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作品的连环画改编中的“时间”呈现
2020-08-13樊婧
摘要:连环画因为语图结合的艺术性与传播的便利性,非常适用于文学作品的改编,针对老舍作品改编的连环画就获得了不错的成绩。老舍作品连环画改编主要指,以老舍作品为基础改编的连环画。本文从老舍作品的本体特性出发,以改编为切入点,主要介绍了对老舍作品里快慢时间的自如转化的改编,以及瞬间永恒的相辅相成特性。
关键词:老舍:连环画;改编;时间
中图分类号:1207. 427;J2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 2 (2020) 09-0001-02
一、引言
老舍在创作中,对“时间”这一概念在作品中的运用相当重视,“时间的利用,也和景物一样,因时间的不同,故事的气味也便不同了。有个确定的时间,故事一开始便有了特异的味道。在短篇小说里,这几乎比写景还重要。故事中所器用的时间,长短是不拘的,天也可以,十年也可以;这全依故事中的人物与事实而定。”作家就好似时间的掌控者,可以任意对时间进行调控。运动和静止是时间的两种形态,老舍在作品里对运动的时间与静止的画面有很多经典的描写,针对老舍作品改编的连环画也无法忽视这一点,充分展现了动静结合的艺术形态。
二、动之改编:快与慢的自如转换
将快变慢,是老舍作品的连环画对“时间”改编中的一大特点。在《茶馆》、《龙须沟》、《全家福》等话剧作品中,每幕的故事背景时间都是老舍有意设定的特定时间,再令故事快速地跨越物理时间的界限,尤其是社会背景的巨大转变,倘若连环画的脚本编写和图像绘制也如“幕”一般武断切换场景,固然违背了连环画连贯的特点,对场景快速切换的过渡也成了老舍作品连环画改编中的取巧之处。
《茶馆》连环画版本就利用“过渡”这一特殊方式,对三个时期的突然切换做了艺术性的缓冲。田小惠版,在设置第二幕人物开场的对话时,并没有将其硬接在第一幕结束后,从第一幕结束到文本出现的正式对话,田小惠版用了四段话和四幅图像来过渡。田小惠版是用详尽的图像与文字信息来过渡“幕”与“幕”之间的突然切换,李定兴版也有其独特的过渡方式。第二时期在承接第一时期内容时,李定兴版脚本并没有刻意写明此时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且在第一时期末尾脚本写到:天哪,这是什么世道?难道大清国的气数已尽了吗?(李定兴版第45页),第二时期开始,46幅脚本紧接45幅的提问,暗指当时大清国的确气数快尽,并立马做了回答,十余年后,大清国终于寿终正寝了。可是想改良,维持封建统治的人还大有人在,连王掌柜也想通过改良继续开他的茶馆。你瞧,茶馆大变样了!(李定兴版第46页),脚本第二时期的结尾:干一辈子伤天害理事情的刘麻子就这样被砍了脑袋,而王掌柜呢,还逃落不了无穷无尽的勒索敲诈……(李定兴版第109页)
而原文第二时期的结尾:
吴祥子:(指刘麻子)就是他!
军官:绑!
刘麻子:(喊)老爷!我不是!不是!
军官:绑!(同下)
脚本对结尾做了结局性的描述,刘麻子被杀,王利发也会麻烦不断,并以省略号暗示此等类似将会继续延续下去,这也为第三时期的首页开篇做了铺垫:这样浑浑噩噩的又过了二十年,裕泰茶馆大不如从前了。抗战胜利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差。(李定兴版第110页)
“这样”二字就指前篇王利发被不断敲诈勒索,且让读者对茶馆如今的状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故而,李定兴版在脚本文字处理上,是使用紧凑的前后承接让时期转换得到自然过渡。刘瑞版的过渡则更体现在图像上,刘瑞版是简笔绘制,图像精美,冲击力度明显更大,刘世铎是力图在茶馆本身大致样貌的“不变”中谋求“变化”,达到时代过渡的效果。
将慢变快,也是老舍作品的连环画改编中的一大特色。如何将漫长的时间段浓缩为一张图,蒙太奇的运用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蒙太奇一词源于法语montage,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构成、装配,后指电影、电视表现手法。影片中不同镜头之间的剪接、组合。 蒙太奇在连环画中,是通过将各种情节的画面组合在一张图中,共同叙事一个时间段的故事。众连环画改编者在改编老舍文本作品时发现,老舍的文本作品里有相当一部分是众多类似情节集中于一个时间段这一特点,于是通过蒙太奇的手法,使图像叙事显得既紧凑、连贯,又能充分表达故事情节,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由《柳树井》、《骆驼祥子》、《月牙儿》改编的部分连环画都很好地运用了此种表现手法。
