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预防措施及监测效果分析*

2020-08-13杨俊鸿胡文杰杨丹蓉何涛黄霞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年4期
关键词:采供血全血献血者

杨俊鸿 胡文杰 杨丹蓉 何涛 黄霞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正在暴发流行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病原体,它是目前分离鉴定的第七种可以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1]。SARS-CoV-2流行给采供血工作带来了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SARS-CoV-2经输血途径传播的风险[2],另一方面是疫情造成街头采血量断崖式下跌,给血液供应带来的挑战。王世春等报道[3],疫情发展期间,街头采血量仅占2019年同期街头采集量的9.82%。中国输血协会在2月3日发布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采供血工作的若干工作建议(第一版)》中[4],提出预约分时段献血、团体献血中尽量减少陪同人员、进入献血场所的献血者应佩戴口罩等举措。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在2020年2月7日联合下发通知,要求血站提升无偿献血服务质量,开展预约式献血,避免人员聚集等。

重庆市在2020年1月24日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一级响应[5]。在疫情防控期间,献血者心理、生理和献血环境的变化会对献血活动造成影响并对献血服务提出新的挑战。本中心针对疫情防控期间的特点,在保证献血者安全和提升献血服务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防控措施,特别是针对疫情期间的献血者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onation related vasovagal reaction,DRVR)的发生进行了风险评估,制定和实施了针对性预防措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监测分析和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疫情防控期间DRVR高风险因素的分析和预判

1.1 心理因素分析:在疫情期间,公众因对疫情的发展感到焦虑、害怕,甚至恐惧,也可能会对这期间献血的安全性产生疑虑,从而加重紧张感。

1.2 长时间佩戴口罩:在疫情防控期间,献血者在到达献血场所时必须佩戴口罩,大约30 min左右的献血全过程也需佩戴口罩。佩戴口罩会影响献血者呼吸的舒适性,从而可能导致发生DRVR概率增加。

1.3 识别DRVR易发人群:根据我国卫生行业标准《献血相关迷走神经反应预防和处置指南》(WS/T 595-2018)识别DRVR易发人群[6]。具有以下2种或以上特征的人群:年轻(≤23周岁,特别是<20周岁);女性;初次献血;预估血容量<3 300 mL;具有某些心理或生理特质(如献血恐惧或焦虑、直立性低血压、晕厥史等)。在目前疫情防控期间,还应加强献血者献血前征询,对生活无规律或作息时间紊乱者也应该纳入DRVR易发人群管理,在采血过程中重点照护。

2 DRVR的预防措施 本中心在疫情期间制定了献血者电话招募指南、团队招募指南以及DRVR预防措施,具体如下。

2.1 加强献血者招募过程的DRVR预防措施宣传:在一对一电话招募和与团队献血组织者沟通时,特别提醒和强调献血者在献血前1天和当天的饮食及增加水、盐摄入,献血前充分休息且避免空腹献血,并保证献血者能够完全理解这些内容。

2.2 优化采血模式:疫情期间,通过电话招募预约献血者,采用采血车上门、为献血者提供一对一服务的模式,减少出行以保证献血者安全;团队组织献血者采用分时段献血的模式,避免献血者在献血现场长时间等待。同时,献血者在等待献血过程中保持坐姿,避免长时间站立,保持献血者之间1米以上的间隔距离。1名采血护士1次只接待1位献血者,在避免献血场所拥挤的同时,也保证了充足的献血服务时间。

2.3 预估总血容量,科学选择采血量:对于DRVR易发人群控制其全血献血量不超过其血容量的10%。对于年龄<23岁的女性初次献血者,如果预估血容量<3 300 mL,其全血献血量选择200 mL或300 mL,不选择400 mL。采用Gilcher法估算献血者血容量[7],根据献血者BMI值判断体型,BMI<18.5、18.5≤BMI<23、 23≤BMI<25、BMI≥25分别判断为“消瘦”、“正常”、“健壮”、“肥胖”,参照表1进行计算。

表1 Gilcher法血容量估算表

2.4 加强与献血者沟通交流:献血前详细介绍献血流程和献血场所消毒等安全保障措施,分散其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在采血过程中加强对献血者眼神、交流回应和肢体语言的观察,以降低佩戴口罩对交流和观察面色变化的影响。在献血后护理过程中,确保献血后在现场休息15 min以上,并告知献血后不要到人群密集处停留并尽快返回目的地,避免献血后长时间站立及尽量缩短佩戴口罩时间等。

2.5 增加电解质饮料摄入:献血前给予献血者饮料350~500 mL,献血前20 min内饮用,于10 min内饮完。

2.6 指导献血者掌握肌肉收缩和舒张运动(applied muscle tension, AMT):采血护士指导献血者在献血前、后做预防性AMT ,即献血者双脚交叉并用力收缩双腿、臀部和腹部肌肉,保持5~10 s,放松5~10 s,交替进行,重复多次。献血中献血者如感不适亦应在护士指导下做AMT,献血者可以采用坐位或者卧位做AMT。

3 献血者安全监测 分别统计重庆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一、二级响应期间(2020年1月24日~2020年3月24日)和疫情发生以前(2019年11月1日~2020年1月23日)全血献血者发生DRVR以及采血不足量发生例数,计算其发生率。

