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 解析 研讨 运用
2020-08-13左雷
左雷
[摘要]探究是一种思维工具,能带动和激发学生去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只有真正悟出自主探究的真谛,撤除流程上、外观上的做作,让探究效能落地,才能切实发揮探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思维上的传动作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探究;实践;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23-0089-02
怎样让学生在课上发挥主动权,行使探究权利,攻坚克难,冲破难点的束缚,顺利解决问题呢?笔者的经验是把解题释疑作为课堂的宗旨。通过提问锻炼学生质疑和提问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解题的本领,锤炼学生的创新和应用能力。分开来说,可实行“突出问题,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总结推广”的教学步骤。
一、突出问题——刺激学生挖掘问题
突出问题就是让所有问题最大限度在课前集中爆发。暴露的问题可以取自教材主题图,也可以取自学生的生活,可以以学生的直觉为载体,也可以以学生的错觉为跳……问题可以唤醒学生的探究欲,是学生自发探究的原点,是操作求证的发动机,是创新的培养皿。
例如,在巩固简算的训练课上,呈现“比较一下,机算和人算的效率!”的情境。
学生争论起来:为什么要开展人机大战?为什么第一组算式人算的正确率高?为什么第二组算式人算比机算的正确率低?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很快得出结论:简算时,要认清数据与算符的特征,要根据一定的运算律来合理简化运算次序,尤其要注意改变运算顺序时,应该增减括号,理解括号对改变算序的作用。有的学生还归纳出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纠偏修正的过程,切不可闭门造车,自以为是,更不能不求甚解,得过且过,计算时经常要进行对比、甄别等。
二、交换意见——倡导用智慧解析问题
交换意见是指当学生看穿问题的本质时,就要在紧凑的时间内开展研究活动,充分行使独立分析和思考的权力,把反思、直观认知、感想勾画出大致轮廓。弗赖登塔尔曾说:“教师的使命就是为学生铺筑宽的舞台,让各种观点、见解、方案碰撞交汇,切忌干预思考方向和内容,更不该对学生生成性的、天然的结论指手画脚。
例如,在探求马铃薯体积时,教师不要急切地“将马铃薯浸人水中,计算浸没前后水的体积差”,而是启发学生:“迄今为止,大家学了几种计算体积的办法?你还有什么心得?关于马铃薯的体积计算,你能想出其他办法吗?”在沉寂片刻后,学生开始轻声议论,他们的想法充满趣味。有人建议把马铃薯带回家蒸干,揉捏成长方体,然后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算出马铃薯的体积;有人提出先称量出马铃薯的重量,再称量出切割好的1立方厘米大小的正方体马铃薯块的重量,算出整个马铃薯的重量是正方体马铃薯重量的多少倍,这个马铃薯的体积就是多少倍正方体马铃薯的重量;还有人提出计算出马铃薯沉入水槽后,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马铃薯的体积。然后有学生质疑:煮熟后的马铃薯的体积是不是膨胀了?重量和体积之间能够换算吗?用什么容器盛水才能看出水面的变化?水是否会被马铃薯吸收?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造就了严密、高效的探究活动,对解决问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学生明白了快捷精准的测量可以减小马铃薯体积的误差;知道容器必须能整个装下马铃薯,并能直观算出体积,最终掌握了多种测量方法和体积计算方法。
三、共同研究——展开问题的研讨和试验
共同研究是指在师生一同商定出研究主题和方法后,靠学生主动研究,加上研究小组的共同配合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教师的指引、协助下展开交流。
例如,在教学“实践课——电话通知”时,有一题:将消息致电转告一个对象耗时1分钟,转告给7个对象最快要几分钟?这是一个有趣的研究。假如只让学生猜测,学生不会形成清晰的认知。学生围绕目标问题进行各种设想后,会产生强烈的动手试一试的冲动。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留出足够的时间开展探究活动,学生最少要做完一个完整的实验,最好能够尝试多个实验。其次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如打电话中出现的一个接一个转告、分批转告、代为转告、倍数扩增转告等。再次是注意呈现方式,如有的口头叙述,有的用文字描绘,用符号刻画,用表格来显示等,展露学生丰富的思维世界,还要注意探究中的共享和互动,有个别探究、成对探究、分组探究、全员探究等。
学生的探究方案有4种。
每种方案效率高不高?为什么效率高?要想效率最高应该遵循什么原则?教师应该抓住学生急于知道真相的迫切感,组织学生分工,适时干预提示,组织学生汇报、评价和反思。
学生的探究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有的教师担心时间不够用,常常是匆匆忙忙开展探究活动。如果探究讨论沦为形式主义,学习效果就会减弱,探究不充分,学生可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去理解所学知识。
四、总结推广——知识经验的运用和延伸
总结推广是指学生在经历主动研究、合作交流后对相关的问题的特征、性质、基本规律、应对方案的概括归纳,并借助重新构建知识的经验去解决新问题,举一反三,延伸拓展。
例如,在“打电话”中,学生的思路是否打开了呢?教师的追问总要起到推广或延伸的作用:“若要致电转告15个对象,你是否可以总结出几个方案的共性,不打草稿就能算出时长呢?解决问题后进行归纳推广,有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表格来解释,逐渐弄懂了这其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问题的推广不单是要适用被通知对象的增多来推算时间,还要适用随着通知到全体成员时间的长短变化与转告人数的变量上。学生通过研讨沟通,互评互议,提出自己的意见,真正体现生本位的理念。
(责编 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