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探析

2020-08-13朱国民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课堂氛围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摘 要:随着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语文教学工作的方式方法要求也随之提高。特别是大力倡导传统文化进校园,传承国学经典成为语文教学目标之一,也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此,简要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理论性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氛围;传统文化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两者相互促进。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也有许多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内容,拥有许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于对道德素养的重视、对个体身心修养的重视,也正是这一原因促使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将优秀传统文化合理应用在小学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可以更好地提高教育实效性,同时对于语文教学工作的改进与优化也具备一定指导性作用。对此,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具有显著教育价值。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首先,教育观念落后。现阶段,部分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比较落后,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语文教学的长效性,这也导致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学水平相对较差[1]。此外,很多情况下,教师一贯以自身的道德价值观去要求与教育学生,忽视了学生真正的需求,这样的语文工作很难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接受教育,没有真正理解道德素质,更谈不上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了,导致语文教学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其次,语文教学方式单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是主体,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以人为本开展教学。而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体特点,通过讲述大道理来将各种道德观念灌输给学生。而由于小学生的理解与认知水平有限,并不能真正理解教师所说的知识与理论,也无法将具体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只是看一看、听一听,而在实际生活中却不知道如何做一个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导致小学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教育缺失,无法满足人文教育目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首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理念,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多集中在仁爱等方面。借助小学语文教育,可以促使基础文化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同时学生因为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阶段,此时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可以促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促使学生良性循环发展[2]。例如,在《游子吟》这一类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高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并按照古诗词的相关内容,体会文章中母亲在灯下为孩子缝补衣物并嘱咐游子出门在要外照顾好自己的场景,进而从文章内容中可以更好地感受母爱并学会感恩。借助这一内容的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弘扬,促使学生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并強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理念与道德修养。在我国传统文化内容方面,大多数都是以展现人们高尚品质为主,对于艺术修养以及思想素质的重视度较高。在青少年阶段,思想意识与文化积累非常重要,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于学生而言也非常重要。例如,在《飞夺泸定桥》这一内容教学期间,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相应的抗日历史故事,并促使学生从文本内容中了解红军战士英勇、勇猛的战斗能力。此时学生也可以借助文章内容的阅读明确“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的道理,这对于学生的情感、情操以及品格等多方面的培养均具备显著的推动作用。最后,有利于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与人文观念。小学生处于一个修养与内涵不断提升和发展的阶段,此时强化感性层面的认知非常重要,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基础[3]。中华民族文化中内涵丰富,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感受文化内涵,同时促使学生通过文化的熏陶,最终呈现出一个优美的意境。例如,体会与感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高洁、优美的意境,借助学习丰富的文化内容,可以促使学生逐渐构建相应的人文理念与知识体系,从而促使学生的文化底蕴得到有效积累。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

1.借助传统文化活跃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种途径实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因为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单纯应用讲解的方式很难保障内容展现效果,同时对于学生的感官也会缺少刺激性,很难发挥整体教学作用,更不用说提升传统文化了。对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4]。从儿童认知的规律角度来看,学生入学之后语言的学习主要是以口语为基础逐渐发展的,此时借助儿童诗当中精练的语言,可以更好地传承儿童的语言表达意识与能力,可以让儿童更好地应用自己所学习到的语言,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综合性目的。

例如,在教学《游子吟》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强化对于故事内容的感受与理解,结合故事的内容,观看“母亲在灯下为即将远行孩子缝补衣服,并祝福在外要照顾自己”的画面,借助相关的内容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好地感受与认知母爱,强化学生的情感感受,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提升。

2.借助传统文化强化文章感悟

古诗词属于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借助古诗词可以更好地表现古人的情感,并寄托自己的希望。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借助对古诗词文化情境的理解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更好地提高整体教学效率,还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5]。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古诗词的解读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并促使学生的文化、思想以及审美等多方面得到提升。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青少年的文化修养积累重视度较高。例如,在《江雪》文章教学中教师可以描述一个相应的场景,如“白雪皑皑的寒江上一位垂钓老人从江边走来,目光炯炯、神情自若”。借助场景的“观看”可以更好地感受他在经历两次磨难后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同时促使学生认同坚守人生信念、勇于面对挫折与困境以及苦中作乐的生活情趣。

教师也可以借助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兴趣,并促使古诗词的学习难度得到降低。例如,在教学《出塞》之后,教师可以注重学生对于诗意的理解,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和诗人对话,并感受诗人的情感。在古诗词内容表达方面主要是以和平向往为主,希望可以任用良将,并尽早平复边塞的战乱,从而过上安定的生活。借助对话的引导方式强化学生对于古诗词表达情感的理解,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从而形成更加强烈的学习感悟。

3.借助传统文化丰富文化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对学生传统文化的传承。首先,教师可以借助故事实现传统文化的提升。根据学生特点以及他们的认知规律,语文教师采用故事教学可营造一个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有效锻炼小学生的倾听与表达能力,而语文教材上许多的图画、色彩与板块也为老师提供了较多故事素材。其次,在教育中可以改变指导教育策略,通过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在通顺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读懂课文。教师在读书指导时,要注意文字发音清晰、准确,语调有高低变化,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引导学生通过对教师朗读的模仿,并在自己理解基础上进行联想,感受语言的情感与魅力。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读的方法,长期锻炼传承语感,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如在教学《桥》中,文中以山洪的凶险衬托出老汉的镇定与大公无私,结尾韵味深长,因此教师在朗读全篇时要抑扬顿挫,读到凶险的环境时语气急促,读到老汉镇定时要语气坚定,结尾处要放缓语调,深沉结尾。从教师饱含深情的声调中让学生感受到诗歌蕴含的情感和语言的魅力。最后,借助情感体验展现传统文化。学生除了具备听说读写能力外,还要学会书面表达,将语文运用于实际。学生在书面表达时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书写态度与书写习惯,还要注重写作的流畅与逻辑。教师可采用情境教学,根据课文,创设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例如,文言文《杨氏之子》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内容如《半截蜡烛》,为《杨氏之子》创建一个剧本,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还可通过多媒体放映一些有趣的视频,让学生将视频中的内容以及感悟通过书面的形式写下来,形成文化感受,同时强化写作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时代迅猛发展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小学教师应深入认识并正视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对策,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与质量。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借助不同教育途径提高语文教育实效性,更新语文教育理念,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思维帮助学生实现身心调适,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品质,保障小学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春燕.当代大学生传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23(11):32-33.

[2]胡昕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12(24):45-48.

[3]刘琴田穗.兒童礼仪教育的文化之根与传统经典借鉴[J].中国教育学刊,2017,11(8):94-97.

[4]陈旭.传统文化类节目的融合创新发展探析:以《经典咏流传》第二季为例[J].出版广角,2019,33(14):343-345.

[5]吴开松、王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逻辑思考:基于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背景[J].贵州民族研究,2018,21(10):233-234.

作者简介:朱国民,男,汉族,1974年5月出生,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任安定区北关小学语文教学,长期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课堂氛围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