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数据的主要来源包括献血现场发生的献血不良反应、献血者离开献血现场后发生不良反应的主动回告以及在开展献血者回访和满意度调查过程中收集到的不良反应信息等3个方面[8]。对于在全血献血现场发生的DRVR和采血不足量,由采血人员及时记录到血液管理信息系统中。献血者离开现场后发生DRVR并进行回告和开展献血者回访和满意度调查过程中收集的不良反应信息由质量管理部门记录。

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疫情发生前后DRVR和采血不足量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重庆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一、二级响应期间本中心全血采集13 338人次,发生DRVR 94例,发生率为0.70%,低于疫情发生以前的1.46%(481/32 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9,P<0.01),见图1。

2 重庆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一、二级响应期间采血不足量发生率为1.54%(206/13 338),低于疫情发生以前的2.02%(664/32 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9,P<0.01),见图2。

讨 论

DRVR是一种以全身表现为主的献血不良反应,主要的发生机制是献血导致献血者总血容量暂时性减少而发生的生理反应[9]。DRVR常发生于采血过程中和采血结束后,少数迟发性DRVR可在献血数小时后出现。DRVR多数症状轻微,少数较为严重,可表现为一过性的意识丧失(晕厥)、抽搐或大小便失禁等。如献血者在发生晕厥时摔倒,可导致严重的外伤甚至死亡。

本中心在制定DRVR预防措施过程中,根据疫情期间实际情况和DRVR研究结果进行风险评估。首先,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的情绪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是导致DRVR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10]。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观察疫情期间献血者的献血前的情绪状况,特别是目前对于疫情状况有较为严重的焦虑和恐慌情绪者。其次,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献血者会长时间佩戴口罩。Pueh L H等报道[11],佩戴N95口罩时,吸气和呼气流动阻力平均增量分别为126%和122%,空气交换量平均减少了37%,长时间佩戴口罩可能是DRVR的危险因素。因此,在献血后告知中特别提醒献血后不到人群密集处停留,尽量到空旷通风处或尽快返回目的地,并尽量缩短佩戴口罩的时间。第三,年轻、初次、女性献血者和血容量低是DRVR的易发人群。也有文献报道,年轻献血者和女性献血者更容易发生迟发性DRVR[12],以及献血者预估血容量低于3 500 mL与DRVR的发生有较强的相关性[13],因此在血容量估算和采血量建议方面采取了一些举措。常用预估总血容量的方法有Nadler法、Holme法和Gilcher法等[6,7],由于Nadler法和Holme法计算过程较为复杂,为了便于血站工作人员在采血现场使用,采用简易Gilcher法估算献血者血容量。张涛等报道[14],全血采血量占血容量比率为10%~15%者占发生DRVR献血人数的58.3%,显著高于采血量占血容量比率为5%~10%的献血者。因此,制定预防措施时将易发人群全血献血量控制在10%以内。

本中心在重庆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一、二级响应期间,采取了特别的献血者招募和血液采集策略,如电话招募预约、提供上门一对一服务、分时段组织团队献血、严格控制献血场所人数和保证献血服务时间等措施。同时还实施了疫情期间的针对性DRVR预防措施,在对电话一对一招募和团队组织招募中,宣传强调预防献血不良反应的措施,并确保献血者充分知晓、理解并执行。在采血服务过程中,对献血者进行一对一服务,确保了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采血人员能够与献血者充分交流和有效观察,并有针对性地增加液体摄入、让献血者献血后得到充分休息以及实施AMT等措施,有效控制了DRVR的发生。本研究的监测效果显示,疫情期间本中心全血采集DRVR发生率显著低于疫情发生以前的发生率。疫情期间采血不足量发生率为1.54%,低于疫情发生以前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中心从2019年11月1日起采用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监测和记录献血不良反应数据,疫情期间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方法与2019年11月1日~2020年1月23日一致,故本研究以这期间的数据作为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采血护士的穿刺技术和献血不良反应是导致采血不足量的主要原因[15]。在疫情期间,采取一对一服务等措施,一方面采血护士能有充分的时间确定穿刺血管位置、粗细和弹性,评估并确定穿刺位点和路径;另一方面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也能进一步降低采血不足量的发生。

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是献血者安全监测的核心内容[16]。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可以用于献血服务相关改进措施的制定和效果评估,从而评估和分析献血服务质量[17]。将疫情期间的不良反应数据与本单位历史数据或者与其他单位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作为预防措施实施效果的重要评价内容和提出改进需求的重要依据。同时,做好疫情期间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监测还有一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和预判不良反应风险制定的针对性预防措施,是“以献血者为中心”的献血服务理念的重要体现,在预防措施的实施中体现了献血者关爱,在实施效果中也着实提升了献血者的献血体验,并且有效降低了疫情期间献血者的安全风险,还可以减少对献血者保留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18]。因此在采供血工作中,需要切实加强献血不良反应的监测,分析和研究监测数据,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和评价实施效果,从而不断提升献血服务和改善献血者体验。

综上所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采供血机构根据疫情期间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目前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研究结果,分析和预判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高风险因素,从而制定预防控制DRVR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并保证其有效实施,能够有效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和采血不足量的发生率,保障献血者安全。同时,采用多种监测途径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献血者安全监测,可以有效评价疫情期间采取措施的效果,减少疫情对采供血工作的影响,充分保障临床用血。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采供血全血献血者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成分献血者电话回访效果分析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试论采供血机构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初次献血者焦虑情绪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浅析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