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学习质量中的作用研究

2020-08-14林清

考试与评价 2020年7期
关键词:学习质量思维导图初中数学

林清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数学学习质量进行分析与研究,以实现初中数学高质量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思维导图  学习质量

初中数学知识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是提升数学能力的关键性课程。在以往教学模式下,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由教师在教授知识内容,而学生则处于“听讲”式的被动学习状态,这也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常会感到知识内容难以充分吸收,个别难点重点理解不透彻、不全面,而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弥补此方面的不足,解决一些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弊端。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学习质量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成效

数学因其复杂的逻辑、晦涩的定义、繁多的公式使之成为难以引起学生兴趣的学科之一,要想提升初中数学的学习质量,首先要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足够的兴趣。思维导图可以将数学中抽象的理论、分散的重点归纳起来,以清晰的图文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降低数学的学习难度,学生也因此不再对数学产生畏难心理,学习兴趣相对提升。思维导图的使用使学生对于各重点、难点的掌握也不再依靠死记硬背,而是进行理解性的记忆,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促进学习质量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幂的运算》时,这一章的难点在于对众多运算法则的掌握,如果采取机械记忆则很容易造成记错、混淆的情况,思维导图可以将各法则加以区分,学生掌握了各法则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混淆情况将得到有效改善。

(二)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学习数学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但是一些教师在传统“应试”思想的影响下,让学习成为应付考试的工具,在日常进行解题训练时也只篩选与中考试题相类似的题型,学生在此教学模式下学习,其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逐渐被弱化,学生的思路被固定化,无法对知识进行延伸性的思考。运用思维导图,可将某知识点进行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思路及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以《圆中的计算问题》为例,通过创设思维导图可将圆面积的计算延伸出不同的方法,形成知识的扩展。

(三)重塑数学知识结构

当前教育模式的转变让学生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存在,“自主学习”越发受到重视和提倡。思维导图将教材内容进行拆分、整合,对初中阶段的全部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并重新归纳总结,形成提纲式知识架构,帮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对初中数学的全部内容一目了然,引导学生掌握对数学知识学习的主动权,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将起到促进和帮助的作用,让学生不再被动地接收知识,不再毫无方向性地进行复习。例如对代数式的复习,思维导图可将整式、分式、二次根式归纳到代数式整体中,并按概念、运算法则、规律等方面加以区别和联系,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代数式。

二、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

(一)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概括全面、条理清晰的特点让其成为非常有效的预习方式,教师在学生掌握思维导图创设思路、要点及方法后,可鼓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数学章节内容的预习。考虑到学生在起初时可能对思维导图的认识还存在一定偏差,对思维导图的创设也可能会因未抓住重点而出现错误等问题,教师应在学生学习思维导图创设方法的最初阶段给予指导,总结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并在课堂上进行分析。

例如《相交线与平行线》,学生可将此章分为两个分支,即平行线和相交线,并将对顶角、垂线、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等要点罗列其中,对如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知识点加以区分,最终形成此章节的思维导图,完成预习任务。

(二)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具有可延展的特点,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扩展,在每章节的教学之初,将所含知识点一一罗列,形成主线提纲,之后在教学讲解的过程中逐步将知识内容丰富、填充进导图中,在教学结束时完成导图的创设,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消化与吸收的程度,帮助学生加快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此外,教师还应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的解题思维进行有效培养,学会解题方法只能完成某一类型题的解答,而学会解题思维则会让学生拥有“举一反三”的解题技能。

以《有理数》为例,先创设有理数的总体框架,分成三个主要分支,即分类(整数和分数)、工具(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法则(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再将各知识内容随着教学的深入逐步填充进导图中,最终形成完整的有理数思维导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解题思维,以应对题型的转化与切换。

(三)在复习总结中的应用

复习是对初中阶段所学内容的回顾与总结,也是能否取得较好数学成绩的关键。因此构建清晰的脉络思路和有条理地归纳总结对于初中数学的复习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数学所含内容丰富、知识点繁多、法则公式复杂易混淆,让复习思路很难清晰。思维导图则可将各难点重点清晰完整地展现出来,并将各章节内容重新梳理、整合,通过串联和归纳形成一个整体,实现对初中数学的系统性复习。

例如三角型、全等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抽取、归类,通过思维导图体现在一个整体中,学生在复习时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与三角形有关的各知识要点,以此可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结语: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提高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成效,初中学生在利用思维导图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其数学思维和逻辑运算能力也得到相应提升。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思维导图,结合多种教学形式让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学习质量提升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艳.例谈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6(12).

[2] 王月琴.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开发的思考[J].决策探索,2014(20).

[3] 诸红霞.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7(22).

猜你喜欢

学习质量思维导图初中数学
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教学探究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质量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