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胃疡胶囊联合胃苏颗粒对慢性胃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0-08-15郭振科刘宇虎钟灿新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14期
关键词:胃动素胃泌素胃炎

郭振科 刘宇虎 钟灿新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东东莞 523000

慢性胃炎是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 炎性病变,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常见的有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以往临床上以保护胃黏膜,稳定胃酸,增加胃动力为治疗原则,常用三联疗法进行治疗,但是由于药物代谢较快,疗效不持久,从而使得治疗效果下降[3]。然而,中医认为[4],慢性胃炎是由于因脾失健运、肝气郁结造成的。同时胃苏颗粒由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槟榔、鸡内金组成的中药方剂,具有理气消胀,和胃止痛的作用[5];安胃疡胶囊是一种胶囊剂,具有补中益气,解毒生肌的作用[6]。本研究为了探讨安胃疡胶囊联合胃苏颗粒对慢性胃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3例。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诊断标准[7],并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患者;(2)确诊为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3)知情本研究相关事宜,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胃肠道手术史者;(2)精神障碍、意识障碍者;(3)伴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者;(4)对本研究用药物有过敏史者。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常 规 组43例,男26例,女17例;年 龄25~66岁,平均(45.4±10.6)岁;病程1~10年,平均(5.62±1.63)年。观察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25~67岁,平均(45.4±10.6)岁;病程1~11年,平均(5.66±1.6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口服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H20046379,规格:20mg×7s)20mg/次,2次/d;替硝唑片(济南利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H20044946,规格:0.5g×8s)1g/次,2次 /d;阿莫西林(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H44021518,规格:0.25g×50s)0.5g/次,2次/d进行治疗,共治疗14d。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安胃疡胶囊(惠州市九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Z10970059,规格:0.2g×12s×2板)0.4g/次,4次/d ;胃苏颗粒(江苏龙凤堂中药有限公司,Z10950007,规格:5g×3袋)1袋/次,3次/d 进行治疗,共治疗14d。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8]: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无活动性炎症,慢性炎症显著好转判定为痊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75%以上,慢性炎症好转判定为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胃镜检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50%~75%,慢性炎症减轻判定为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胃镜检查黏膜病变范围和慢性炎症状况与治疗前相差不大或恶化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Hp根除情况:利用快速尿素酶法测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p数目,治疗后Hp数目达到正常值为完全清除;相比治疗前,患者Hp数目明显减少,未达正常值判定为减少;与治疗前Hp数目相近或增多判定为无效。其中Hp根除率=完全清除例数/总例数×100%。

(3)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抽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静脉血,离心取血浆,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测试胃泌素、胃动素水平。

(4)炎性因子水平:抽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静脉血,离心取血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试白介素-32(IL-32)、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利用硝酸还原法测试一氧化氮(NO)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以(± s)和[n(%)]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6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Hp根除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比较(x ± s,pg/mL)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x ± s)

2.2 两组Hp根除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Hp根除率为81.4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5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IL-32、EGF、TGF-β1、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32、EGF、TGF-β1水平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常规组;NO水平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居各种胃病发病率的首位[9]。研究表明[10],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且多数慢性胃炎患者可通过药物干预逆转。目前临床上常用西药三联法进行治疗,其中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能够作用于患者胃部黏膜壁,降低胃酸分泌,抑制炎症反应;替硝唑片对原虫及厌氧菌有较高活性;阿莫西林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三者联用在阻断患者胃酸分泌的同时进行抗菌消炎[11]。但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12],西药治疗慢性胃炎疗效不佳,易反复。

然而,中医认为[13],慢性胃炎属于“胃痞”“呕吐”“泛酸”“胃脘痛”的范畴,是由于肝郁气滞所致。同时胃苏颗粒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理气通降、和胃、消胀止痛的作用[14];安胃疡胶囊主要成分是甘草黄酮,具有补中益气,解毒生肌的作用[15]。故本文应用安胃疡胶囊联合胃苏颗粒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6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Hp根除率为81.4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5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三联疗法起抗菌消炎的作用,安胃疡胶囊联合胃苏颗粒抑制胃酸分泌,抗Hp感染,促进胃黏膜微循环、修护损伤胃黏膜,从而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根除Hp。

另外,胃泌素是一种胃肠激素,能够抑制胃酸分泌;胃动素是一种肽类激素,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和胃蛋白酶分泌,并且有研究报道[16],Hp根除可以降低胃动素水平。同时胃苏颗粒能够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酶活力,保护胃黏膜损伤,促进胃肠蠕动;安胃疡胶囊具有抑制胃酸分泌,抗Hp感染,促进胃黏膜微循环、修护损伤胃黏膜的作用。故本次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L-32参与慢性胃炎的发展,与胃黏膜组织萎缩由密切的关系;TGF-β1是一种细胞生长调节蛋白,参与胃黏膜组织损伤和修复;EGF与胃黏膜细胞分化、癌变由密切的关系;NO能够降低胃黏膜氧化应激损伤,促进胃黏膜微循环,维持胃黏膜细胞的完整性[17-18]。故慢性胃炎患者治疗前IL-32、EGF、TGF-β1水平较高,NO较低。经安胃疡胶囊联合胃苏颗粒、三联疗法治疗后,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微循环、保护胃黏膜损伤、修护损伤胃黏膜,从而使得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IL-32、EGF、TGF-β1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NO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应用安胃疡胶囊联合胃苏颗粒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明显提高Hp根除率,降低胃泌素、胃动素水平,调控炎性因子水平,值得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胃动素胃泌素胃炎
中药治疗猪慢性胃炎病的研究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如何通过胃泌素G17检查结果判断疾病
脑干出血后胃泌素升高导致应激性溃疡的相关研究
离断胃迷走神经对门静脉高压胃病大鼠胃泌素水平的影响
胃泌素-17 无创检测胃部疾病
降逆理气汤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慢性肾衰竭与血浆胃泌素胃动素的相关性分析
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