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策略探究

2020-08-13郑平祥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问题与策略合作学习初中数学

郑平祥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强调对学生合作能力及探究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式被引入其中,在培養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基于此,本文对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确保合作学习效果,为广大初中数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学习 问题与策略

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合作及小组探究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方式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相比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更能突显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培养。但从当前初中合作学习状况分析来看,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初中数学教师要对问题进行反思并改进,从而提升合作学习的效率。

一、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合作学习流于表面

从当前合作学习的状况分析来看,大部分都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使得合作学习流于表面,很多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配合与协作,依旧以独立的形式完成数学学习,使得合作学习难以切实有效的落实,导致合作学习的质量难以保证。此外,有些合作小组虽然进行了交流讨论,但讨论的内容与学习任务毫无关联,使得合作学习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合作学习形式单一

合作学习的形式将会对最后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因此,要选择适宜的合作学习形式。但是,当前合作学习的形式依旧比较单一,机械化与模式化十分严重,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合作学习形式,在这样的形式下,合作学习的作用与效果难以有效地发挥出来,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造成一定的影响。

3.合作小组内部成员分工不明确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主张小组成员集思广益,为解决问题提供不同的思路与观点。但是,在实际布置任务的时候,很多数学教师的指导规则缺乏规范性,导致任务安排无法及时分配给具体成员,加之大部分的初中生都来自独生子女家庭,自我意识较为强烈,只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能够集中注意力,导致合作学习效果不理想,无法发挥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通常情况下,都是合作小组中成绩优异的学生提出问题并总结问题,其他成员参与意识不强,极为容易出现合作小组思维分化的现象,如此一来,不仅会影响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进一步的提升,也不利于提升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4.缺乏有效的指导与评价

由于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薄弱,逻辑能力与思维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与提升,因此,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较为依赖。因此,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确保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开展,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数学这门科目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此时,需要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与点拨,帮助学生走出思维的困境。

二、合作学习的对策

1.切实有效的落实合作学习模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要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意识,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时,小组成员要进行分析讨论,合理分配各自的任务,让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对数学问题的探究中,在共同的努力下完成任务,从而切实有效的落实合作学习,强化合作学习的效果。此外,在合作学习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确保学生讨论的内容与数学相关,避免讨论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内容,提升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保证取得有效的学习效果[1]。

2.采用灵活多变的合作学习形式

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合作学习的优势,可以选择多样化的合作学习形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模式下的单一合作方式,以灵活多变的合作学习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需求,恰当的选择合作学习的形式,确保合作学习的效果达到最佳。首先,教师在分配合作小组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从而保证小组成员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协助与配合。其次,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走到每个小组中,了解学生的具体探究情况,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及时的指导,但要遵循适当的原则,确保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与自主性不会受到影响,从而达到更好的合作学习效果。最后,要由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归纳总结[2]。

3.针对合作小组中的成员进行科学分工

在对合作小组进行分工的时候,要考虑到每个成员的数学基础与能力,相互之间要形成有效的互补,保证在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合作小组成员之间能够起到相互辅助的作用,使得性格内向的学生也能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安排好位置,让一个合作小组的成员聚集在一起,为深度讨论提供有利的条件。在合作交流结束后,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并且定期轮换小组发言代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小组代表,将小组的讨论结果与大家分享,确保小组中每个成员都不掉队[3]。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教师在讲授《圆》一课时,提出探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此时小组中,要分工明确,要有负责动手的,有负责记录的,还要有负责指导的。

4.提供及时的指导与评价

在小组合作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此时需要教师的恰当引导,让学生逐步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与此同时,教师要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反馈,不仅要对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要加强对后进生的引导与鼓励,帮助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得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取得进步,从而提升数学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下,小学合作学习方式是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正视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合作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提升合作学习的质量与效率,从而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倪猛.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7(4):11-11.

[2]周丽梅.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C]//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0.

[3]徐瑞娟.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指导策略优化[J].数学教学通讯,2018.

猜你喜欢

问题与策略合作学习初中数学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