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手操作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2020-08-09吴美娜

读写算 2020年21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吴美娜

摘 要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力強,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引入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体会数理,掌握计算方法。通过构建动手操作情境,引入动手实践活动,在交流与体验中发展数学素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动手操作;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1-0186-01

低年级小学生认知水平较低,对数学的抽象性,不易理解。借助于动手操作与实践活动,来展示数学的本质,增进学生理解数理,发展数学能力。事实上,在动手操作中,学生从视觉、触觉、运动感知中,来增进对数理的体验,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中发展智力。

一、注重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数学趣味

坚持以生为本,注重因材施教。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认识数学的机会。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玩中学,在动手体验中发展数学能力。如对于数字的认识,教师可以从小棒的摆放入手,让学生分一分、摆一摆,加深对数字大小、多少概念的理解。在认识十以上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从数手指,转向数小棒,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运算方法。教师要重视学生动手的习惯,在学习“厘米”概念时,作为长度单位,怎样区别厘米?怎样体会厘米的长度?教师让学生拿出直尺,对自己的文具进行测量。橡皮的长度为2厘米;文具盒的长度为18厘米;课桌的宽度是60厘米。通过比较不同物品的长度大小,让学生领会“厘米”的概念。同时,对于直尺上的刻度,怎样去感知?拿出直尺,观察刻度值,从0刻度到1厘米之间,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格。得到“十”格,每一格代表“1”毫米。接着,从“1”厘米到“2”厘米刻度,按照层次关系,逐渐延伸到“20”厘米。由此让学生体会刻度的变化,正确认识和使用直尺测量长度。学会了简单测量方法后,学生可以结合物品进行估算。如手掌的长度是多少厘米?胳膊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凳子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先估测,再进行测量,放手学生自己去探究,一步步掌握测量方法,熟练读取测量数值,增进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应用。

二、指导学生动手方法,从合作中达成数学思维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探索欲高。在数学课堂,教师通过动手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数学,在观察中认识数学,在体验中内化数学知识。当然,一些学生在课堂动手操作中,不善倾听,将学具当玩具,乱摆一气,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对此,教师要分析低年级学生心智特点,对课堂动手操作活动进行改进。在课前,要做好教具材料的准备。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完善,如操作流程和方法的明确,顺应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质。在课堂上,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教具,降低学生新鲜感;明晰动手步骤和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精心组织操作活动,确保教学指向性。如对《认识厘米》教学时,该节的动手活动是测量纸条。如果由学生自主测量,则很多学生将动手活动看作是“玩”的过程,不去思考如何测量纸条。为此,明确测量步骤。一要将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二要将直尺与纸条平行,观察纸条右端对准直尺的刻度点;读出这个刻度数值。教师在明确规范后,还要给学生示范引领,让学生对照教师的方法,边看边测,逐渐掌握测量方法。这样既节省动手操作时间,又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测量方法。同时,在动手活动中,可以融入合作学习,以分组方式,由学生小组展开动手实践,共同讨论和交流,相互帮助和协作完成任务。在小组实践中,教师要明确组长,细化成员分工,以轮换方式,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合作中,学生要学会倾听,不要乱讲话,要相互帮助,合作有序展开动手实践,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放手学生体验,把握点拨契机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学生动手操作活动的引入,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体验。课堂“留白”是一种教学艺术,学生可以自己思考,自己实践,相互交流,不断改进,从动手操作中感知数学知识,在经历中辨析数学的内在联系,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当学生的操作不当时,教师不要急着纠正,而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探索。对于学生存在的不足或问题,求助教师时,教师可以进行点拨,而不要给出明确的答案。教师要学会放手,学会把握课堂指导契机,在学生动手操作中,启发学生认识、体会数学,养成数学思维。如某动手活动“给你8个小正方体,如何拼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很多学生在接到任务后,并未动用材料去拼组,而是盯着老师看。这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去动手拿出小正方体,将自己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罗列出来,并自己动手去拼组。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避免学生在动手中玩耍。如在学习“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时,列出“15-8”这个题,让学生思考。有学生回答是“8”,有学生回答是“7”。针对学生的分歧,教师要鼓励学生拿出小棒,来摆一摆,从中思考应该怎样计算。但有学生却在玩弄小棒。这时,教师要认识到动手操作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将数学问题,转换为可看、可感知的动手活动,让学生将头脑中的数学方法,用动手操作来展示出来。因此,教师要在点拨时,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引领学生,找准动手的方向;激发学生,通过言语激励,来培养学生动手习惯。

参考文献:

[1]徐燕.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操作有效性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5):118-119.

[2]仲崇彩.动手操作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谈低年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8(31):62-63.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