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习课与思维导图整合的有效性探究

2020-08-11吕彬烽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复习思维导图小学数学

吕彬烽

[摘要]数学课程应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在复习课中利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脑海中对学过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厘清知识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从零散、杂乱的机械式学习变为注重关联、主动探究的有意义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思维导图;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6-0047-02

思维导图是东尼·博赞在19世纪70年代初创立的一种新型笔记方法,它将思维形象化,能够充分调动文字、图像、想象、空间等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要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注重数学知识的结构和系统”“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利用思维导图辅助复习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厘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从零散、杂乱的机械化学习转变为注重关联、积极探索的有意义学习。教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从而进行更彻底的补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接受式学习融人专题研习,促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

一、促进角色转变,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传统复习课往往通过大量练习来让学生达到熟能生巧,但是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有助于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料;重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重视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在讨论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将枯燥的复习课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例如,教学“初步统计”的复习课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来绘制思维导图,整理相关的统计知识。在学生完成后,各个小组展示成果,全班交流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绘制的思维导图。学生不仅介绍了绘制的方法,而且特别强调了思维导图的主次之分,这说明他们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课后学生反馈非常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

本课程的整体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来建构知识。将思维导图贯穿整节课,真正做到无痕教育。从知识面的逻辑结构进入知识的深层结构,把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整理能力。

二、改变学习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思考方法,以放射性思考为基本形式,在同一个平面中充分反映出空间感、多维度、个人联想和创新能力,也可称之为一种思考策略或思考工具。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归纳总结单元知识内容,有助于内化知识,构建知识结构,明确基本知识点,厘清知识的纵横联系,掌握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和关联性,感受到分类整理的复习方法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有许多关于小数的知识点是相互交叉的,学生掌握起来很困难,也容易混淆。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整理相关知识点。如图l所示,分出小数的定义、各部分的名称、性质、分类、规律等,使学生的小数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以上教学形式渗透了数学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的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知识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學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参与的范围广。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加深了对知识点和知识结构的认识。

三、开展思维训练,提高思维能力

新形势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复习课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可以挖掘和呈现知识背后的思维规律,引导学生理顺知识间的脉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得到提升,构建自己的数学认知体系。

例如,教学“四边形”的复习课时,我们经常用维恩图来表示不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如图2)。维恩图的优点是可以清楚地表达概念的扩展和包含,缺点是它是一个封闭的图,不符合学生积极思维的特点,不利于形成一个开放的、可接受的知识体系。

于是,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如图3),它以层次的方式表现概念之间的关系,每个概念节点又是一个发散中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低层次教学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自由绘画和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导图。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学生参与度高、参与面广,而且领悟了数学是交流工具的思想,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四、构建知识网络,注重学生的自主梳理

数学是一个整体,表现在各部分知识点的联系上,也体现在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中。思维导图能全面、系统地展示数学知识点,并将各个单一的知识融会贯通成知识体系,使学生构建直观的数学知识脉络。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数学经验,逐步形成思维导图,有效地展示了实践成果,并体验了成果的价值。

例如,在二年级期末总复习时,由于涉及整个学期的知识点,且概念和计算方法较多,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厘清概念和算理,有效地建构知识的内在联系呢?在具体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分析,把分散在各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概括,对核心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判断,增强了知识的横向和纵向延伸,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图4是学生互相讨论后整合的一张思维导图。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复习课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复习课中构建知识体系,可以有效地呈现思维过程与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可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建构清晰的知识脉络,提高学生的信息整理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建构知识体系,从而切实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猜你喜欢

复习思维导图小学数学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