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2020-08-13李万芬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小学语文

李万芬

摘 要:中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作为古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久盛不衰。学习古诗词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陶冶学生情操,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致力于钻研古诗词的教学策略,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以其充沛的乳汁,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尤其是被選入小学语文课本的古诗词,更是诗中之精华。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古诗词的教学,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一、目前我国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很多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一些不利于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问题。

1.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目前,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仍处于主体地位,诗词都是教师帮助学生翻译,还是延续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育方式,这使学生很难体会到古诗词优美的意境,另外,这种枯燥的教学方法也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2.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目前,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不能深刻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与情感,背诵起来比较困难,而且也影响了教学质量。

3.不注重引导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都是诗中之精华,诗中蕴含着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可是,目前一些教师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古诗词字面意思的讲解,不注重引导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知,使学生不能深刻理解古诗词的真正含义,阻碍了学生审美水平的提高。

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策略

1.注重对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培养

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时,就会乐此不疲,专心致志去做这件事。古诗词不论是语言习惯还是内容的深度,对学生来讲学习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它不像现代文那么通俗易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要先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讲古诗词之前,要把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写这首诗的目的向学生介绍清楚,然后再讲解诗文的意思。例如在教授《赠汪伦》时,可以先讲述以下内容:汪伦在唐开元间任泾县令,离职后便隐居于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的诗爱不释手,对李白本人也是心悦诚服,钦佩不已。有一次,汪伦得知李白来到了安徽,知道他喜欢游山玩水和饮酒,就投其所好给李白写了一封书信。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就知道汪伦乃一方豪杰,便欣然拜访。见面后,李白才知并无十里桃花和酒店万家,桃花指的是桃花潭,而万家酒店只是店名而已。李白并没有为此而恼怒,而是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两人成为莫逆之交。李白在畅游多日临走之际写下了《赠汪伦》这首七言绝句。学生在听了这个故事后,对《赠汪伦》一诗兴趣大增。教师在讲古诗词之前,可以采用讲故事、设置悬念、古诗新唱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文教学的质量。

2.重视古诗的背景资源,让学生融入古诗词的意境中

每一首古诗都有它独特的历史背景,诗人的生活环境和人生的人生经历;诗人的创作灵感;古诗中所涉及的人或物等。我们只有结合作者的思想和诗文的背景,才能领会诗文的内涵以及它所要抒发的情感。学生只有走进古诗中,才能体会到古诗所要描述的某种意境。例如《己亥杂诗》一诗,诗人龚自珍在己亥也就是清道光十九年辞官南归,后又北上去接家人,在往返途中,他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触景生情,创作了《己亥杂诗》。《己亥杂诗》其七主要描述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朝廷腐败现象的不满,劝解皇上振作精神,破格录用更多的人才来改革政局,建设祖国。龚自珍是一个体恤民情、极具爱国主义情怀的诗人。学生了解了诗人的思想和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后,才能更好地领悟古诗的内涵和情感。

3.巧设问题,加深理解

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读教材内容,挖掘课本内在的、深层次的意义,从而设计出富有张力的问题。这种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专心思考,提出独到的见解。例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有张力的问题:“为什么叶绍翁看见一枝红杏出墙来,就知道有满园的春色呢?他为什么不写满园的春色呢?”这是一个引人入胜、意味深长的问题。学生开动脑筋,发挥想象:有的说作者对园中景象并不知道,这只是他的一种猜测;也有的说作者以前肯定来过,见过园中景色;还有的说叶绍翁故意这样写,让我们产生无限遐想等等。教师抛出的问题,学生给出的答案截然不同,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比如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同样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有张力的问题:“春江水暖鸭先知,为什么是鸭子先知道呢?”这一巧问,答案虽然很简单,却让学生脑海中浮现出春天万物复苏,鸭子在水中嬉戏,一片生机勃勃的画面,体会到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之情。

4.引导自主诵读,发展个性化理解

教师进行古诗词教学时,不能以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作为标准,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诵读,边读边思考,对诗意加深理解,从而开拓思维,陶冶情操。学生通过吟诵诗文,不仅可以感受到诗的意境美,还可以广泛地积累语言,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基础。每个诗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特定的时代背景,他们写出来的诗所表达的情感也是截然不同的。由于读诗的人所站的立场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因此,他们对同一首诗的感悟和理解也是大相径庭。所谓“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例如一百个人读《西游记》,心中就会有一百个不同模样的孙悟空,也会有一百个不同模样的猪八戒等。古诗词亦是如此,如唐朝诗人王翰的《凉州词》,有的人读后感到对战争的无奈;有的感到英雄醉卧沙场的豪迈气度;有的则感受到边塞的悲凉。由于每个学生文化内涵不同生活环境以及人生经历不同,品味不同,审美的结果也就会不同。因此,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语文这门学科没有所谓的统一的标准答案,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对诗意能大致理解就可以。我们应该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互相交流。比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的“独在”“异乡”“异客”“每逢”“倍思亲”这些词,都表达了作者一种强烈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学生只有经过细细的品读分析,才能感受到作者客居他乡的那种寂寞,渴望见到亲人的思乡之情。古诗是一种只能用心揣摩体会,没法用话语具体表达出来的一种文化。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诵读的习惯,发挥个性化理解,最终找到诗中的真谛。

5.学以致用,在习作和生活等多方面使用古诗文

生活离不开学习,学习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习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让他们用所学知识解决在实际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习古诗词也是同样道理,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古诗词来表达学习、生活中的一些感受。首先,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其次,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收集古诗文相关的知识,有利于日后对古诗文的理解;最后,教师应当多与学生进行古诗文方面的沟通、交流,使学生对古诗文的认识进行整合;与此同时,教师应当让学生习惯运用古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情。例如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合理引用古诗词,这样文章不仅提高了意境、增加了文采,也增强了说服力,使文章更加圆满。再比如《悯农》一文,写出了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试着运用古诗词的形式来描写当今焦点话题,保护环境的内容,一方面可以从破坏环境方面入手,生活垃圾过多;工厂排污;乱砍滥伐等。另一方面可以从保护环境入手,我们小学生能做的有哪些呢?比如节约用水、用电;不践踏草坪;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刻理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更具有教育意义。

总之,古诗词作为我国的文学遗产,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并将其发扬光大。学习古诗词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锻炼学生的思维扩展能力。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古诗词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万振,郝玉兵.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A].2018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文集(十四)[C],2018.

[2]施芳芳.小学语文中有效实施古诗词教学的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8(11).

[3]王兴琴.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0).

[4]王盛昌.不学诗,无以言: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J].好家长,2017(10).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