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党媒公众号的新闻写作策略

2020-08-15彭园园

新闻世界 2020年8期
关键词:语言风格

彭园园

【摘    要】近年来,各地党媒与时俱进,加速推进媒体融合转型发展。本文以安徽日报微信公众号部分文章为研究对象,从题材选择、语言风格、表现形式三个方面深入探讨融媒体时代如何把握党媒微信公众号新闻的写作技巧,明确“党媒姓党”和“三贴近”的基本原则,打造“网言网语”和“大白话”的语言风格。党媒记者唯有树立融合思维和合作意识,才能不断提升融媒体新闻写作能力。

【关键词】党媒公众号;语言风格;表达形式

为适应时代需求,各级党媒与时俱进,加速推进媒体融合转型发展。制作网页,注册微博,搭建客户端早已是明日黄花,微信公众号的兴起距今亦有八年之久。经历过标题党、假新闻的混乱时期,人们愈发清醒地认识到新闻资讯最终还是要以内容为王。但在融媒体时代,内容与形式往往是一体的,微信公众号中的“爆款”从来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也不是粗糙的文图拼接,而是文字、图片、视频等的有机融合。近年来,安徽日报加快推进融合发展,形成了“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传播”的传播格局,其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笔者以安徽日报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从题材选择、语言风格和表达形式三个方面分析党媒微信公众号的新闻写作策略。

一、精准把握题材选择

新闻报道不能有闻必录。在微信公众号运营中,推送次数过多反而会影响传播效果,故而编辑会筛选符合微信公众号特性和要求的文章。那么记者在写稿时,也应对题材有所选择。

(一)坚持“党媒姓党”

党媒党刊,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担负着传播党的声音、传递党的主张之重要职能,是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和重要手段,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所以记者在选择题材时,务必把政治站位摆在第一位,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以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同时,随着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的意愿和程度越来越高,对政治局势、经济形势、发展趋势越来越关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党媒在讲究时效性的新媒体时代拥有着先天优势。

2020年7月8日,安徽日报微信公众号推文《有一个人,跟您一样关心高考》,标题虽落在高考上,但内容却着墨于歙县考生因洪灾无法正常参加高考的情况下,省委书记赶赴现场查看灾情和考点,调度指挥高考工作的最新讯息。推文第一时间将全国人民关注的灾情、考情以及安徽省委工作部署公之于众。2020年6月28日,商合杭高铁全线通车,当天早上安徽日报微信公众号推出《商合杭!商合杭!商合杭!》,内容包含运营期内每日开行列车时刻表、途径站点位置及地方特色,极快的发布速度正得益于党媒拥有的资源优势,该文获得近2万浏览量。

(二)做到“三贴近”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中央对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新闻内容就是要贴近人们的生活,符合读者的信息需求和阅读习惯,引发读者共鸣,才能形成有效传播,因此,在新媒体的语境下,“三贴近”原则更加适用。在微信公众号有限的推送额度下,切不可贪大求全、包罗万象,而是应以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培养敏锐的新闻嗅觉,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题材和内容第一时间摆在首页。

高考,可以说是最受关注的教育类话题。2020年,受疫情影响,高考延迟一个月,关注度倍增。围绕高考,安徽日报微信公众号先后推出《考场空调,装得咋样了?》《高考高考!这些数据你必须知道》《这里是高考评卷现场》《速看!高考志愿这样填》等多篇文章,均取得不错的浏览量,究其原因,还是这些文章披露了有关高考的相当重要的信息点,成为高考学生家长关注的焦点。同样,《杨絮又至,何以解忧?》一文,通过走访林业部门、有关专家,及时回应了5月份群众最为关注的杨絮问题,获得了众多点赞。

二、灵活轉变语言风格

传统纸媒讲究规范用语,要求语言简短、精确、客观、通俗,而新媒体语言主要特点之一是灵活生动,深入浅出。在这方面,记者可以通过巧用“网言网语”和活用“大白话”等方式来打造恰当的语言风格,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阅读习惯。

(一)巧用“网言网语”

流行语是一段时期内具有特定意义和丰富内蕴的词语。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前卫、时尚、新潮的思想,承载着热点社会现象和问题。在新闻语言中加入流行语,可以直击读者内心,令人会心一笑,获得读者的认同感,同时,其具备的特定意义也能帮助读者高效获取新闻要点。但使用流行语要注意筛除糟粕、不雅的词汇,并且要避免过度使用,以免效果适得其反。

