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口语交际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

2020-08-13欧思阳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思维能力

欧思阳

摘 要:口语交际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能力和良好的交际态度、交际习惯。语言的表达与思维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否随机应变,可以直接体现他思维的灵活度;语言是否有条有理,可以看出他的思维逻辑性发展的情况;语言是否多变且具有自己的特点,可以看出他的思维是否富有创造性。口语交际的训练不仅有助于正确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而且还能提高小学生的思维灵活度、思维逻辑性和思维创造性。

关键词:口语交际;思维能力;思维灵活度;思维逻辑性;思维创造性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的时代,它要求教育为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个人的终身学习以及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习:(人类的)内在宝库》指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进行改革。即求知的能力、做事的能力、共同生活的能力、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无论是求职或是做事,共同生活还是生存发展,都离不开有效的人际交流能力。为达到上述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将原来的“听话”和“说话”整合成为“口语交际”。口语交际也成为一项重要的技能,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是我国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一、思维能力的含义

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况等过程以间接途径获得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心理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人们思维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就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反过来,语言的磨炼也将促使思维更加灵活、缜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正确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并把自己的想法、观点能够清晰、准确、有逻辑地传达给别人,无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有积极的影响。

二、口语交际对小学生思维能力产生的积极影响

1.口语交际可以提高小学生思维的灵活度

思维的灵活度即是指思维主体能随机应变,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机智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口语交际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情境性、互动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动态生成。也就是说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特别是中高年段的口语交际,更注重交际性的训练。

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其特点之一是适时性,就是现想现说,快想快说,根据现场生成的语言进行进一步的交流交际。一般不允许想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想一会儿。或想想停停,说说停停。这会造成“众目相对”而无话可说的“冷场”和“尴尬”,不利于情感的融洽和交流。而要现想现说,快想快说,就必须思维反应敏捷,灵活度高,能迅速地从各个角度思考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所传递的意思,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如口语交际《感谢与安慰》教学中,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小云下午放学回家,发现钥匙忘记带了,只好坐在家门口等。可爸爸妈妈偏偏迟迟不回家。这时,邻居的阿姨回来了,她会怎么安慰小云呢?小云面对他人的安慰又应该如何回应呢?阿姨看到小云一个人失落地坐在门口,安慰道:“小云,好久不见你了,最近爸爸妈妈比较忙吧,难得有时间,到我家来和小路一起写作业吧。”从阿姨的角度来说,阿姨一定看出了小云的困难,没带钥匙,进不了门,只能坐在门口等,于是安慰小云爸爸妈妈比较忙,并提出建议。考虑到直接叫小云到家里坐着等,小云可能会不好意思打扰,因此特意用了和自己家孩子小路一起写作业的理由请小云到家里等爸爸妈妈回家。从小云的角度,她就应该能理解对方的意图是想安慰我别着急,还让我到她家去边写作业边等爸爸妈妈,并且为了免去我的不好意思,贴心地为我想了这个理由安慰我。在这一对话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扮演小云的学生在理解了对方的意思后,学生迅速思考,遣词造句,组织语言,与此同时对自己的语言进行分析,从中找出最适时、得体的词汇和语句,组织语言进行表达交流,对对方进行回应,感谢对方的安慰。其次也提高了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扮演阿姨的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当时客观的环境以及小云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后,灵活地给出恰当的安慰和贴心的建议,以缓解小云不能进家门的失落和无助。

教师在口语交际课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解决,充分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更愿意动脑,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灵活度得到有效锻炼。

2.口语交际使小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发展更完善

思维的逻辑性指的是一个人在思维过程中遵循逻辑规则(即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的程度。遵循逻辑规则是进行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遵循逻辑思维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四个基本规律,就能保证在思维过程中思维的确定性,不自相矛盾,不含糊其词,从而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有逻辑性,论证有说服力。在小学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高年级的学生思维逐渐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能够逐步区分事物的本质与非本质,运用概念,独立进行逻辑论证。口语交际就是口语表达和口语领会,是一个集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想象、联想等脑思维高度活跃的过程。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小学高年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中也提出了学生在表达上有条理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除了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圖,快速地做出回应外,更需要有效地选择、组织、整理自己的语言,使语言条理清晰,轻重分明,听起来更容易让人信服,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如口语交际《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正方辩手在辩论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清楚自己的论点,明确讲诚信的概念与重要性,并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经过分析和筛选后选取最有说服力的材料作为论据,如古人关于诚信的名人名言,名人关于诚信的故事等,有条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其次在认真倾听并理解对方的观点后做出分析,如对方的观点是否存在普遍性,语言是否符合逻辑等,再综合社会经验和事物直接的联系,判断对方的观点,并根据对方的观点进行推理,伺机寻找对方语言中存在的漏洞,如“善意的谎言,如何定义善意,由谁来定义”“善意的谎言也是谎言”,最后展开想象和联想,找出合适的论据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反驳。值得一提的是,整个辩论过程中正方都要逻辑清晰,让所表达的语言都与自己的观点相呼应,以增加辩论的力量。

经过此类口语交际课的训练,学生能够做到问题明确、陈述事物或问题清晰,思考分析问题有层次性和连贯性,论证事物或解决问题有根据、有条理,逐渐提高思维的逻辑性,成为一个逻辑性强的人。

3.口语交际可以激发小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是指人在思维活动中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体现程度,其中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主要成分。其具体体现在思维活动中敢于质疑,面对问题时反应迅速,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敢于以新颖的观点否定陈旧的观点。善于综合、改造和加工头脑中已有的表象,从而产生新表象。并且能够通过一类事物的规律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我们都知道口语交际具有适时性、应变性。在交际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境和对方的谈话来进行语言的组织并表达,而语言的组织本身就是多变的,不同的学生在面对同一种情境和谈话时,由于自身语言的积累与社会经历不同,所组织和表达出来的语言也是不一样的,组织语言的过程,就是思维进行创造的过程,因此这里的语言是具有创造性的。如人教版语文课本第三单元口语交际《我是小小“推销员”》中,根据课本的引导,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家用电器或者文具等有说明书的物品进行推销,介绍物品的外观、规格、用途、使用方法,这样千篇一律的推销听多了让人提不起兴趣。但也有学生想法独特,有创新意识,尝试推销食品,根据当时秋天干燥的天气跟大家推销清甜可口的菊花茶,和大家介绍菊花茶的外观、味道、制作方法、功效等,受到了其他学生的欢迎。除了在想法上的创新外,学生还可以在小组讨论的时候进行思想的分享与交换,将别人内容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变一变,再融入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整理语言,创造出有自己风格的独特语言。

在模仿说话、看图说话、评论、讨论、演讲等口语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小组内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思想交换,借助他人的思维材料或思维成果,巧妙地进行改组结合,做出新的创造,也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思维锻炼学生创造性说话。

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能力。因此加强学生语言训练能够促进智力的发展。在语言学习中,由于口语传递迅速,口语信息的接收、编码、储存、分析、转换,输出的速度要求必然更高更快。口语的训练对智力的发展更为明显、有效。当学生聚集在一起,由于各人的语言积累、社会经验不同,观察问题角度、分析问题的水平不同,产生种种不同的观点和表达方式。通过比较、对照、切磋,这之间就会有意无意地学习到口语交际的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改进。因此,口语交际的培养必能有力地促进思維能力的发展,同时促进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等智力水平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8.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