放的内容、开放的手段、开放的过程和开放的评价。教师要积极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到课堂氛围和教学内容的发展上来。实践充分证明,轻松自由以及开放式的课堂模式,有利于学生音乐理解能力和情感塑造能力的提升。
4.采用积极有效的评价方式
在学生的音乐情感塑造以及艺术修养塑造过程中,音乐教师的发展性以及鼓励性评价方式会在学生的综合提升过程中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这种评价方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发掘出自己的爱好和独特的音乐评价方式,积极感受到艺术修养和人文修养建立带来的乐趣。另外一方面,音乐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也有利于师生之间和谐融洽关系的建立,为自由式课堂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音乐教师在进行发展性评价的过程中,要积极注意学生在塑造情感和建立艺术人文修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及时纠正。
对于初中音乐基于新课程体系下进行教学策略的研究,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有利构造。初中阶段不仅仅是针对音乐的发展而言,而且对学生整个接受教育的阶段都是极为关键的。如果进行积极有效的课程策略研究,就会为学生今后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在新课程体系的背景下做出积极有利的变革,进行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探索,让学生的培养以及发展能够顺应时代步伐。
二、关于音乐审美意识的建立分析
进行初中音乐教学策略分析,核心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艺术修养的形成,以适应未来综合发展的要求。除了在情感塑造方面进行积极培养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建立起属于自身发展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一名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对于音乐的鉴赏和艺术角度的分析,是培养学生艺术人文修养的关键性步骤。要使音乐成为学生素质提升和综合发展的重要工具,促使学生积极培养良好的艺术修养。与音乐情感塑造的方式一样,关于艺术审美能力的建立也需要采用积极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1.积极营造出有利于审美意识建立的意境
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善于打破以往传统教育过程中单调和枯燥的教学模式,变更手法,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视频及相应素材。音乐的形成以及其中包含的旋律和情感都是在特定背景和特定思想情感的模式下培养而成的,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让学生积极融入到音乐所包含的艺术环境之中,在特定的意境之下,学生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对音乐作品产生积极的审美意识。
2.塑造审美的内涵
音乐具有审美内涵,没有特定的公式和特定的要求,而是根据不同的性格和思维做出一种对音乐作品的艺术评价。初中音乐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过程中,不应对学生做出要求,也不应按照以往的培养模式禁锢学生的审美看法和鉴赏角度。音乐的审美应该说是一种情感的融入和结合,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音乐教师应让学生多聆听音乐,并且不断扩大音乐课程的教学范围。例如,聆听贝多芬的《月光曲》时,可以积极拓展思路,扩大审美的范围,利用课堂的其余时间带领学生聆听类似的音乐作品。通过尽可能多的音乐分析和融入,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继而掌握审美的内涵。
3.创造美的作品
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这一教学方法和策略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保护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对于音乐赏析的结果进行自我审美。在这一过程中,音乐教师起到的作用是积极引导,而不是将学生的审美意识限定在某一范围之内。
总之,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新课程体系所规定的方案策略积极实施,时刻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涵,以综合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为主要目标,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塑造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艺术潜能。同时,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积极创新和提升。时代的发展和对人才素质提升的需求,将会使我国未来的初中音乐教学获得良性建设和改革,更好地达到塑造学生艺术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莉萍.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科技信息,2015,(17).
[3]马兰.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J].甘肃教育,2017,(04).
(责任编辑 冯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