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医5种模式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2020-08-15邓文杨云姣罗渝民吴继萍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治疗进展乳腺癌

邓文 杨云姣 罗渝民 吴继萍

摘要: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恶性肿瘤,西医综合治疗为其治疗模式。现代中医根据乳腺癌西医治疗方式及特点探索出防护治疗、加载治疗、巩固治疗、维持治疗、单纯中医药治疗等5种模式,精准切入综合治疗各环节,在防治毒副反应、减轻症状、改善患者体能状态等方面疗效突出。笔者将对乳腺癌基于“中医五种模式”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参与乳腺癌综合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五种模式;乳腺癌;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志码:R273 文章编号:1007-2349(2020)06-0082-04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因乳腺上皮组织癌变的恶性肿瘤,相比其他女性恶性肿瘤具有罹患率高、侵袭性强但疾病进展慢、自然存活时间长等特点[1]。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1月发表《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2]显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为乳腺癌,每年发病数约为30.4万,因乳腺癌死亡数达7万,位于女性肿瘤死亡原因第五位。由此可见中国乳腺癌防治工作形势严峻,如何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成为急需解决问题。乳腺癌西医治疗主要根据其病理类型、分子分型、分期、个体体能状况进行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3],但抗肿瘤治疗不良反应使不少患者不能耐受治疗或恐惧治疗而延迟甚至停止治疗计划,影响疗效。中医古代文献记载临床表现与乳腺癌类似疾病,如“乳石痈”“乳痞”“翻花石榴”“妒乳”“石奶”“奶岩”“乳核”等,其治法主要以扶正攻邪、调和冲任、疏肝行气散结等。现代中医根据乳腺癌治疗方式探究出以西医综合治疗为主导、中医药精准切入辅助治疗的新模式[1],现将乳腺癌的中医5种模式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中医药防护治疗

中医认为乳腺癌放化疗、手术等治疗手段常伴人体正气亏耗,其病机总以正气亏虚,余邪留滞,治以扶正为主,配合辨证攻邪治则,以达“正复邪去”之效。左军[4]以健脾利水、养血活血中药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比常规治疗明显改善了患者肿胀、疼痛、麻木、肩关节活动等症状。常燕等[5]运用茵陈蒿汤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降低乳腺癌术后化疗导致的肝损伤患者谷丙/谷草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优于单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具有较好的保肝作用。蒋红妹[6]在益气养血扶正祛邪方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随机观察试验中发现中药能改善化疗后患者的疲乏程度。祝利民[7]运用温经祛瘀蠲痹方(黄芪30 g,桂枝15 g,当归15 g,川芎15 g,生姜15 g,大枣9 g,红花9 g,地鳖虫9 g,透骨草30 g)联合甲钴胺治疗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相对于单纯服用甲钴胺组在改善中医症状积分、周围神经损伤、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具有更好效果。肖敏伟[8]运用健脾理气汤(人参10 g,炒白术15 g,茯苓15 g,陈皮6 g,姜半夏10 g,砂仁6 g,木香5 g,檳郎10 g,枳实10 g,乌药10 g,白蔻6 g,鸡内金15 g,炒麦芽15 g,甘草3 g等)联合常规止吐药物在缓解化疗所致呕吐、恶心等消化道反应比常规止吐药具有更高的疗效、安全性,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化疗计划。赵常国[9]运用加味潜阳封髓丹治疗化疗引起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试验显示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龙惠东[10]针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早期心肌损伤的临床观察中显示通脉四逆汤可降低应用蒽环类药物导致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董妍伶等[11]应用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进行互联网交叉检索2013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的Meta分析提出中医药可有效治疗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刘超[12]运用沙参麦冬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防治气阴两伤型放射性肺炎在改善肺功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裴俊文等[13]运用丹栀逍遥散合二仙汤(牡丹皮9 g,栀子 15 g,柴胡10 g,当归15 g,赤芍15 g,生白术30 g,茯苓30 g,仙茅15 g,淫羊藿15 g,知母15 g,盐黄柏15 g)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类更年期综合征,治疗组口服丹栀逍遥散合二仙汤,对照组口服谷维素片、维生素B6,接受治疗1月后疗组有效率高达90%,远高于对照组66.67%,而2组治疗前后E2、LH、FSH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现代中医辨治施治运用中医药防治抗乳腺癌综合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通过降低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为完成抗肿瘤治疗、治疗计划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抗癌信心等提供有力保障。

