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固定的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对比

2020-08-10陈镇辉赖亮华林明煌吴高明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组术假体股骨颈

陈镇辉 赖亮华 林明煌 吴高明

(汕头市濠江区人民医院外二科,广东 汕头 515071)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常见骨科类型,多见老年人发病,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大部分存在骨质疏松情况,加上机体老化严重,因而极易受到外力等因素影响导致股骨颈骨折[1]。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最为常用的术式为半髋关节置换术,该术式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2-3]。依据固定材料可分为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术和非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术,2种术式均具有各自的优势[4]。基于此,本文就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固定的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纳入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治疗的6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原则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98岁,平均(78.61±5.74)岁;股骨颈骨折损伤程度:20例Ⅲ级,12例Ⅳ级;ASA分级:8例Ⅰ级,19例Ⅱ级,5例Ⅲ级。对照组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97岁,平均(78.43±5.67)岁;股骨颈骨折损伤程度:21例Ⅲ级,11例Ⅳ级;ASA分级:9例Ⅰ级,19例Ⅱ级,4例Ⅲ级。比较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分析。纳入标准:经诊断确诊为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符合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指征的患者;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排除标准:股骨颈骨折损伤程度为Ⅰ、Ⅱ级的患者;ASA分级为Ⅳ、Ⅴ级的患者。

2 方法:2组患者依据实际情况选取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后,将其腹侧与手术台边缘靠近,均从后外侧入路,切断其外旋肌群,然后应用拉钩将其臀中肌拉开,使得其髋关节向后方脱位,再然后将其残余股骨颈切除,将其股骨头取出后测量其大小。观察组完成前面操作后依据髓腔锉型号对其髓腔进行扩大,然后在髓腔远端置入骨水泥栓子的同时应用骨水泥枪将骨水泥注入,注入结束后将骨水泥假体插入,待水泥凝固后进行关节复位,对其外旋肌群进行缝合。对照组与观察组一样完成前面操作后依据髓腔锉型号对其髓腔进行扩大,然后直接将生物型假体打入髓腔中,然后进行关节复位,对其外旋肌群进行缝合。2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治疗,术后2小时进行引流开放,患者麻醉清醒后指导其进行早期床上运动,指导其进行关节屈伸功能和双下肢肌肉收缩运动锻炼,术后引流24-48小时后将引流管拔除,术后给予康复指导。

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术中、术后情况,主要对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负重下床时间进行观察。观察2组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运用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主要从疼痛、功能、畸形及活动度4个维度进行评估,最高分100分,低于70分表示其功能差,分数越高表示其功能越优。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和假体松动情况,对其发生率进行计算分析。

5 结果

5.1 2组术中、术后情况对比:通过对2组术中、术后观察分析发现,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负重下地时间均少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术中、术后情况对比

5.2 2组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对比:通过对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分析发现,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对比(分,

5.3 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和假体松动情况对比:通过对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和假体松动情况分析发现,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假体松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和假体松动情况对比(n,%)

讨 论

随着近年来人口老年化形势日趋严重,股骨颈骨折发病率也随之提升,对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该疾病主要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最为常用的术式为半髋关节置换术,其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5]。在该术式治疗中,固定方式和材料的选择十分重要,是确保老年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关键,也是促进老年患者术后日常活动能力恢复的关键。

目前半髋关节置换术最为常用的固定方式和材料为骨水泥和非骨水泥,两者均为人工假体。骨水泥又名为骨粘固剂,该医用材料主要成分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常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医用材料,在半髋关节置换术中其是股骨髓腔的主要填充物,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学优势,可通过均匀的骨水泥层使得患者假体与股骨间的应力进行分散,从而使得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较快,缓解其术后关节疼痛感[7-8]。非骨水泥又称为生物型髋关节假体,其在半髋关节置换术中主要通过将假体与股骨紧密压配,从而促使其股骨向假体表面生长,从而生物学固定方式,其与骨水泥相比,操作更加简单,因而所需手术时间较少,术中出血量也较少,从而使得患者术后恢复较快,术后负重下地活动也较早[9-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应用非骨水泥的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负重下地时间均少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还对2组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组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2组固定选择手术效果相近,术后髋关节恢复均良好。且从2组术后并发症对比观察发现,2组固定方式的安全性相近,并发症总发生率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2组术后假体松动情况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松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是因为骨水泥的稳定性较高,因而术后患者假体更加稳定和牢固,因而松动情况较少。

综上所述,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固定的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均良好,骨水泥可有效降低术后假体松动率,非骨水泥术中情况较优,且术后负重下地时间较短,2种固定方式均具有各自的优势。

猜你喜欢

组术假体股骨颈
友爱的“手”
Not afraid of incompleteness,living wonderfully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对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咀嚼效果的影响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基于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功能研究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脑功能、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保护效果及应激反应影响
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