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几点思考

2020-08-16徐艳

黑河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徐艳

[摘 要]在小學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应重视对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学生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和驾驭能力,更好地为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的一些现状分析,提出了注重课堂教学手段,扩充学生朗读时间,打好学生朗读基础的一些做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能力培养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还指出:“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学都要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笔者结合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及做法,谈一谈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一些体会。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1.朗读流于形式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盲目地在课堂上重视“花样“教学,虽然能够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去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可是有时缺少实效性。布置朗读任务,大多数都是匆匆忙忙完成,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完成读书任务,就进行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并没有把朗读落到实处。学生把文章读过来读过去,摇头晃脑,却多数只是流于形式,学生缺少朗读的兴趣与热情。

2.对朗读不够重视

有些教师为了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尤其是高年级的课文比较长,需要认真分析理解,所以在课上常常把讲解分析课文放在首位,忽略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只能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讲解,而不能很好地驾驭课文中的情感,从而无法体会到朗读带来的快乐。

3.晨午朗读形式单一

晨午读本来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一个契机,有些教师让学生齐读语文书中的课文。一段时间后,有些学生对朗读的内容和形式感到厌烦,缺少对朗读的热情,出现不认真朗读的现象。虽然教室里是书声琅琅,但是有的学生已经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了。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加强朗读的指导,要把朗读训练贯穿于各个学段甚至每一课的教学目标之中。因为小学生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注意力不爱集中,没有养成一定的自主阅读习惯,朗读能力的培养还有待于提高。

二、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做法

1.注重课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必须要长期培养、训练才能形成,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上多种形式进行训练,从而达到有效的培养。

(1)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平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过于简单,对学生的评价只停留在在表面,没有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朗读中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朗读时的评价语言,对学生从朗读的基础、朗读技巧、朗读节奏以及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等方面来进行评价,从而让学生更加明确朗读的重要性。

在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指导中,除了注重教师的评价语言,还应注重学生之间互相的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朗读课文时,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除了认真倾听,还可以在这名学生读完课文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又让全体学生都能够真正地参与进来,而不是在朗读时,只有几名学生成为参与者,大部分学生成为旁听者,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2)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图片和背景音乐,创设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其中。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播放课文的朗读视频,播放的时间不要太长,如果朗读的视频长,可以只播放课文的重点自然段。小学生对于多媒体十分喜欢,对于喜欢的事物就爱模仿,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3)教师范读,指导技巧。由于小学生知识面有局限性,对一些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难以理解和把握,要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很难办到的。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但让学生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很多。教师范读,就是要引领学生驾驭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模仿中掌握朗读技巧。教师在范读时,一定要把自己全身心地沉浸在文章之中,注意运用朗读技巧,声音抑扬顿挫,这样才能够深深地吸引住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在课堂指导学生朗读时的形式有很多,比如,指名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选段读、全班齐读、小组合作读、小组齐读、男女生赛读、师生读等多种形式,教师在课堂中注意朗读形式的运用,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2.扩充学生朗读时间,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就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那么,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里,就要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要减少“花样”教学的使用次数,给学生多一些的时间去朗读、去感悟、去思考,让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下充分体会到朗读的乐趣,进而使其对朗读产生兴趣。小学生的表现欲比较强,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可以利用班会时间, 在班里举办朗读竞赛,内容是选取课本上已经学过的几篇课文,制定评分标准,选出学生作为小评委打分,评出优秀的朗读小选手进行奖励,并有机会参加班级的“课前一分钟”展示活动。无论是作为参加的选手,还是评委,学生在准备、比赛、评价的过程中,学生的朗读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通过这种形式既能调动他们朗读课文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又能提高朗读的效果。还可利用晨、午读的时间去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晨读时带领学生读课本中的课文,午读时学生可以阅读自己的图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

3.打好学生朗读基础,形成良好朗读习惯

朗读要求能够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声音把文字有感情地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文章不同,所运用的情感也就不一样,学生要根据文章的不同,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情感,并恰当运用重读、停顿、语调和速度,这些,都离不开学生平时的训练,为提高朗读水平夯实基础。要把一篇文章朗读好,首先必须把文章中的字音、句子读正确,打好朗读的基础,平常就要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五不”,即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朗读时还要做到耳到。要求学生读书时要注意力集中,教师要注意有效指导,初读语速要慢一些,渐渐加快语速。还有的学生出现唱读的现象,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停顿、语速的问题,确定朗读语气,培养良好的语感。训练学生发音时要规范,标准,做到字正腔圆。长期坚持朗读训练,学生就能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大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是理智的理解,而且有深切的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便转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死去部分,通过前面课文的讲解,了解到小女孩的可怜,可是为什么小女孩死时嘴上带着微笑?让学生体会小女孩最后一次擦亮火柴,看到了十分疼爱自己的奶奶,想一想自己见到最想看见亲人的心情,就能够感受到“为什么小女孩死时嘴上带着微笑”。可是,小女孩却在大年夜冻死了,在讀这个部分的时候,学生能够自己把握情感,语气轻柔哀伤,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在平时注重学生朗读基础能力的训练,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就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一种提升。对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倾注全部的耐心、细心、爱心来静待花开,而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我相信,只要我们平时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一定会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清.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教育观察,2019,(07).

[2]张春惠.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新智慧,2016(11).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