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思想政治工作
2020-08-10潘彤
潘彤
摘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网络资源的普及,新时期的高校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选择呈现多样化。如何精准把握当下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利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这一广泛平台实现十大育人,构建高校思政工作的全能体系,开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全文具体分析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思政工作中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高校思政工作 大学生培养 三全育人
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高校思政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应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面对95后、00后一批大学生走入校园,当前高等院校的学生行为多样,思想上更是呈现出多种特点,这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当前高校学生思想行为新动态
(一)高校大学生的政治坚定价值取向鲜明。随着网络资源的应用与普及,当下大学生思想更加呈现多元化。多年来高校逐渐加强的政治思想教育效果明显。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坚定,对党的方针、路线、政策能够正确理解并自觉执行。但也存在有些学生由于政治意志不坚定、理论修养不丰富、政治思辨能力不全面的客观制约,加上对于网络上的价值观不加以分辨,现实中存在一些与马克思主义相悖离的言行,甚至因情绪波动而在网络上发表偏激言论。
(二)随着网络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当下日新月异的学习型社会急需大量人才,拥有强大的傍身本领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青年学子的共识。绝大多数高校学生能够珍惜在大学校园读书学习的难得机会,树立远大目标,勤勤恳恳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为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强国梦和个人成才打好文化科技基础。但有的对当下社会大熔炉人才竞争的大趋势缺乏认识,仍然抱着混日子混文凭的侥幸。有的缺乏奋斗目标和正确理想,没有真正从家国建设需要与个人人生价值实现的高度认识,缺乏对于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感,求学态度不积极,只求考试及格不讲学习优异。
(三)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思想敏捷,但理性思辩和严谨求实作风不足。当前高校学生早已摆脱了僵化思维,转向关注从政治、哲学、经济、文化、道德建设等方面吸收国内外优秀成果。由于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政治辩别力较弱,尤其对于国外新鲜思潮思维无序吸收而不加以分辨,思想动机混乱,使其无法形成浑厚的思想理论修养,严重禁锢了思维发展和价值观形成。有的过早沾染社会上圆滑习气,做人求学世故取巧,办事作风浮躁。
(四)高校大学生的民主平等和法制意识也得到了较大的加强。由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深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思维和交际中呈现出强烈的民主需求与参与意识,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方面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更有利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但是学生一方面增强了民主平等,另一方面却逐渐弱化甚至枉顾主人翁精神和民族使命担当,纪律观念与服从意识淡漠,片面强调权利忽视义务,客观抬高民主逃避责任,追求自由拒绝纪律,组织纪律意识较淡薄。一旦出现问题善于归咎于别人而忽略了反省自己,如逾假不归、考试作弊、酗酒闹事等违纪现象时有发生等。
(五)人生价值取向趋利主义流出,利己主义宣扬,个别大学生受其影响,不能正确认识高等教育的价值,过分看重文凭结果。高考时选择二类地区高校就读,择业时却首选繁华富庶的大都市。也有的在校四年表现优异,就业回到偏远的地方和艰苦的基层、家乡,特别是经济利益与想象中的差距太大时明显不安心工作。近年因心理异动、思想落差主动要求退转学的有之,甚至逃离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六)在我国积极推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强大行动下,懂文明讲礼貌,守公德促和谐,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普遍接受的道德观。但由于多种社会条件限制,出现部分学生过多被社会大环境中的不良现象所影响,缺乏是非辩识力,混淆善恶好坏界限,不能发现真善美,反而对于国外的腐朽思想、文化和奢靡生活观念盲目吸收。如日常举止忽视社会公德,乱讲粗话、乱扔杂物等。有的崇尚拜金享乐主义,讲吃穿搞攀比,一味高消费,甚至为此进入“校园贷”的陷阱蒙受巨大损失。个别刚入高校对繁华都市灯红酒绿无法自控,放松放纵自己,沉迷玩乐荒废人生。有的学生浏览国外网站和黃色网页,有的涉足不健康场所等现象。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对策
(一)更新观念积极响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是牢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去谋划、实施自己的工作。二是立足于当前现实,实事求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大学生的人生引路人,指引其德智体全面发展,始终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生义思想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国情,适度订立教书育人目标。三是牢固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永不过时思想。社会进步情况日趋复杂,学生思想也在动态变化。高校“立德树人”的艰巨任务需要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根基去保证实施,在思想上协助学生祛邪存正。四是要牢固确立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相互转化的观念,充分发挥大学生群众组织作用,依靠广大学生做工作,通过大家一起提高工作效益。五是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抛弃老旧的思想现念。自我否定过程是痛苦但是有收获的,每一次推陈出新需要付出极大勇气与较长时间,靠思想的灌输启发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自觉:尽快制定出一系列政策法规去引导与教育学生,提拔使用观念新创新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去做思想政治工作。
(二)与时俱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探索符合高校特点的教育之路。作为高校专职的思政工作教师尤其是专职辅导员,他们在与学生日积月累的相处中,总结了一套富有实战经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财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易接受新生事物,但性格较浮躁思想时有偏激。因此,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结合新形势任务发挥以往经验优势,也要与时俱进走改革之路。一要运用多种方法和尝试加强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互补互动。如师生之间利用校园资源交流沟通、利用校外平台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碰撞,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引导式教育和启蒙式探索,既关注基本观点,也重视最新问题,两者探索研究不断丰富。有些学生由于深化改革带来的新问题面临的思想困惑,要通过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相互研讨求明辩真理。二是在教育内容上多“新”鲜多“探”求,兼具知识性与娱乐性的教育能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效果,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灌输与说教,杜绝思政课堂倾倒式教学。三是充分融合知识人才和设施密集的高校优势,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加快各学科知识融汇。广泛挖掘多种形式例如电化教学、网络课堂等方式,改进教育手段,使教育事半功倍。
(三)夯实基础,提高大学生政治站位, 使其“不变心”“不变质”。 高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根本标准就是看“对党是否忠诚、社会主义信念是否坚定、对深化改革开放政策是否自觉拥护”。从学生思想现状看:有些易受社会上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对立的思潮影响,这种苗头一旦出现将有极大风险,高校各级政治工作者必须保持政治上的高度敏感,自觉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力度,进一步加大精神支柱强化力度。要结合学生的个人实际深入研究,克服传统的灌输与倾倒,鼓励研究与探索式教育,让学生真正将马克思主义原理运用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培养崇高的理想信仰,坚定顽强的政治信念,树立强大的精神支柱。
(四) 思想政治氛围的质量高低取决于高校集聚的文化氛围。高校是一个汇集知识、文化、思想的学生群体聚集地,要充分挖掘高校的思想文化资源,提升高校精神文化活动的丰富程度,并有机结合于思想政治教育中,三者相辅相成,改善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一是要“德才兼备”把所学知识与思想政治先进的典型结合起来,形成倡导学生德才兼备的政策导向。二是寓教于乐,保障文体活动的思想性与娱乐性有机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精神文化活动、利用线上线下多种宣传媒介,努力营造思想政治先进典型人人学的氛围,传播积极向上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弘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三是大力营造民主自由进步的思想氛围。充分发挥师生思想开放、文化先进的特点,切实区分学术论战与政治思想讨论的界限,开展思潮观点大研讨,引导学生在研讨辩别中明辨真理、分晓是非、移情易性、良善道德。
参考文献:
[1] 方钢 . 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路径研究 [J]. 教育探索,2019:72.
[2] 张晨 .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探讨 [J]. 智库时代,2019(39):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