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旋提手法对老年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

2020-08-14苏海明林廷章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椎动脉

苏海明 林廷章

摘要:目的研究旋提手法对老年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8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的方案分为2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法,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两侧椎动脉血流相关指标,包括两侧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p)、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脉动指数(PI)。结果2组治疗后两侧Vp、Vm、Vd、P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Vp、Vm、Vd、PI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提手法可有效改善老年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增加椎动脉血供,改善椎动脉弹性。

关键词:旋提手法;老年颈椎病;椎动脉;脉动脉指数

中图分类号:R543.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20)04-0065-03

据近年报道,颈椎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国内患病率为7%~10%,老年人多发,若治疗不及时,会继发关节增生、黄韧带肥厚等代偿性疾病,导致颈椎管狭窄、椎动脉及神经受压[1]。既往报道认为,手术治疗该病存在一定创伤,并发症较多,患者术后恢复较慢,疗效欠佳[2]。旋提手法来自于中医推拿按摩手法,已被证实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3]。但目前关于旋提手法对老年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报道较少,故本文展开相关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老年颈椎病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纳入2017年8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的方案分为2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5~85岁,平均(72.62±4.96)岁;病程0.8~3.7 a,平均(2.4±0.6)a。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5~86岁,平均(71.74±5.20)岁;病程0.9~3.6 a,平均(2.6±0.3)a。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获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4]中颈椎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且通过X线或CT等影像学技术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2)年龄≥65岁;(3)已接受其他手法或保守治疗的患者,经过5d以上的洗脱期;(4)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1)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及颈部扭伤等非因颈椎病致颈部疼痛者;(2)合并心、肺、肾、肝等严重器质性病变;(3)精神病史。

1.4方法观察组采用旋提手法,患者取端坐位,使患者颈部自然放松,医者通过揉、按等手法使患者颈部软组织放松,操作5~10 min后头部自主水平旋转至最大范围,垂直俯仰至最大屈曲,达到稳定状态;医者使用肘部轻托患者下颌,缓慢向上抬举3~5 s;使患者颈部肌肉放松,医者肘部用短力向上快速提拉,操作时听到一声或多声弹响表示操作恰当;医者再次应用拿、提等手法使患者颈肩部肌肉放松;治疗隔天操作一次,每次约10~20 min。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法,患者取端坐位,使患者头带枕颌布兜,头部微向前屈,约前倾10°~15°,使布兜慢慢向上牵引,至患者感觉舒适为宜;牵引初始重量设置为3 kg,以0.5 kg的标准缓慢增加,最重不超过6 kg;每日1次,每次牵引30 min。2组均持续治疗2周。

1.5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行经颅多普勒(transcrianial dappler,TCD)检查。使用TCD超声诊断仪(法国DMS公司,CVS型,探头频率2HMz)检测双侧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血流相关指标。具体方法:取患者坐位,头部处常规中立位,于枕骨粗隆下方、发际上方1cm左右置枕窗检查探头,检测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max peak velocity,Vp)、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essel diameter,Vd)、脉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

1.6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治疗前后左侧椎动脉血流相关指标比较2组治疗后Vp、Vm、Vd、P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治疗后Vp、Vm、Vd、PI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组治疗前后右侧椎动脉血流相关指标比较2组治疗后Vp、Vm、Vd、PI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颈椎病临床多表现为颈椎骨质增生、椎间隙与相应椎间孔狭窄、椎动脉及神经根受压等,目前保守治疗包括手法、牵引、药物等,其中旋提手法是手法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起源于中医推拿手法,其对老年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逐渐受到临床关注[5]。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两侧椎动脉Vp、Vm、Vd、PI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提示旋提手法可纠正颈椎病所致的椎动脉血液动力学紊乱、改善血流速度。TCD是评价颈椎病椎动脉血流状态的有效方法,Vp、Vm、Vd可客观反映椎动脉系统血供情况,PI表示受检血管脉动性,可用来评价椎动脉顺应性及韧性。有研究显示,旋提手法可活血化瘀、疏通筋脉、整复错位,纠正椎间不稳定所致小关节紊乱,使被压的椎动脉相关位置改变,减轻椎间盘增生对椎动脉的压迫,从而缓解或消除症状[6-7]。旋提手法对深部组织(如椎间韧带、关节囊、滑膜等)具有松解梳理作用,可缓解局部痉挛和炎症,减轻不利因素对椎动脉的损害[8]。但旋提手法是依靠人的感觉器官发挥作用,操作时具有較大的盲目性,存在一定局限性,故应用现代医疗设备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理,规范操作,使旋提手法得到更大的发挥。

综上,旋提手法可有效改善老年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增加椎动脉血供,改善椎动脉弹性,是治疗老年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罗晓,刘康,杨维新.某医院2014-2016年颈椎病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现状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1):124-126.

[2]陆廷盛,罗春山,蒲兴魏.不同外科治疗方案在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9):4843-4845.

[3]刘生发,张锋,王雅楠.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7):1867-1869.

[4]李增春,陈德玉,吴德升,等.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3):1796-1799.

[5]石永秀.卧位颈椎保健操对颈型颈椎病老年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6):463.

[6]魏戌,朱立国,高景华,等.旋提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颅多普勒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7,58(18):1573-1576.

[7]黄学成,叶林强,江晓兵,等.不同体位下颈椎旋转手法对颈椎间盘位移和内在应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12):1475.

[8]王晓东,朱立国,于杰,等.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6,57(13):1129-1132.

(收稿日期:2019-12-03)

作者简介:苏海明(1981-),男,主治医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骨伤科。

猜你喜欢

椎动脉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药物洗脱支架系统在颅外段椎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耳穴疗法对甲状腺手术体位时椎动脉血流的影响
经肱动脉行同侧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分析
球囊扩张式支架治疗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临床效果分析
二维、三维超声在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变异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超声表现
血塞通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动脉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分析
颈性眩晕磁共振血管成像及推拿治疗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