时政内容和其他内容相比本身就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和轻松感,所以要在标题上下功夫,增加受众的点击率,让内容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播。《“城管”配“律师”,这对CP会产生怎样的火花?》一文中,“CP”是英文coupling的缩写,本是指有恋爱关系的同人配对,现流行于动漫影视剧、娱乐圈中。城管和律师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代表着执法和辩护,一武一文,有一定的对立关系,但文章通过引用“CP”概念,营造出“相爱相杀”的情境,更加传神地表达出律师参加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新变化。《来来来,皖小妹直播带货了!今天卖的是……》中的“买它!买它!买它!”“不明觉厉”“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充分利用社会热点——直播购物和热点人物李佳琦的标志性话语,为安徽创新馆“打call”,引起众多读者兴趣。

(二)活用“大白话”

新媒体时代,阅读呈现快速化、碎片化的趋势。党报语言体系中严肃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显然不适合套用在微信公众号文章中,受众更乐于看到浅白、轻松,贴近自己日常生活的语言,这就要撰稿者多用“大白话”。使用“大白话”,一方面能将严肃主题合理的轻松化表达,更贴近读者需求;另一方面,“大白话”在一定程度上会消解阅读中产生的疲惫感,达到不错的传播效果。

《两块多?当时我就震惊了……》 以第一人称视角,仿佛与读者面对面聊天,用调侃的语言告诉读者,当人们以小麦便宜为常时,安徽现代农业用事实说明什么是“麦中茅台”。笔者参与撰稿的《报告,我要替理工男安徽说两句》,篇幅虽长,且涉及面广,但借用网络上诸多网友精彩评论、新闻标题,通过平实简单的语言生动展现了人们身边可感可察的真实抗疫场景。

三、善于丰富表现形式

海量的信息和人们有限的接收精力形成了矛盾,所以,人们要求信息表达必须高效、易获取。融媒体时代,新闻的表现形式得到极大丰富,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有机融合,引领着人们的阅读理念和阅读习惯发生转变,帮助人们更快地把握新闻核心。那么如何提高各类表现形式的运用能力呢?

(一)培养融合思维,养成获取具有新闻点的可视化素材的习惯

丰富表现形式的第一步就是要迈出“舒适区”,逐步培养融合思维,在新闻事件采访的过程中主动发掘可视化的新闻点。其次,智能技术的更迭,不断降低拍摄、录制和储存的门槛,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等设备即可随时随地获取新闻素材。同时,还要不断强化新闻整体构思能力,學会如何将文字、视频、图片乃至动图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合理的框架。

展现乡村休闲游景点,往常的思维是利用图片展现美丽风景,但《到村里,还能这样嗨?》一文除了大量的图片,还有视频展现,并且视频着重点不在美景,而在于农民炒茶时,柴火的爆裂声以及茶叶和铁锅碰撞出的沙沙声,充分展现了乡村休闲游的主题。这是源于笔者在走访巢湖、潜山、岳西三地调研的过程中,紧扣主题,一边通过采访获取文字素材,一边用手机记录下了各地乡村休闲游景点的整体环境和体验项目,为文章的多元素立体呈现奠定了基础。

(二)树立合作意识,提升后期制作的统筹协调能力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融媒体时代的记者要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要“提笔能写、对镜能讲、举机能拍”。但笔者以为,“多能”的范围是有限的,多媒体技术在不断发展,专业的事应交给专业的人来干。党媒记者常年行走一线,其优势是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敏锐的新闻嗅觉,从前方带回图片和视频等素材,最终还是需要技术人员做后期处理。现在的微信公众号新闻制作更像工业电影,需要监制、策划、编辑、后期技术等一系列人员参与,各有分工。这就需要身为主创者的记者不断提升素材整合的驾驭能力以及后期制作的协调能力,精准表达新闻主题,主动沟通各方人员,实现合作共赢。

《最新!想在安徽乡下盖小院?一张图看懂如何申领“一块地”》,全文仅一张图,内容为最新农村宅基地申报政策,因政策涉及内容多,记者将文字化整为零、提炼重点,与制图人员合作,制成图片,清晰明了地讲述申请宅基地的申领条件、程序及注意事项,该文获得超2万次浏览量。

结语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新闻传播媒介不断发展变化,但无论身处何种时代,优质的内容依然是新闻的核心,记者所要做的,就是成为一名优质的内容供应者,在此基础上,把新闻讲得更好,让新闻传播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李敏.新闻语言中运用流行语的原因及策略[J].青年记者,2015(35):43-44.

[2]卢天琴.微信时代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的新闻传播价值[J].新闻研究导刊,2015(15):02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社)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转变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点
语用表达本位的实践思考
浅析新闻类节目的语言风格特点
艺术语言学视角下方言节目分析
谈谈电视新闻语言口语通俗化的风格特点
电视购物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分析
论姜夔词语言的风格及特征
基于语用学和文体学双重视角下的《傲慢与偏见》语言风格探析
《哥儿》作品赏读分析
老舍《茶馆》的语言风格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