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文课堂构建路径
2020-08-13徐芳
徐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表现为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构建人文课堂,在此结合教学实践对其实现路径进行探究。
营造课堂氛围
构建小学语文人文课堂,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营造穿透着人文之光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温暖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心智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心贴心地交流、互动。让学生像小鱼一样在知识的海洋里欢快地畅游,在汲取知识养料的同时,塑造出健全的人格。比如,《北京的春节》是一篇人文主题较为鲜明的文章,描绘了老北京过春节时的隆重、热闹、温馨。反映了北京的平民百姓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并通过对比歌颂了新中国发生的美好的變化。课文教学的目标在于激发学生探究民风民俗兴趣,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为了营造人文课堂氛围,笔者在教学导入环节设计了“你画我猜”的趣味活动。首先让一名学生来想一个春节中经常出现的物品,并用自己的动作将这个物品比划出来,然后让老师和学生一起来猜答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笑声不断,气氛活跃,他们的思维随着猜测走向春节的情境,在师生的共同参与,有效互动的学习氛围之中,人文火花由此绽放出异彩。
挖掘文本内涵
翻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可以看到,编入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每篇都体现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指导思想,比如,《盘古开天地》让学生体会盘古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学会像盘古一样无私奉献;《乡下人家》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开国大典》让学生感受了人民爱领袖、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和毛泽东的伟人风采;《慈母情深》让学生体会母亲的慈祥和善良,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崇敬之情,让学生受到一场关于母爱的教育……教材中蕴含着如此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要深入挖掘,精心设计,让人文内涵浸润语文课堂。
比如,在执教《石灰吟》这首诗时,笔者作了“走进石灰,了解特点”的教学设计,在这一环节中,组织学生一起探讨了石灰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清白留世的生命历程后,让学生对石灰生出无限敬佩之情,体会诗人集丰富化学知识、科学与人文于一身的特点。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笔者设计了“结合实际,勉励自我”的环节,引导学生去思考学完这首诗后,都受到了哪些启发,要求学生要时刻告诫自己,在未来漫漫的人生征途中,无论遭遇多大的艰难曲折,都要像石灰一样保持顽强不屈,正大光明的高尚品格,遵守清清白白处世的法则。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受到了德育,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人文课堂的构建,要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让人文精神教育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比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一篇具有浓烈爱国情感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教学中如何以课堂为教学的主阵地,以课文为载体,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树立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高远之志。笔者以“震撼学生心灵,引发情感共鸣”为指导思想,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采用“创设情境,激情导入”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近代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画面,并用低沉、愤闷的语言讲述少年周恩来是怎样在这样的背景下树立的远大志向——“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引发了学生想象,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拉响了前奏。 第二步设计了“研读文本,读中感悟”的教学环节。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阶段:找出课文中与“中华崛起”意思相反的词语;找出体现这个词语的事例,学生经过认真的阅读,找出了“中华不振”以及与之相关的几个事例,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学生在问题的带动下,认真阅读,读中有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第三步的教学中设计 “拓展延伸 ,多元感悟”的环节。在这样学习环节中,笔者在学生对文本形成了强烈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去思考:新时代,崛起的中国正在走向富强,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应该怎么做?学生们畅所欲言,表达了自己的报国之志,通过这样的教学将民族的情感深深扎根在了学生的心田。
结束语
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新的变化。小学语文人文课堂的构建成为新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教师要在人文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深入解读教材中蕴含的人文内涵,营造人文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体验,并在教师的正确引领下,让心灵得到人文精神的滋润,从而积淀学生的人文底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李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