以《月牙儿》为例,其中有一幅图是配有三幅小插图,母亲的离开,我孤身一人,幫校长抄写,织东西糊口这三幅小图,而原文中这四件事是用了5个章节才讲述完,时间跨度很长,但编者将其浓缩为一段话,省去了“我”的心理感受,留下了故事情节,为何如此?是因为这四件事的连续发生才促使“我”走向暗娼这条路。四件事集中于一个画面,足以凸显出“我”连续受的打击与折磨,也更理解“我”的无奈与无助。正是此种叙事形式,才得以使图像能巧妙运用蒙太奇手法进行绘作。图像也绘制得动人,因为《月牙儿》是一篇回忆性的小说,这些情节是回忆的碎片,故而绘者运用不规则的记忆图形将它们组合,给人一种破碎之感。同时图中的女性要么含胸低首,要么埋头俯坐,要么环臂侧头,形单影只,消瘦不己,让人不禁生出可怜、同情之意,再配以浅灰淡调,颜色做旧的处理,更觉凄楚。漫长时间的辛酸全部融为这一刻,是将慢处理成快的最佳代表图作。
三、静之改编:瞬间与永恒的相辅相成
由老舍的作品改编的连环画非常善于抓住这一静止特征,当静止位于故事之中,它成了横切面,是瞬间,当静止位于故事的结尾,它便是永恒,老舍的故事是以无数个瞬间促成后面的永恒。老舍非常善于用人物的语言,肢体动作及心理展示这颇具戏剧性的一瞬间,老舍作品的连环画改编特别善于抓住故事中的一些瞬间去展示事件,而瞬间的选取原则也遵循了顷刻这一理论基础。
莱辛认为,画家描写动作时,应选用发展顶点前一顷刻,这顷刻既包含过去,也暗示未来,为“最富孕育性的顷刻”。比如说打斗的场景,《茶馆》连环画中,田小惠版第146页,将小二德子与学生的打斗过程通过脚本的“小二德子抡开他铁筋洋灰的胳臂,想打美国拳法。一个学生不等他的拳到,一个扫堂腿,把小二德子摔了个嘴啃泥。然后,学生从容的走了。”(田小惠版146幅)叙述完整个过程,以“抡开”、“摔”一系列连续动词的展现,配以“扫堂腿”和“嘴啃泥”是诙谐的俗语运用,紧张的气氛一下转为了十足的滑稽感,但是这个小情节却描述了好几个场面,连环画篇幅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故而画家与摄影者们就选取了“最富有孕育的顷刻”这个场景。
同时,老舍作品里固化时间中的静态凝结也被连环画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片段当中的时空物件便静止了,这种时间的凝固也成了一种静态的永恒,这种表现以故事的结尾尤其典型。老舍笔下的故事结局并不如此,这些作品的结局已成定性,祥子最终承认失败,自甘堕落,王利发上吊自杀,茶馆倒闭,小羊圈胡同里的人們与龙须沟的百姓都会永远幸福快乐地生活下去。《骆驼祥子》虽然版本众多,结局不一,但是在处理结局上,编者与画者都以静态的永恒方式作结。在11个版本里,有5个版本遵循原著,让祥子成为个人主义的末路鬼,有6个版本,祥子满怀希望,选择走上革命之路。在5个遵循原著的版本里,脚本分别以不同方式展现着祥子堕落的状态,毛震耀版与太湖版是以祥子感觉到自己与狗相似的命运,由此熄灭了心中的希望作结,午言版则以城门洞宛如要吞没了祥子,祥子自此走上陌路为结尾,孙大均版和张晓红版描述着祥子丧失生活信念,将就着活下去。从此以后祥子形单影只的身影已成定局,颓靡、丧气等一切消极情绪也将永远出现在画面上,故而,在这个静止不变的永恒结局里,图像的表现也相对自由宽松些,不需要顾及下面情节因为有所转换而要的连贯性,观者也不需再有期待感。
无论是遵循原著还是脱离原著,静止不变的永恒结局,在脚本与图像上都整齐地保持着统一姿态。此刻,时间与永恒扭结在一起的刹那就是“瞬间”,在瞬间里永恒和时间相遇在一起,瞬间之中永恒和时间牵手和解。①
★基金项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论老舍作品的连环画改编,湖南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省级别,项目编号:CX20190301,独立主持,排名第一。
注释:
①田薇.从永恒与时间的关系看尼采的“瞬间”概念——兼以克尔凯郭尔为参照[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04):46.
参考文献:
[1]老舍.老舍文集第十五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2]莱辛.拉奥孔[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3](俄)C.M.爱森斯坦,蒙太奇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
[4]老舍.老舍文集第十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樊婧(1995-),女,湖南郴州人,硕士,湖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