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

2020-08-14鲁晓丽

考试与评价 2020年7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鲁晓丽

【摘 要】 初中的数学知识在简单的计算知识的基础上延伸了更多不同的数学知识,计算变成了极其基础的内容,初中生不仅要准确的计算好题目中的过程还要在完成计算后进行下一步推导论证思考出不同原理的解答步骤,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机能力能更好的促进学生进行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计算能力  培养策略

初中数学中的函数内容、方程内容都需要考验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也是决定学生数学成绩的成败能力。教育行业目前越来越强调基础教学,计算能力也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由于基础技能的培养难度较大,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从下手,教师需要反省自己在教学时采用教学方法的问题,也需要考虑学生在学习时存在的问题,才能优化教学,让学生打好坚实的计算基础。

一、创新计算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计算兴趣

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创新计算教学的模式,尊重学生在数学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将课程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在主动探索过程中逐步提升其计算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重发挥引导作用,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并对数学题目进行自主计算,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为学生营造活跃、輕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比如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教学法、小组学习法、探究教学法等模式,开展计算教学,促使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看到计算题目,并从自我认识层面尝试多种计算方法,逐步提升其计算能力。数学教师在题目讲解中,避免直接告诉学生讲解方法,可以先为学生列出一个题目,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对题目进行解答,教师在其中发挥引导作用即可。比如教师可以列出题目:在x+y=1的时候,x2+y2+2xy=?学生看到这一题目大多会通过公式(x+y)2这一公式进行代入计算,在学生用这一方法计算出结果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此时就会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计算兴趣,积极思考题目计算的多种方法,在学生有不同计算方法的时候,让其将解题思路和过程写到黑板上,其他学生也会受到鼓舞和启发,促使学生逐步提升计算学习的兴趣,进而有效提升计算能力。

二、重视归纳总结,提升学生分析总结能力

初中所有的数学教材以及资料,都会先在计算前安排好例题和解析,很多学生不重视例题的学习,其实它是在进行新一轮知识的学习时应该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在吸收新的知识之前,一定要先将之前的知识消化好,打好基础,接着做例题,弄不懂时要仔细研看解析,最后再独自去试做新题型。需要注意的就是,在进行例题教学时,教师应该采取先做后看的方式,也就是先让学生自己做,做完之后再去对比答案,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不会被一种方法所束缚,拥有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重复的训练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在做题中出现的一般规律总结出来,或者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评价和补充,最后让他们一起做出总结。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好今天所学的知识,就连以前的、今后的知识,也都进行了复习和预习。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学生自主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能力,综合能力水平得到相对提高。

三、培养检验意识,避免数学计算错误

为了加大学生写题的正确率,写完作业后的检验工序也十分重要。教师在批改学生的平时作业和考试测验的时候会发现有学生回答的答题步骤是正确的,思路也是正确的,可往往因为粗心,得到的答案是错误的,而导致粗心丢分的情况出现。同时,也会有学生在解答时,在题目的中间计算出现了计算错误,而导致下面的步骤连环出错的情况,造成了大面积的失分,这些都是因为学生计算粗心而且做完不检验的所以产生的结果。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检验意识,最好养成写完必验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在写完答案时自查错误,及时改正错误。

例如,教师在教授“整式的乘法”这一内容时,这一章节的内容出现了单项式和多项式,其中同底数幂和未知数字母会使学生在计算时出现知识概念不清、计算混淆。当学生遇到稍微长的整式乘除的计算时往往会有加错、乘错、看错的情况,此时,检验就显得十分重要。学生不是不明白这一章节的知识点,只是在运算上容易犯下一些低级错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要在讲解时以身作则,每讲完一道题就检验一道题,让学生学会去检验。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检验的方法,比如先看幂的乘方是否算对,再看底数是否计算正确,看计算的过程是否有出错,通过检验确定好最终答案。

四、培养良好计算习惯,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我们知道,学生大多数时候不是不会计算,而是在计算中不是抄错数字了,就是背错乘法口诀了,要么是小数点点错了等等。这些虽然都是一些极小的错误,但却经常出现。这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粗心”,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学生在日常的计算训练上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在真正考试的时候,不知不觉犯错误,在这一问题的解决上,要求教师在日常的计算训练上着重于教给学生计算的方法和守则,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给学生错误的计算习惯做一个引导,让他们按照好的计算习惯进行计算。举个例子,有一些较为难的计算题目,要根据计算法则的规律进行计算,比如在解X方程的式子2(2X-1)+2X=18的时候,要注意运算法则的规律,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首先要拆括号,将2(2X-1)拆成4X-2,然后再算加减,将等式左边的式子化简成6X-2=18,再进行等号两边的转换。另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检查习惯。只要学生能够对所做的数学题目进行扎实、细致的检查,有些计算错误还是完全可以发现并改正的。

总之,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重点项目,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不断精进个人的教学手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基础教学的内容。总之,培养计算能力本身是比较艰巨的工作,教师需要保持充足的耐心和教学热情,才能令学生掌握基础技能,也有利于学生最终形成缜密的数学思维,促进其数学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