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初探

2020-08-11程秋霞李莉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单元复习课思维导图

程秋霞 李莉

[摘要]为了改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中重练习轻理解、重简单整理轻沟通联系、重知识学习轻思维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基于思维導图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独立绘图,回顾梳理知识脉络,以图引思;课中师生共建导图,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以图导学;课末让学生再次完善导图,内化认知形成知识网络,以图启智。

[关键词]思维导图;单元复习课;长方体和正方体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6-0017-03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一个人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意义的结构。因此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的过程。

如何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中引导学生厘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呢?笔者尝试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单元复习课教学中,提出了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

一、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

什么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由主题、节点、连线、图像和色彩构成,从多维度来表达、反应、修饰和组织相关领域知识的网络构图。思维导图能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关联的知识点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示出来,它是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提高单元复习课效率的一种思维工具。

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研究,初步形成以下基于思维导图的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

二、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运用

下面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复习”的教学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1.课前独立绘图——回顾整理,以图引思

把握学生的学情是教师上课的基础,根据学生学习的起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才能层层递进,促进学生思维和认知的发展。因此,笔者在课前的一个周末给学生布置作业: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在A4纸上独立手绘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整理回顾。这样,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回顾整理所学的知识,并根据自身喜好,通过独立的思考,勾勒出个性化思维导图。从学生的作品来看,他们多数能将本单元知识点按照教材编写顺序进行汇总整理,但以简单的罗列为主,未能沟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2.课中共建导图——沟通联系,以图导学

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共性知识缺失点和薄弱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以图导学。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生生互动,汇报交流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而学生则是这个阵地的主人。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绘制思维导图后,都有迫切的分享欲望。课始,教师可选取两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并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整理思路。学生在展示成果、收获喜悦的同时,也在聆听同伴的汇报中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通过交流互动取长补短。

(2)师生互动,共建导图

在学生独立绘图、生生互动交流碰撞的基础上,教师适时介入,引导学生沟通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愉快的交流中,教师和学生共同绘制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思维导图,从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也可以根据内容分模块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总形成完整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1+1>2”的效果。

首先围绕“点、棱、面和体之间有联系吗?”这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分小组自主探究,小组可以从点、棱、面和体这四方面任选一个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的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板书,补充完善黑板上的思维导图。在激烈的讨论中,师生共同回顾和梳理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教师不应满足于此,要继续启发:“同学们真厉害!我们合作的思维导图也即将完成。请仔细观察这幅思维导图,看看还能有什么发现?”如果说分小组讨论是就某一部分知识进行梳理,那么现在的追问则是为了启发学生对部分与部分之间进行整体思考,从而建立联系。很快就有学生发现“正方体符合长方体所有的特征,所以正方体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接着又从“面和面相交形成棱,棱和棱相交形成顶点”想到了“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便呼之欲出,水到渠成了。(如图1)

(3)典型练习,以图导练

知识系统的构建、完善不能局限于“空对空”的回顾,还需要利用典型练习来强化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将知识系统的建构与典型问题的解决有机融合,为此笔者设计了“概念辨析”“综合运用”“拓展提升”三个层次的练习:首先抓住思维导图中“体积”与“容积”两个易混淆的概念,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进行辨析,深入理解它们的联系和区别;然后通过解决鱼缸问题,进一步理解思维导图中“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容积”等概念,并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最后,在“怎样拼组牛奶盒更节省包装纸”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对比反思,引领提升

有效的单元复习整理不仅仅是对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和罗列,更需要发现其内在的数学逻辑关系,将新知识内化、链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在学生独立绘制思维导图、师生共建思维导图后,让学生对比和分析两次绘图,引导他们深入反思,发现自身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提出需要完善的内容和方式,让学生的认知得到提升。

3.课后完善导图——内化认知,以图启智

所谓“课已尽,而意未了”,课堂教学结束了,但学生的思考并没有停止,课后进一步的完善或整理,就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内化、认知结构进一步完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图2-1和2—2是同一学生课前和课后分别绘制的思维导图。

通过对比发现,关于长方体与正方体相关的认知結构显然得到了进一步构建与完善。从思维导图的纵向分支看,学生的思考更深入;从思维导图的横向联系看,思维的广度也拓宽了。此时,原本生根发芽的知识在学生的心中已长成苍天大树,而且枝繁叶茂,脉络清晰,承启有序。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思考

从最初的尝试运用思维导图到教学模式的初步构建,期间经历了反复的实践与探究:“思维导图”给学生带来了什么?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要如何定位?如何更好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课的教学?

1.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尼·博赞曾把思维导图比作“智慧之花”,学生从解读到绘制这朵“智慧之花”的过程,就是在主动学习、沟通联系知识的过程。面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他们无比喜悦,在快乐中收获自信,化简单枯燥的“被动”学习为积极快乐的“主动”思考。

2.认知从“碎片”走向“系统”——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

思维导图形似人脑的神经网络,思维导图的中心关键词就是大脑,思维导图的分支就是大脑分管的不同领域。它具有梳理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等作用,如果把原本“碎片化”的认知比作一颗颗散乱的“珍珠”,那么思维导图便能有效地将碎片化的知识“化零为整”,串成了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帮助学生构建更系统的认知结构。

3.思维从“低级”走向“高级”——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可视化的认知工具,既能让教师了解学生,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同时也让学生“看见”自己的思维,使之具体化、清晰化,符合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年龄特征,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近三年的教学实践研究表明,思维导图的运用改变了我校长期以来复习课只重练不重讲、只重简单整理不重沟通联系、只重知识学习不重思维发展的现状,专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学有规律、探索无止境,思维导图不仅可以运用于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还可以运用于新授课、练习课、课时复习课……甚至更多学段、更多学科的教学中,推广到更广泛的教学领域。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小学生认知结构建构的实证研究”(JK17062)的研究成果。]

(责编金铃)

猜你喜欢

单元复习课思维导图
主题意义建构在高中英语单元复习课中的应用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话题式”教学对于提升初中英语单元复习课效果的研究
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例谈初中化学单元复习课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