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2020-08-14谭淑兰

考试与评价 2020年7期
关键词:估算意识估算教学数感

谭淑兰

【摘 要】 精确计算离不开估算,估算能力是计算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估算意识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计算能力的形成,甚至影响数学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应重视并加强估算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引导学生形成估算习惯,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估算意识  估算教学  数感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课程目标是这样规定的:第一學段数学思考——能够在对运算结果估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第二学段数学思考——初步形成数感。从新课程标准的描述可以看出,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数感。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估算是对数与数量的体验和感悟,是对运算过程的加工改造和对运算结果的预测估计的过程。可以说,估算过程中蕴含着复杂的思维活动,估算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注重估算的数学思想,并从数学思想出发,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师要通过估算教学,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体会估算的作用,从被动估算过渡到自觉估算、自主估算,从而增强应用能力与反思意识,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结合生活实际,培养估算意识

估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要尽可能地“首顾大略,欲算先估”,运用估算粗略地解决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增强估算意识。比如,妈妈带钱去超市,要买洗衣液(每瓶9元)、牙膏(每盒8元)、洗发水(每瓶27元)、大米(每袋50元)各一件,带100元够吗?通过类似的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和理解:1. 对于生活中“够不够”“能不能”的问题,往往只要“抓大放小”,粗略估计即可;2. 和精确计算一样,估算也是一种计算方式,也是有根据的;3. 估算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作用很大。以往的估算教学,往往在专项安排的估算课上,通过操练大量的习题完成,主要是传授估算知识和训练估算技能。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指令亦步亦趋地进行估算,至于“什么时候要估算”“为什么要用估算来解决问题”等往往被忽视。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重视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中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渗透估算思想,让学生形成估算意识。

二、指导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估算是积极展开数学思考的过程。小学阶段的估算主要是围绕着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来进行的,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及策略,追求估算方法的灵活性和策略多样性。

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估算的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估算经验,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估算,引导学生探索估算方法。比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让学生测量发现教室一块黑板的面积大约是2平方米,进而让学生估计教室地面的面积有多大。有的学生自觉地想到,教室地面大约有25块黑板那么大,因此大约是50平方米。在计算结束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照生活经验来检验估计结果是否合理。在学生估算之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的估算结果,在交流与比较中,使学生了解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促进对估算方法的比较和优化。

在日常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把计算和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理解为什么要计算,什么时候要用到估算,将估算作为解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还要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大约、大概、差不多”等词语的意思,这有助于学生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如凑整估算、依据生活经验估算、根据运算性质估算、根据位数估算、根据尾数估算等等。

三、结合解决问题,培养估算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大多数学生只知道根据题目的要求,采用近似凑整的策略进行估算。如果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要求估算,他们则往往习惯于选择精确计算。可见,学生缺少的不是估算方法,而是估算习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当学生形成了估算习惯,就不会出现只有见到“大约”才估算的现象,在计算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就会灵活地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首先,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事先估计的习惯。提倡学生面临某种活动时,要求先对有关活动结果做出粗略的初步估计,以考量此事是否可行,或者做此事有无必要,然后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何行动。如估计完成作业需要多少时间,外出游览时估算花费等等,增强学生对某种活动的计划意识;其次,教师要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实际价值。在学生进行计算前,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结合问题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估算的方法,多问得数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在计算前估算,知道得数的大致范围;计算后,问一问计算结果是否符合估算范围,是否符合生活实际等。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逐渐尝到估算的“甜头”,从而将估算逐渐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再次,教师要适当增加估算训练的机会。当学生形成估算意识、掌握估算方法之后,需要教师不断创造练习的机会,以促进其估算习惯的养成。在现行教材中,虽然要求估算的题目比以前多了,但估算不能仅限于教材要求的几道题目。教师的做法应该是,对教材上大部分的计算都要求学生先估后算,把估算作为精确计算的必经过程,用估算对精确计算加以比较、核算;最后,教师要灵活采取估算的评价策略。学生面对同一问题,采取的估算策略不尽相同,教师不能简单地用“哪种估算结果更精确”或“哪种估算方法更简单”的单一要求作为评价的标准,应该更为关注估算过程是否合情合理;判断推理是否合乎逻辑,有条有理。要鼓励学生积极解释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看法,不要轻易地用一两句话就否定学生的思考方法。

总之,加强估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学生估算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改善教法,使估算方法、技能和谐统一,把估算教学和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数感的形成与发展、积极情感态度的形成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王崔英姿.估算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64.

[3] 杜良珍.小学数学估算意识的培养方法分析[J].名师在线,2018(32):41-42.

猜你喜欢

估算意识估算教学数感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探析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困惑及优化策略
新课标下数学估算教学探究
培养估算意识,发展学生数感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对小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