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数学教学富含生活情趣

2020-08-16朱其珠

黑河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

朱其珠

[摘 要]数学是一门起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将数学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培养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对小学生的核心要求之一,同时,将生活元素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基于此,近年来教育者逐渐开始重视和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融入生活元素,使数学教学富有生活情趣,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挖掘小学生数学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生活情趣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当前新实行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要从生活中发现和探索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知识认识生活并解决问题。因此,將生活元素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对小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大有裨益。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深入挖掘生活素材,并将其与抽象的数学知识相结合,增加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情趣。

一、巧用生活化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通常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需要教师进行不断地引导和激励。同时,数学知识体系和内容较为抽象枯燥,很多小学生对数学兴趣不高,抵触心理较强,数学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师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教师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导入可以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开端,而生活化的学习内容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且能激发他们参与学习和互动的热情,因此,教师要巧妙运用生活性的课堂导入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分数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个场景:你过生日时买了一个蛋糕,一家六口人一起吃,将蛋糕平均分成六份,每人所吃的部分占整个蛋糕的多少呢?通过生活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求知欲。另外,还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运用多媒体导入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周长和面积部分的内容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建设花园的动画场景,然后让学生考虑如果想把花园用栅栏围起来,需要多长的栅栏?如果想把整个花园铺上草坪,需要多大面积的草坪?这样可以顺理成章地导入周长和面积的知识,学生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较高。

二、应用生活化教学语言,降低理解难度

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性强的学科,其中的内容和知识点表达较为枯燥抽象,学生学习时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而小学生还处于具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及理解力较弱,教师在授课时如果平铺直叙,机械地按照教材的编排和表达方式进行授课,会使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困难,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都得不到提高。教学语言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核心要素之一,科学恰当的教学语言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内容变得简单明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小学生的认知体系中,他们接触最多的是生活化的场景和语言,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要重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出来,不断研究和创新教学语言的表达方式,降低小学生学习理解的难度,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基于此,教师在授课时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年龄、理解水平、知识基础等特点,科学选择生活化的教学语言。例如,在学习“克和千克”部分的内容时,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概念理解不清,教师可以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引导,“你们平时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或菜市场吗?买水果蔬菜的时候是不是都需要称一下,这时我们通常会说蔬菜水果有几斤,几斤是我们日常的说法,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克和千克。”然后导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三、创设生活化数学情境,引导主动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主动思考、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是其核心教学目标之一,对小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大有裨益。当前,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普遍不高,这与教学内容不够生动、教学场景单调枯燥不无关系,因此,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途径。数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重视生活元素的融入,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加入情境设计中,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可以大大提升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不断研究和创新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人民币章节的内容是学习的难点,他们对物品的价格认知不足,人民币的换算也存在较大困难,这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超市购物情境,选择水果、食品、文具等物品布置成购物台,教师在制定每种物品的价格时只写上数字,让学生填写单位,加深学生对元角分的认知,然后让学生进行买卖练习,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人民币的换算、加减等知识,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四、引入生活化数学事例,凸显数学价值

数学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数学教学往往只局限于教材,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仅仅停留在符号、计算、习题等方面,对数学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清,由此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不够重视,学习兴趣不高,影响了数学教学的质量。数学教学的内容大都来源于生活,与小学生的日常息息相关,因此,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的数学事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真实的生活事例相结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在生活实践中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可和热爱,改善数学教学的效果。例如,植树节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节日引入植树问题,如“在一个正方形场地的四周植树,要求场地每条边都要种18棵树,一共需要几课树苗?”,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又快又准确地计算出正确结果,然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如果没有数学知识和计算的辅助,则只能通过数数的方式得出所需树苗量,但是学习了乘法和重叠的知识后,通过列式18×4-4即可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正确结果,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因此,通过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事例可以很好地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五、挖掘生活化数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抽象推理能力的关键时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让小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数学知识和资源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对小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很有帮助。但是目前来看,很多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较为狭窄,仅仅以教材为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足。由于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因此,在開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并将其应用于教学中,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时,可以让小学生观察和寻找生活中的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等,选择一个或两个物体带到课堂,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各种立方体的特征,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直观有效,教学效果得到改善。

六、开展生活化数学实践,培养应用技能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数学知识,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国家建设,时时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因此,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基于这一教学目标,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数学的每个知识点都与学生生活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生活化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夯实基础,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例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了人民币知识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己带着钱去超市购物,让学生练习自己看物品价格,计算几件商品的总价,计算需要找回的零钱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人民币、价格及买卖会有更加直观的认识,计算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提升。通过生活化的数学实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爱和认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总之,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使数学教学富含生活情趣是当前数学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教育者要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元素的融入,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公布加.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07).

[2]杜庆忠.再谈如何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J].才智,2019,(07).

[3]夏长江.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

[4]叶建兰.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情趣的措施[J].新校园(中旬),2018,(04).

(责任编辑 陈始雨)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