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物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及其对策探究*

2020-08-13陈晓芳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生化偏差样本

陈晓芳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 安徽六安 237005)

临床生化检验指标是衡量病情的一个重要参考,临床检验时多通过测定血液、体液、尿液中的相关物质进行评价,但在某些检验中,因药物的应用,往往会影响检验结果,导致检测值出现下降或上升。生化检验指标出现偏差后,会对医师判断病情造成影响,也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与恢复,严重情况下可能诱发患者死亡[1]。基于此,减少药物因素所致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影响十分必要。文章就某院近3年临床生化检验样本6020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制定有效的对策,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某院有完整资料的临床生化检验样本6020份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样本中男3地区109份,女2 911份;年龄12~85岁,均值(40.8±10.2)岁。

1.2方法

所有样本均有完整的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总结临床生化检验指标偏差情况,分析所致偏差的药物情况。分析存在偏差样本的临床资料、病理情况,询问患者、医护人员,明确偏差的项目、检验前服用的药物等情况。总结归纳后,分析影响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与处理对策。

1.3观察指标

总结不同药物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影响构成、对检验结果偏差下降与上升构成、偏差样本中鸟检结果假阴性/假阳性、所致临床生化检验指标偏差的药物类型。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软件选择SPSS 23.0,计数资料用百分比%、χ2检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药物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影响构成情况

该组样本中出现结果偏差32份,偏差率为0.53%,药物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为32份,占比0.53%,未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5 988份,占比99.47%。

2.2不同药物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偏差下降与上升构成情况

32份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偏差中检验结果下降22份(68.75%)、检验结果上升10份(31.25%),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对常见生化指标结果有影响的药物分析

以常见生化指标总胆红素、尿素、尿酸、葡萄糖、总胆固醇、血清蛋白为例,分析影响其检验结果的药物可见表1。

表1 对常见生化指标结果有影响的药物分析

2.4偏差生化检验样本中尿检假阴性、假阳性情况

32份偏差资料中尿检假阴性17份(53.13%)、尿检假阳性15份(46.87%),二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5 对常见尿检项目有影响的药物分析

以常见尿检项目蛋白质、血糖、胆红素、白细胞、潜血、酮体为例,分析影响其检验结果的药物可见表2。

表2 对常见尿检项目有影响的药物分析

2.6 所致临床生化检验指标偏差的药物类型分析

对所致临床生化检验指标偏差的药物分析,首位为抗生素,其次为利尿药、抗癌药,最后为激素类药、抗糖尿病药、维生素C、激素类及其他,见表3。

表3 所致临床生化检验指标偏差的药物类型分析

3讨论

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医学检验研究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生化检验项目进入临床,给患者疾病病情判断、预后评估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临床生化检验可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检测人体尿液、体液、血液中的物质,从而对人体某项功能进行检测与评估。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有无疾病,帮助医生找出原因,更有效地完成诊治。不过,在临床生化检验期间,若患者服用了药物,则可能导致检验结果误差,为了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应排除药物等影响因素,才能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研究[2]指出,临床生化检验前应用药物会干扰检验结果,导致误诊机率增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临床药物对检验的靶目标或检验期间发生作用,造成误差;第二,应用药物后导致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异常指标[3]。为了进一步明确不同药物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情况,从而为临床制定有效的对策提供依据,本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对6020份临床生化检验样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检出生化检验样本结果偏差32份(0.53%),与郑敬业学者[4]研究中偏差率0.48%相似。32份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偏差中检验结果下降22份、检验结果上升10份,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药物对检验结果影响主要表现在结果数据下降上。32份偏差资料中尿检假阴性17份、尿检假阳性15份,二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药物对尿检假阳性与假阴性结果基本一致。对所致临床生化检验指标偏差的药物分析,首位为抗生素,其次为利尿药、抗癌药,最后为激素类药、抗糖尿病药、维生素C、激素类及其他,可见抗生素与利尿药、抗癌药等是导致生化检验结果偏差的主要药物类型,临床应加强重视。结合文献与实践,发现生化检验项目中,总胆红素主要是上升,所致偏差药物有左旋多巴、红霉素、甲基多巴、环磷酰胺、雌激素等。血清钠下降所致药物为枸橼酸盐,上升所致药物主要是维生素D。尿毒下降所致药物为链霉素,上升所致药物为磺胺类等。血清钾下降所致药物为利尿剂、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而上升所致药物主要是含钾类药物。尿酸下降所致药物主要是氯丙嗪、葡萄糖、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C等,而上升所致药物主要是利尿剂与水杨酸钠。葡萄糖下降所致药物较多,包括四环素、阿司匹林、红霉素、阿托品、降糖灵、胰岛素、雄激素等,上升所致药物也较多,包括咖啡因、吗啡、杜冷丁、雌激素、地塞米松、肾上腺素、强的松、强的松龙、糖皮质类固醇等[5]。不同药物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机制十分复杂,比如药物直接作用于机体,其药物药理学特性影响指标,利尿药会抑制肾小管重吸收钠离子与氢离子,导致其渗透压升高。药物和药物共同作用,表现在联合用药上,容易增加不良反应,影响健康,威胁生命安全。生产药物时,添加了部分杂质,比如色素、香料等,也会影响生化检验指标。药物的生物靶性,即药性集中在特定组织或器官,会影响相关指标。药物毒性作用,导致肝脏等病理变化[6]。

为了尽量减少前述情况发生,减少临床误诊,可重点做好如下几点:①定期组织检验科工作人员学习,促进彼此之间交流,分享心得。检验科工作人员需熟练掌握药物毒性、作用机制、药性等,深入学习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尽量减少或避免这些因素出现。②医师应重视对患者的关注,随时掌握他们的病情变化,及时更换有关信息。检验前,医师询问患者近期用药情况,合理制定检验的时间与项目。③不断优化与改善检验技术,减少药物因素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定期指导检验医师对新技术的进行学习,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并对临床检验期间遇到的典型问题进行讨论,便于临床检验人员分享、研究,共同进步,进而明显提升检验成效。④检验人员进行生化检验期间,发现任何异常,及时和临床医师沟通交流,排除药物干扰影响,以便提高检验准确度,从而提供更可靠的依据。⑤当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沟通交流明确是药物影响检验结果,则应重新约定检验时间,检查前若准许可换药或停药,尽量避免上一次药物因素所致的结果误差。

综上所述,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偏差药物较多,且导致检验结果下降多于检验结果上升,抗生素、利尿剂、抗癌药等是主要的影响药物。为此在生化检验期间重点加强短期服用后所致生化检验结果下降的药物,同时不断优化与改进检验技术,才能减少对结果的干扰,从而提高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准确度。

猜你喜欢

生化偏差样本
50种认知性偏差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谁是半生化人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村企共赢的样本
机械装配偏差源及其偏差传递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