2 中医加载治疗

历代医家常运用攻毒散结、活血消癥类的中药治疗乳腺癌,现在药理研究也发现许多传统中药具有促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血管新生等效果[14]。不能耐受联合化疗疗法,而可接受单药化疗的中晚期患者,邪盛正虚是其主要病机,常用攻毒、活血、行气、散结类药物以攻邪,佐少量益气养血之药以扶正,以达祛邪不伤正之效,故中医药联合化疗同步使用可增强化疗效果。陈悦[15]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延长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明显优于单纯化疗治疗,且中医药早期干预、长期干预的患者获益更多。王海燕等[16]回顾性分析100例采用威麦宁胶囊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患者,总缓解率达80%(P<0.05),并且改善了乏力、纳差、自汗等中医症候。陈君君等[17]发现消癌平注射液可提高线粒体融合蛋白2基因表达,其联合紫杉醇可引起线粒体功能损伤、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可增强紫杉醇抗乳腺癌作用。

3 中医巩固治疗

部分患者术后无需辅助治疗或已完成辅助治疗[1],其病机主要为癌毒未尽,正气未复,中医巩固治疗序贯其后,以复元为主,兼以祛邪,以防癌毒复盛、正气更虚致肿瘤复发,填补了西医治疗空窗期,有效改善肿瘤预后。熊家青等[18]试验证实黄芪解毒汤可下调MCF-7细胞Jag1基因和CyclinD1蛋白表达,从而降低乳腺癌复发转移的风险,对患者生存产生积极影响。裴岩岩等[19]体外试验显示黄芪甲苷达到一定浓度可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抗凋亡蛋白与促凋亡蛋白调控的凋亡信号通路。刘淑德[20]运用黄芪抗癌汤干预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临床观察试验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73.17%,并且肺、肝、脑、骨转移等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张星等[21]运用内补黄芪汤(黄芪15 g,人参、赤芍、远志、川芎、当归、茯苓、麦冬各10 g,薏苡仁、天花粉各12 g,甘草6 g)联合胸腺五肽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比单用胸腺五肽更有效升高CD4+T细胞水平、CD4+/CD8+比例细胞及IL-2、IL-6等细胞因子水平,并促进Th1/Th2免疫向Th1漂移,有效改善了术后患者免疫力,并且内补黄芪汤益气活血化瘀作用可改善组织水肿,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4 中醫维持治疗

针对放化疗后疾病得到稳定患者,中医药以控制肿瘤增长,延缓疾病进展、延长下一周期放化疗时间[1],使癌毒与人体处于“病态平衡”状态,延缓疾病发展及传变,提高生存率,延长预期寿命。白东媛[22]通过中药治疗HR阴性乳腺癌的回顾性研究显示中药可改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药治疗疗程超过6个月后可成为改善预后的因素之一。徐姝丽等[23]运用消癌平联合希罗达在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中的临床研究显示治疗组(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希罗达)无进展生存时间达(8.01±1.29)个月,长于对照组(单用希罗达)的(7.26±1.30)个月(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孙学然等[24]运用“调肝补肾消积分期疗法”治疗一线化疗后疾病稳定的晚期乳腺癌有效改善了KPS评分、中医症候、免疫指标,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期。

5 单纯中医药治疗

对于不能耐受、不适合或不接受西医综合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单纯中药治疗成为西医对症治疗外最佳选择。已报道临床观察试验显示单纯中医药在控制肿瘤进展,缓解患者焦虑,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疗效[25-27]。张理卓[28]运用加味阳和汤(熟地35 g,狗脊20 g,骨碎补20 g,鹿角胶20 g,川断15 g,麻黄12 g,肉桂12 g,乳香10 g,没药10 g,炮姜10 g,生甘草10 g,白芥子10 g)联合唑来膦酸相比单用唑来膦酸更有效改善骨转移灶,提高疗效。杨萍[29]运用加味补中益气汤有效提高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睡眠质量、身体状况,且安全性高。胡贤达等[30]发现冬虫夏草及其活性成分具有调节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的作用,对多种肿瘤有抑制作用。

6 小结

综上,许多临床随机试验及临床运用证实中医药联合西医治疗手段或单纯中医治疗治疗乳腺癌有良好疗效,使许多患者获益。中医药辅助治疗乳腺癌已逐渐被国内临床医生接受和认可,成为综合治疗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内治5种模式以西医综合治疗各阶段为嵌入点,结合中医辨证施治优势,构成更完整、更准确的治疗模式,对防治抗肿瘤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具有积极意义,对促进患者抗肿瘤治疗后体质恢复,降低复发、转移,提高生存质量等都有重要临床应用与普及意义。但总体来说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多中心、大样本临床随机试验少,大多文献报道仅为小样本临床观察试验和医案个例,同时因中医辨治施治特色目前缺乏标准症候和统一疗效评价。如何探究中药复方制剂抗肿瘤作用机制及通过循证医学证据得出科学的、真实的、系统的、可重复的结果,为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提供可靠的高等级强度证据。这些都是现面临的挑战,也是深入研究的必然。

参考文献:

[1]林洪生.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郑荣寿,孙可欣,张思维,等.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19,41(1):19-28.

