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的需求
2020-08-13左延胜
左延胜
摘要:互联网时代加速了新媒体的传播与拓展。新时期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群众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新时期下,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在建设过程中面临一系列困难和问题。本文将就新媒体背景下群众文化建设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群众文化;需求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9-0260-01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群众文化事业正处于发展改革的探索阶段,要在肯定目前群众文化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正视发展面临的问题。当前的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形势主体良好,较好地满足了当前群众的基本文化娱乐需求。
一、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服务的方式
相比于之前的群众文化建设,互联网时代下的群众文化建设更加呈现出专业化和规模化的趋势。一方面,这是由于经济形势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群众文化建设也以市场为基准,在进行群众文化建设上的投入也随之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群众逐渐满足了文化基本需求,正向着更高层次、手段更加多样化的文化娱乐方式转变。同时,对于文化消费的日渐增长,带来的是人们对于流行文化的欣赏口味和审美判断也在不断改变,对于新文化、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这就意味着群众文化的形式需要更加贴近群众的实际需要,力求对群众文化事业的创新,借助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二、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服务的内容
文化是天然带有传播和渗透属性的,某地区的群众文化受众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该地区文化的总体特征。在互联网时代下,群众文化建设不能只依靠自身的文化发展,还要积极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打破传统的文化藩篱,只要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都应该批判性地吸收。另外,先进的群众文化也具有向外传播的特点,如北京、天津一带的相声深受群众喜爱,在网络的作用下,将这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广到全国,在推广的过程中也会吸收其他先进文化的特点,实现自身的发展,这种发展方式值得群众文化工作者学习。
三、互联网时代下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提高群众文化建设,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加強文化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广大居民的要求。文化建设既是群众文化工作的基础,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想要把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就要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让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同时,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对于群众文化的建设也存在诸多问题。
近年来,在新媒体时代下,群众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四、实施“互联网十群众文化”的作用
“互联网十群众文化”为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新载体、新平台、新阵地。在这个平台上,大众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了解群众文化服务项目和活动情况,也可以浏览网站上的音频、视频、图片和文字资料,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咨询窗口、评论等方式进行交流互动,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文化服务。
“互联网十群众文化”创新了文化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以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新模式提高了文化服务效能。一是“互联网十群众文化”还为群众中的每一个个体实现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可能。二是提供文化活动新方式。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平台,举办网上文学、摄影、书法、美术、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门类作品和论文的比赛,调动全民创作积极性。还可举办网络群众文艺晚会、优秀微信公众号推荐评优等。三是可以了解到社会公众对服务的反馈和意见建议。社会公众可以通过邮箱、评论、点赞、转发等多种渠道,以实名或匿名的方式表达个人见解,文化工作单位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到各种评论、意见等,便于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群众文化活动是否有影响力,除了活动内容本身的吸引力之外,活动的信息是否畅通,也是很重要的。有不少基层文化馆站,每年年底总结的时候,搞了不少活动,做了不少工作,但就是缺乏影响力,甚至很多老百姓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机构,或者认为这个机构无非是一种点缀。很多时候,这就是一个文化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化部门要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大力培育精品意识、培育文化精品,要为文化精品的创作生产营造良好的环境,要多向人民群众提供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多提供寓教于乐、能够打动人心,群众喜欢听、愿意看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也要多提供那些使人的心灵受到洗礼,能够让人们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五、结语
总之,在信息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借助新媒体的特征,结合群众文化工作的特点,充分发挥前者的作用,对于打破群众文化工作的限制、拓展受众面、扩大影响力都有极大的创新意义。深入及时发掘互联网的各种功能,将极大地促进群众文化活动向科学、先进和可持续性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