[3]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J/OL].中国癌症杂志,2019(8):609-680[2019-10-21].https://doi.org/10.19401/j.cnki.1007-3639.2019.08.009.

[4]左军.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75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8):330-331.

[5]常燕,韩建军,崔胜利,等.茵陈蒿汤对乳腺癌术后化疗导致的肝损伤患者ALT、AST及TBIL的影响[J].天津药学,2019,31(5):64-65.

[6]蒋红妹.益气养血扶正祛邪方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6):149-151+154.

[7]祝利民,毛竹君,姚琼,等.温经祛瘀蠲痹方联合甲钴胺对化学治疗药物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39(7):778-782.

[8]肖敏伟,徐聂.健脾理气汤对围化疗期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22):142-145.

[9]赵常国,陈艳林,吴生元,等.吴生元经验方加味潜阳封髓丹治疗放化疗后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7,35(5):180-182.

[10]龙惠东,林云恩,梁仕香,等.通脉四逆汤加减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早期心肌损伤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5):126-130.

[11]董妍伶,孙贻安,耿文倩,等.中医药对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疗效的Meta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8,45(11):2255-2257.

[12]刘超,王玉梅.创新组方“沙参麦冬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防治气阴两伤型放射性肺炎45例[J].环球中医药,2019,12(6):893-896.

[13]裴俊文,孙太振.丹栀逍遥散合二仙汤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类更年期综合征[J].中医学报,2019,34(9):1973-1976.

[14]汪选斌,李洪亮,李明伦,等.基于肿瘤特征的抗肿瘤中药药理学机制探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21(1):25-32.

[15]陈悦.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16]王海燕,权毅.威麦宁胶囊联合卡培他滨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辽宁中医志,2017,44(12):2588-2590.

[17]陈君君,杨姣,石美智,等.消癌平注射液联合紫杉醇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刊,2019,37(2):296-300+523-525.

[18]熊家青,吴世婷,李逵,等.黄芪解毒汤对乳腺癌细胞Jag1基因和CyclinD1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2):145-149.

[19]裴岩岩,李雅,闫春生,等.黄芪甲苷通过Bax/Bcl-2/Caspase-3信号通路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9,30(9):1077-1082.

[20]刘淑德,苏冬梅,刘伟杰.黄芪抗癌汤干预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临床效果觀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0):52-53.

[21]张星,金山,张喜平,等.内补黄芪汤联合胸腺五肽对改良根治术后乳腺癌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9,23(2):372-375.

[22]白东媛.中药治疗HR阴性乳腺癌生存情况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23]徐姝丽,姚红莹,祝晓蕾.消癌平联合希罗达在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9):132-134.

[24]孙学然,杨克,吕玲玲,等.调肝补肾消积分期疗法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J].世界中医药,2019,14(1):115-121.

[25]Li Jie,Rong Min-Hua,Dang Yi-Wu,et al.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 profile and relevant pathway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inobufotalin on MCF7 breast cancer cells[J].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2019,19(5).

[26]Zhu Z Y,Xue J X,Yu L X,et al.Reducing postsurgical exudate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by using San Huang decoction to ameliorate inflammatory status:a prospective clinical trial[J].Current oncology(Toronto,Ont.),2018,25(6).

[27]Nan Peng,Mingwei Yu,Guowang Yang,et al.Effects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Yi Shen Jian Gu granules on aromatase inhibitor-associated musculoskeletal symptoms:A randomized,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The Breast,2018,37.

[28]张理卓.加味阳和汤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7):158-159.

[29]杨萍.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9.

[30]胡贤达,黄雪,王彪,等.冬虫夏草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5,38(4):448-452.

(收稿日期:2020-03-16)

猜你喜欢

治疗进展乳腺癌
不开刀治疗乳腺癌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男性也应注意乳腺癌
无创呼吸机治疗冠心病致急性心力衰竭的研究
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治疗进展研究
CRRT在脓毒血症患者中的治疗进展
太干净的女性易患乳腺癌
剖宫产术后切口憩室治疗进展
急性重症胰腺炎肝损害的机制与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